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5 11:22:34作者:智慧百科
李自成,陜西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順政權的建立者。
李自成自幼喜好舞槍弄棒,1628年,在驛站任職的李自成因失職而丟掉了差事。又因無法償還欠債而被告,李自成殺死了債主。接著,妻子紅杏出墻,李自成一怒之下又殺死了妻子。兩條人命在身的李自成深知事關重大,在次年投奔了農民起義軍以求避難。
剛到軍中不久的李自成,因欠餉原因殺死了軍隊將領和當?shù)乜h令,發(fā)動兵變。1631年,李自成在起義途中投奔了舅父高迎祥。高迎祥于1628年率眾起事,人稱闖王,在一路的南征北戰(zhàn)中聲名赫赫。
李自成在跟隨高迎祥征戰(zhàn)的途中,逐漸樹立起了自己的威信。當時已是明末的動蕩時期,各地的起義勢力不斷涌現(xiàn),相互匯集,張獻忠、羅汝才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各路起義軍在推翻明朝統(tǒng)治的共同綱領下彼此結盟,共抗朝廷。
1636年,高迎祥進攻西安時兵敗被殺,李自成被推舉為闖王,繼續(xù)率部隊征戰(zhàn)四川、陜甘一帶。不久,李自成部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明將洪承疇、孫傳庭的伏擊。在遭遇大敗后,李自成妻女皆失,僅一小撮兵馬突出重圍,只得帶殘部轉移到陜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此時,適逢清軍第四次叩關,面對著岌岌可危的政權,崇禎皇帝調洪承疇去保駕,李自成逃過一難。
潼關南原慘敗的李自成,面對曾經的輝煌和此時的落魄,并沒有灰心氣餒,而是選擇從頭再來。
重整旗鼓的李自成趁明軍主力追剿張獻忠部的時候,大力發(fā)展自己的隊伍,實力大增。聲勢壯大的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民間一時流傳出“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
1641年,李自成攻克沈陽,自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5月,攻克武昌的張獻忠也自稱“大西王”。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這是他人生中一個輝煌的章節(jié)。
時勢造英雄
李自成的命運,是成于亂世,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李自成的成長、發(fā)展以及走向潰敗的路途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王朝衰敗的背影和另一個王朝的權傾天下,歷史的車輪在前行中經歷了一次次的朝代更迭。
大明王朝初期,經歷戰(zhàn)亂的開國之君深知民間疾苦,因此體恤民情,勵精圖治,大明一派盛世景象。但是隨著君主的更替,皇帝怠政,官員腐敗,國家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到了崇禎年間,天降災害,民不聊生,面對著日益腐敗的政權,各地人民紛紛揭竿而起,明末農民起義蓬勃發(fā)展起來。而在大明王朝之外,另一股力量正悄然興起,就是后金,即后來的大清。
眼見當時的明朝政府日益衰敗,大清奪天下的心思已起。他們一邊在中原招募叛將,一邊趁機發(fā)動對中原的局部戰(zhàn)爭,為自己的天下之爭開始鋪墊。正是在這內憂外患的年代,李自成迎來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的巔峰時刻。
稱帝后的李自成,開始率軍直逼北京。在開赴北京的途中,李自成不斷和當?shù)氐恼娮鲬?zhàn),節(jié)節(jié)勝利。一路凱歌的李自成很快兵臨北京城下,固若金湯的城池被一朝攻下,明朝崇禎帝被迫自縊而死。此時的紫禁城,已是李氏的天下。
