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2 15:22:33作者:智慧百科
唐太宗為紀念開國功臣,命著名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排在首位的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先祖是士族高門。他喜歡讀書,知識淵博,人又聰明,有謀略,與唐太宗李世民從小就是好朋友。長大后李世民成了他的妹夫,他的妹妹就是長孫皇后。這種關系,使得李世民對長孫無忌格外信賴。
在太子李建成要謀害李世民的緊張關頭,是長孫無忌的勸說,使猶豫不決的李世民下了決心,主動出擊。長孫無忌日夜奔波,組織謀劃,內外聯(lián)絡,并隨同李世民參加了玄武門政變,立了首功。李世民臨終前評價長孫無忌說:“我有天下,多是靠他出力。”
唐太宗為了表彰開國功臣的功勞,下了詔書將他們都封為刺史。所封領地,子孫都可以繼承,權力代代相傳。這樣分封會削弱朝廷的權力,因此不少大臣反對。但是,皇帝已經(jīng)下了詔書,抗命不遵就犯欺君之罪,怎么辦呢?
長孫無忌等被封功臣呈遞表文,說:“我們披荊斬棘追隨陛下打天下,如今天下安定了,并不想離開您,您卻要我們世代治理外州,這等于是流放啊。”明明是反對的意見,表達得那么婉轉,正好給唐太宗一個臺階,唐太宗順勢取消了決定。
唐太宗晚年為皇位繼承人的事頭疼不已,弄不好就會骨肉相殘。唐太宗偏愛嫡次子李泰,太子李承乾心生不滿企圖謀反,被廢黜為普通人。這兩兄弟一直在明爭暗斗。這時候,如果立存心不善的李泰為太子,將來李承乾與嫡三子李治有可能受害。而立生性懦弱的李治為太子,就不會殘害兄長。不過,李治缺乏治國才能,能當大任嗎?
唐太宗苦惱得寢食不安。有一次,唐太宗與長孫無忌等大臣議論立太子的事,突然拔出佩刀作勢要自刎。長孫無忌等慌忙奪下佩刀,勸慰了好半天,才小心翼翼地試探皇帝的口風,究竟想立誰。
唐太宗遲疑一會兒,憂心忡忡地說:
“我想還是立晉王李治吧。”長孫無忌當機立斷,接口就宣布說:“遵照皇上圣旨,立晉王為太子。反對者,斬!”
但是廢長立幼,唐太宗還是擔心天下人議論,長孫無忌寬慰他說:“晉王的仁孝名聞天下,當然不會有異議。如果有異議,就是我欺騙了陛下,罪該萬死。”唐太宗終于下了決心,立李治為太子,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的老師。
長孫無忌不負所托,在唐太宗駕崩時,建議李治秘不發(fā)喪,以飛騎護送李治迅速趕回長安,穩(wěn)住了局面。李治順利登上皇位,就是唐高宗。
唐太宗時期,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等編修了《貞觀律》,豐富和統(tǒng)一了唐初的法律。長孫無忌在輔佐唐高宗期間,又主持修撰了《唐律疏議》(簡稱《唐律》),對完善唐朝法規(guī)起了重要作用,營造了一個比較和諧、穩(wěn)定、寬容的社會環(huán)境,為唐朝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長孫無忌身為“國舅爺”和開國元勛,從不仗勢驕橫,多次推辭和謝絕晉升自己的官職,因而得到唐太宗的絕對信任。這位大唐的絕對忠臣,日后卻因反對武則天而死于宮廷內斗,實在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