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0 09:22:29作者:智慧百科
西漢初年,國家猶如飄浮在風(fēng)中的浮萍,處在這樣一個新生兒內(nèi)部的人們,更是人人自危。劉邦殺死了大量建國功臣,這些曾經(jīng)與劉邦共同奮斗、出生入死的人,卻并沒有享受到勝利的果實。這其中也包括了“率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的楚王韓信。
韓信是秦漢之際最著名的軍事家,為西漢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與蕭何、張良并稱為“西漢三杰”。但是這位大功臣最終的結(jié)局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他被呂后、蕭何捕殺于長樂宮中,三族被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這位大功臣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呢?
一直以來,史學(xué)界對韓信的死因說法不一,各執(zhí)一詞。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是,韓信被殺的起因是自請封王。漢高祖平定三齊之后,被楚軍圍困于滎陽,焦急地等待著韓信率兵來救。但是劉邦等到的并不是韓信大軍,而韓信自請封為齊王的上書,這讓劉邦十分震怒,但是有求于人的劉邦,也只好遂了他的意。劉邦并非是心甘情愿,而是現(xiàn)實所逼,不得已而為之。韓信自請封王的做法,在劉邦心中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因此,在楚漢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后,劉邦就設(shè)計奪了韓信的兵權(quán),徙封為楚王。入楚的韓信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反而與項羽舊部鐘離昧相交甚密,劉邦對韓信的懷疑更甚。但是,一代帝王怎能單憑懷疑就誅殺建國功臣?劉邦就算是權(quán)傾天下的帝王,也必須要以理服人。真正讓劉邦有機會殺掉韓信的原因在于有人告韓信謀反。
二是,韓信的死因在于謀反。自請封王事件之后,劉邦對韓信已經(jīng)是心存芥蒂,殺掉韓信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這個東風(fēng)就是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就再也沒有猶豫,他抓住了這個時機,采用陳平的調(diào)虎離山之計,以出游云夢為借口,趁著韓信來陳朝會見之時逮捕了他。果斷而深謀遠慮的劉邦仍念韓信建國功勛,并未殺之,改封為淮陰侯,使居長安。危機四伏的韓信依然沒有看清楚形勢,反而在被劉邦降封為淮陰侯之后,常常稱病不上朝,還暗中勾結(jié)握有重兵的陳豨,準備趁著劉邦伐陳之時,與陳里應(yīng)外合,發(fā)動叛亂。韓信的陰謀被人告發(fā)之后,被呂后、蕭何捕殺于長樂宮之中。
三是,劉邦為了消除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集權(quán),而不得不殺韓信。劉邦為平定天下,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之下分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這些“異姓諸侯王”都曾為建立西漢王朝作出重大貢獻。他們都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廣大的封土,這些“王中之王,國中之國”成為西漢王朝統(tǒng)一集權(quán)的重大隱患。
尤其是在劉邦基本上控制了六國舊貴族和關(guān)東豪杰的分裂活動之后,異姓諸侯王更成為劉氏家族的眼中釘、肉中刺。所以,不論韓信有無謀反之心,劉邦必然會采取高壓手段來消滅異姓諸侯王,才能免除戰(zhàn)禍,休養(yǎng)生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是無奈而為之。
四是,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劉邦并未有殺韓信之意。韓信被呂后、蕭何所殺,其實是呂后為了自己以后篡權(quán)掃除障礙。而蕭何作為韓信的舉薦人,捕殺韓信是因為當(dāng)時自己已深受劉邦猜疑,如不屈從于呂后的旨意,自己也會遭到株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韓信之所以被殺,謀反只是莫須有的罪名,呂后攬權(quán)才是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