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2 20:22:33作者:智慧百科
大多數(shù)人對于五胡十六國的印象都不深刻,而且還容易和南北朝混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詳細談談,關于五胡十六國的歷史。
在整個中國歷史中,較接觸多的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是關于五胡十六國中的這段歷史卻很陌生,只有在高中教科書上有這么一段簡寫:“西晉末年發(fā)生八王之亂,出現(xiàn)五胡十六國局面,后來北魏政權建立統(tǒng)一北方,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這才知道在我們所學的教科書里,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是多么的糟糕(只談民國之前)。難怪,我們對于自己的歷史總是一種茫然無知和冷漠的態(tài)度。教科書里只告訴我們是文明古國,告訴我們是怎么的與少數(shù)民族融合,似乎,在唯物主義的影響下,我們只對于歷史前進的車輪贊美,卻不知道這車輪之下有多少血腥。
當然首先簡短的介紹五胡十六國(304-439)的時代背景:司馬氏家族在曹魏統(tǒng)一北方和王浚渡江滅孫吳一統(tǒng)天下的基礎上,本可以繼續(xù)秦漢統(tǒng)一之格局,但是司馬王朝走的是門閥政體之制度。由此社會各個階級的矛盾和對立,動搖了晉王室的基礎。晉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亂和其它的外患導致中原淪陷,而“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游牧部落聯(lián)盟。所謂胡人,基本上是一些沒有什么文化的野蠻部落。歷史總是和人在開玩笑,文明謙和的民族總是被野蠻落后的部落武力征服,然后大肆蹂躪。從埃及,巴比倫,羅馬,希臘,印度,中國來看,往往都是這樣。而“十六國”指前涼、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后趙、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漢等十六國。
這個時期也就是最出名的“五胡亂華”,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幾乎所有的胡人都沒有自己的文字。十分野蠻,許多胡人還保留著食人的獸性。以羯族,白種匈奴,鮮卑族三族最為兇惡。
公元304年,當時還是“八王之亂”。幽州刺史王浚引進慕容鮮卑來對付成都王穎。慕容鮮卑乘機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shù)財富,還擄掠了數(shù)萬名漢族少女?;貛熗局幸宦飞洗笏良橐瑫r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發(fā)現(xiàn)后,要慕容鮮卑留下這八千名少女。慕容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為之斷流。(而羯族簡直就可以稱之為“食人惡魔”了。史載他們行軍作戰(zhàn)沒有糧草,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奸淫。白天則宰殺烹食。羯族對漢族的血債實在太多,在他們所建立的后趙政權中,漢族幾乎到了滅族的邊緣。)
公元316年,司馬氏建立的西晉王朝在經歷八王之亂后,國力損失慘重,虛弱不堪,最終被匈奴人滅國,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勢力趁天下大亂之機入侵中原。公元327年,乞活軍將領冉瞻在和匈奴前趙的戰(zhàn)斗中被斬于陣前。冉瞻死后,留下年幼的冉閔,他除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外,還善于使用智謀。從此這位叫冉閔的年輕人走進了中華歷史舞臺。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zhàn)爭,史稱昌黎大戰(zhàn),此戰(zhàn)后,冉閔一戰(zhàn)成名,在往后的戰(zhàn)斗中屢戰(zhàn)奇功。公元350年,冉閔率軍于凌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余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余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后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后經歷六場惡戰(zhàn)。
(1)首戰(zhàn)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shù)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
(2)再戰(zhàn)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zhàn)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lián)軍三十余萬;
(4)四戰(zhàn)先敗后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zhàn)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lián)軍十余萬;
(6)六戰(zhàn)又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zhàn)十捷!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包圍。被俘。燕將慕容恪捉到冉閔后,獻與前燕國主慕容俊,[1]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憑什么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龍城,斬于遏陘山。由于冉魏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直到386年初,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時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tǒng)一北方。一個亂世紛爭的時代結束。
只有正確認識民族歷史,了解民族從前的苦難,了解那些殘忍的歷史,才會明白今天我們五十六個民族的和諧共處、團結多么來之不易,而不是故意掩埋歷史。
附:冉閔《討胡檄文》其中一段:
不才閔,一介莽夫,國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于世。青天于上,順昌逆亡,閔奉天舉師,屠胡戮夷。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復吾漢民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師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