盡管進京初期,李自成下令軍隊嚴守紀律,稱“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但是不久,大順軍就開始了殘暴征服的行動,城內人心惶惶。占領北京不久的李自成親帥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大明將領吳三桂。
命運最后的歸宿
而此時,隨著李自成占領北京,清軍決心大舉入關,趁亂奪取天下。駐守山海關的明朝總兵吳三桂在李自成占領北京、崇禎帝自縊景山的時候便投降了清軍。吳三桂要求聯(lián)合清軍共同討伐李自成,至此,窺視天下的后金政權和仇視農民政權的吳三桂一拍即合,二者決定合力絞殺起義軍。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討伐吳三桂的一片石戰(zhàn)役正式打響。戰(zhàn)爭的初期,李自成的十萬大軍經過一晝夜的鏖戰(zhàn),打得吳三桂的軍隊丟盔棄甲,眼見勝利在望,接到吳三桂求援的清軍,在多爾袞的率領下分三路進犯大順軍。
面對著無往不勝的清軍鐵騎,在與吳三桂的戰(zhàn)斗中身心疲憊的李自成的部隊最終無法抵抗,一敗涂地。
面對著清軍與吳三桂的聯(lián)合打擊,出兵山海關的李自成最終倉皇逃回京城,損失慘重。為了報復,李自成將吳三桂京中家眷悉數(shù)殺害。面對著敵軍的緊追不舍,李自成火燒了紫禁城,后逃往西安。但是,西安并不是他最終的落腳點,為軍事形勢所迫,李自成再次放棄西安出逃。
而此時,隨著大清的節(jié)節(jié)勝利,天下歸附的態(tài)勢日漸明顯。李自成一路潰敗,漸失人心。
在清軍的圍追阻截中,曾經聲勢浩大的起義部隊終于全盤崩潰,李自成迎來了他政治和軍事生涯的末路。在聯(lián)合駐守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未果的情況下,李自成的軍隊一敗再敗。
1645年,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考察地形時,李自成突然神秘失蹤。曾經的闖王沒有在沙場中終結命運,而是在迷霧中有了一個讓人們充滿臆想的結局。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此時的天下已是大清的王朝。在這個動蕩的歷史年代,人民的反抗不斷,舊王朝覆滅,新政權崛起,在此消彼長的權力更迭中,李自成的起義部隊作為其中的一員,成為了這浩瀚歷史中一段被銘記的旅程。
一代風云人物魂歸何處
關于李自成的下落,種種說法讓人眼花繚亂。但大部分專家堅稱李自成在九宮山已經遇難,只是關于遇難的方式,專家們各有不同看法。
清軍統(tǒng)帥阿濟格在給朝廷的奏折中稱李自成兵敗自縊而死;《通山縣志》中則說李自成在退出北京后,繼續(xù)率部隊與清軍展開激戰(zhàn),最終戰(zhàn)死沙場;而據(jù)其他的一些史料記載,李自成并非死在戰(zhàn)場上,而是在九宮山被山民誤認成盜賊后,在與山民的搏斗中被殺。
而反對李自成殉難說的專家則稱,李自成并沒有死,而是出家了。1981年,專家們在湖南石門夾山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名為奉天玉和尚的古墓。墓主人卻是按不同于本地的習俗下葬的。專家們經過種種考察,確認奉天玉和尚就是當年的李自成。李自成出家隱退一說由此而來。
又有專家對在青城鎮(zhèn)發(fā)現(xiàn)的一本手抄《李氏家譜》詳加研究之后,得出新的結論。李自成兵敗后,化裝成和尚投靠青城的叔父,并在附近的深山中安度晚年,死后葬于龍頭堡子山下。
終結了明朝命運的李自成,自己最終的歸宿卻是讓人不知所蹤。無論是眾說紛紜的殉難說,還是引人遐想的歸隱說,都讓他那本就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變得更加神秘莫測。
透過歷史的云煙,重新回望這個在一個衰敗的朝代中揭竿而起的起義將領,以及他此后的榮辱興衰,這些人生中的起起伏伏,連同他的不知所終一樣,都成為了他傳奇人生的一部分。
當年,建國后的李自成曾經命人在位于米脂縣城北的盤龍山上修建了行宮。如今,那里已成為陜北別具特色的宮殿園林旅游區(qū)。后人又在園區(qū)內加修了李自成紀念館,館中正殿內安放著李自成的玻璃鋼鑄像。曾經的壯舉已成歷史云煙,人們在這個他自己建造的地方懷念著一代歷史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