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4 08:22:37作者:智慧百科
趙匡胤是宋王朝的開國皇帝。他出身軍人家庭,卻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的文治局面。
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就是宋太祖。這皇位得來容易,鞏固起來可就不那么簡單了。一次,皇帝車隊出行,宋太祖差點被一支冷箭射中。這個有驚無險的事件,讓他警惕起來。他開始頻頻微服私訪,以掌握情報。宋太祖膽量大,當然不怕,可他的親信卻很擔心他的人身安全,勸他:“陛下剛得天下,人心未安,您這樣隨便出巡,萬一真遭人謀害,那時后悔都來不及了?!?/p>
太祖笑道:“稱王稱帝,自有天命。強求不得,也推卸不了。若真有禍患,人不能免。想當年,那周世宗疑心方頭大耳的將領(lǐng),把他們都殺了,而我就在他身邊,卻沒有遇害。若我命該為天下主,誰還能害我?若我不該為天下主,就是閉門深居,又有什么用!”眾人聽了又怕又服。
但是,宋太祖的內(nèi)心其實也有些驚懼不安。謀士趙普冷眼旁觀,知皇帝心事。他曾建言要把石守信、王審琦等掌管禁軍親兵的將領(lǐng)調(diào)離另任。太祖認為這些擁戴他當皇帝的老伙計肯定不會背叛他。趙普解釋道:“他們可能沒有反叛的心思,但是如果他們的部隊里跳出幾個害群之馬,恐怕這些將領(lǐng)也會身不由己吧?”趙普一提這話,太祖就明白了。
過了幾天,太祖暗地召來趙普,問他:“從唐朝末年到現(xiàn)在,都過了幾十年了,皇帝都換了八九個,還是戰(zhàn)亂頻繁,民生涂炭,這是何故?朕想平息戰(zhàn)亂,安民興邦,如何才能做到呢?”趙普回答道:“陛下憂國憂民,這是天下百姓的福祉??!以臣之見,造成天下混亂的根本原因是藩鎮(zhèn)的權(quán)力過大,君弱而臣強,故而藩鎮(zhèn)爭雄,硝煙四起。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唯有削弱藩鎮(zhèn)的權(quán)力和財力,將他們的精銳兵馬沒收,控制留給他們的錢糧,這樣天下就會太平了?!彼翁媛犃耍l頻點頭。一場歷史上著名的“盛宴”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宋太祖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等藩鎮(zhèn)領(lǐng)袖、高級將領(lǐng)一起飲酒。酒過三巡,見眾人開懷暢飲至半酣,宋太祖知時機已到,就假裝愁苦地對將領(lǐng)們說:“要不是在座的諸位,我也當不了皇帝。雖然我如今做了皇帝,但是還不如做節(jié)度使時快樂。自從當了皇帝之后,我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彼翁娴倪@番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
于是石守信慌忙問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局勢已定,誰還敢再有異心?”宋太祖哀嘆一聲,說道:“局勢看似穩(wěn)定,然而誰不想要富貴?有朝一日,說不定也會有人將黃袍披在你們的身上,擁戴你們當皇帝??v使你們不想造反,可還由得著你們嗎?那時叫我情何以堪?!不管誰做了皇帝,都隨時可能再度淪為階下之囚,難逃劫數(shù),到頭來誰都不能興國安邦,這樣的輪回,有何意義?!”
石守信等將領(lǐng)會意,紛紛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愚昧,不知如何化解此局面,還請陛下指點迷津,也指示臣等一條生路?!彼翁娼铏C表達了自己想讓他們放棄兵權(quán)的想法:“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你們個個緊握兵權(quán),實力相當,毫無制約,易起紛爭,難免成王敗寇。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多置一些房產(chǎn),傳給后代子孫,家中也可多置歌伎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
如此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嗎?”大臣們剛剛推趙匡胤為帝,還是眾人一心,覺得他的話也是極有道理的,于是答謝說:“陛下為蒼生社稷著想,以民生為懷,更體貼群臣,救臣等于水火之中,這實在是避免我們?nèi)腔馃淼亩骰莅?!陛下有如此操守情懷,臣等自當以大局為重,全身而退。?/p>
第二天,各位將領(lǐng)就稱病的稱病,歸老的歸老,紛紛請辭,宋太祖一一恩準,并給予他們優(yōu)厚的退休金,讓各將領(lǐng)放權(quán)放得心服口服,毫無抵觸心理。開寶二年(969年),他又用同樣的方法,罷免王彥超、武行德、郭從義等節(jié)度使,消除藩鎮(zhèn)割據(jù)的隱患。同時,宋太祖通過任命易控制的人指揮禁軍,設(shè)置轉(zhuǎn)運使、通判,分地方實權(quán),把各地的精兵都收歸禁軍,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唐朝晚期以來的藩鎮(zhèn)之禍終于被止住了。
有人認為,宋太祖寬和的做法,避免了流血犧牲,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現(xiàn)象,引導出趙宋王朝較為寬厚的風氣,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杯酒釋兵權(quán)”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