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14 08:22:35作者:智慧百科
張嫣(公元1606年-公元1644年),字祖娥,小名寶珠,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qū))人,父親張國紀,明熹宗朱由校原配皇后。
天啟元年(1621年),時年十五歲(虛歲)的張嫣,從全國初選的五千名美女中,連過“八關”選出的第一美女,同年四月被冊立為皇后。史載張嫣“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為中國古代五大艷后之一。
在明代后期混亂的局勢中,張嫣皇后始終清醒,經(jīng)常對明熹宗正言匡諫。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張嫣懷孕時,遭客氏與魏忠賢陷害流產(chǎn)致不能生育。明熹宗病危時,客氏安排懷孕的宮女進入后宮,以冒充熹宗子嗣。張皇后說服了明熹宗將皇位傳弟。朱由檢登基后,為皇嫂張嫣上尊號曰“懿安皇后”。
早年經(jīng)歷
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張嫣出生于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
張嫣小時候純潔嫻靜,笑不露齒。七歲的時候,茹苦耐勞,灑掃庭院,洗衣做飯,樣樣都會。沒事的時候,獨處一室,習做女紅,閱覽書史。十三四歲,窈窕端麗,絕世無雙。張國紀喪偶后,張嫣親自照顧弟妹。
被封為后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二月,時年十五歲(虛歲)的張嫣選美入宮,四月即被冊立為皇后。其父張國紀以女為貴,封太康伯。
張嫣個性嚴正,很有皇后風范,是位能母儀天下的女性。她非常不齒宦官魏忠賢和熹宗的乳母奉圣夫人客氏兩人聯(lián)手為非作歹的行徑,經(jīng)常數(shù)次在熹宗面前提起兩人的過失,更曾以皇后的身份親自懲處客氏,因此使魏忠賢與客氏對她恨之入骨,但因為張嫣是皇后,不同于其他嬪妃一般容易對付,因此兩人在背地里造謠,說皇后張嫣是盜犯孫二的女兒,而不是張國紀的女兒;孫二因為犯有死刑,就將女兒托付給生員張國紀,所以,張國紀將這段隱情不據(jù)實反映,犯有欺君之罪。
順天府丞劉志選趁機彈劾張嫣的父親張國紀。御史梁夢環(huán)也乘機興風作浪。幸好明熹宗惟一理智的地方,似乎就是尚存有一份夫婦之情,不致于因完全沒有證據(jù)的流言而懲辦張皇后,而相反是果斷地下旨譴責劉志選,從而使閹黨不敢妄動。
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張皇后懷有身孕,突然腰痛,要找一個會按摩的宮女來按摩??褪虾ε禄屎螽a(chǎn)下皇子,出了個主意,讓魏忠賢安排自己的人冒充,在為皇后捻腰的時候故意下重手,捶之過猛,竟損元子。
致使張皇后流產(chǎn)生下死胎,此后張皇后未再生育。即懷沖太子朱慈燃。這一事,后來成為楊漣彈劾魏忠賢的第十條罪狀。
除去痛恨客氏與魏忠賢兩人的行徑外,張皇后經(jīng)常勸諫明熹宗,期望熹宗能“遠小人而近賢人”。從張皇后那邊看,魏忠賢就像是秦代的趙高,是一個陰險的閹宦。有一次,明熹宗去見張嫣,見桌上一本書,便問:“什么書呢?”張皇后說:“《趙高傳》。”明代內宮后妃,所必讀之書是明太祖命儒臣編定的《女誡》,其要義即禁止后宮干政,《趙高傳》之類的史書并不是宮中后妃所必讀或應當讀的。張后此舉,自然大有深義,即想以趙高來譬喻魏忠賢來提醒熹宗。熹宗當時的反映是“嘿然”,不吭聲。
熹宗想是意識到魏忠賢、客氏與張皇后的對立。他不愿懲辦魏忠賢和客氏,當然也不希望魏忠賢傷害張皇后。但是,魏忠賢得知此事后,大怒。第二天,熹宗在便殿搜出幾個人帶著兵刃。此事自然非同小可。熹宗本人也大驚,命令將這幾個人交給東廠審訊。
于是,司禮監(jiān)秉筆兼掌東廠太監(jiān)魏忠賢便借機誣告張國紀,說張國紀想弒君,然后立信王朱由檢為皇帝。魏忠賢認為這一陰謀一旦得逞,則張國紀、張皇后、信王朱由檢將無一幸免,而自己也一舉除掉了所有對手。
但是,當魏忠賢把這件事和他的親信王體乾商議的時候,王體乾提醒魏忠賢說:“主上凡事憒憒,獨于夫婦、兄弟間不薄,一不慎,吾輩無遺類矣?!蔽褐屹t聽后也心中暗驚,于是遂將那幾個人處死,殺人滅口,化解了此事。
一次,宮門上有人投書,信中寫滿了魏忠賢的罪狀,魏忠賢懷疑是皇后之父張國紀和其朋黨;邵輔忠、孫杰等人在幕后指揮,因而下令大殺東林黨臣,希望借此動搖皇后的地位。同時希望能將張氏趕下皇后的位子,好讓自己的侄孫女—魏良卿之女成為皇后。當魏忠賢在大殺東林黨臣時,朝中開始有幾位大臣察覺到魏忠賢的心意,因而紛紛上奏彈劾張國紀等人。大學士李國普調解道:“皇帝和皇后,相當于一國的父母。怎能煽動父親去陷害母親呢?”張國紀才得保命,被免官放歸故鄉(xiāng)。
后來,張皇后在信王朱由檢即位一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熹宗臨死前不久,客氏安排懷孕的宮女進入后宮,以冒充熹宗子嗣。明熹宗對張皇后說,魏忠賢告訴我說后宮有二人懷孕了,以后生男就立為皇帝。張皇后表示反對,認為應當早立信王朱由檢。僵持很久后,張皇后說服了明熹宗將皇位傳弟。朱由檢想推辭,張嫣自屏風后走出,說:“皇叔義不容辭,且事情緊急,恐怕發(fā)生變故?!毙磐醪旁敢饫^承皇位。
明熹宗對于張皇后,始終愛惜。他臨死之時,將張皇后托付于弟弟信王朱由檢,命曰:“中宮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諫,獲益頗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憐憫,善事中宮。”朱由檢登基后,對皇嫂亦非常敬重,為張嫣上尊號曰“懿安皇后”。在崇禎一朝,她受到明思宗的尊敬和禮遇,而且對于朝中的大臣如周延儒等人的欺上罔下行為非常厭惡。有一次,明思宗的皇后周氏對思宗說周延儒人品如何不行,思宗心中不滿后宮議論朝政,問周皇后怎么知道,周皇后以張皇后對,明思宗遂無言。
懿安皇后居住在慈慶宮,魏忠賢余黨、總管太監(jiān)陳德潤貪慕皇后貌美年輕,一日,皇后晨起,宮人捧著盥洗用具奉侍,陳德潤托言奏事,直到皇后室內。懿安皇后奏報崇禎帝,命貶陳德潤到南京明孝陵去種菜。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七月,因明思宗的太子將納妃,改慈慶宮為端本宮,懿安皇后遷居仁壽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