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5 13:22:32作者:智慧百科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位得來著實很不容易,他從出生后,始終處于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曾多次發(fā)生意圖謀害他的事情,“妖書案”和“梃擊案”就是其中較突出的。然而,命運對朱常洛又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繼位僅僅4天,就忽然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他當上皇帝僅僅一個月后,因為吃了鴻臚寺官員所進貢的紅丸而一命嗚呼。這就是有名的“明末三案”之一“紅丸案”。明光宗為什么會忽然病倒?紅丸是什么樣的藥呢?“紅丸案”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內(nèi)幕呢?
對于光宗在登極后即病倒的原因,《明史》中有較詳細的記載。據(jù)說當時京城里都盛傳,說是前朝萬歷的寵妃鄭貴妃與光宗寵愛的李選侍相勾結(jié),向皇帝進獻了8個美女,致使皇帝過度縱欲,然后鄭貴妃又暗中指使以前的貼身太監(jiān)崔文給皇上服下讓人腹瀉的大黃類瀉藥,結(jié)果弄得光宗一天之內(nèi)腹瀉三四十次,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病倒了,并埋下了日后病死的禍根。
光宗朱常洛在未登基之前長期擔驚受嚇,使得他在擺脫威脅之后自然開始放縱自己的欲望,盡情享樂。而按照慣例,這位年紀已經(jīng)39歲的新皇帝除了自己東宮原有的妃子外,還可以占有父親留下的妃子,并新立妃子。因此,朱常洛在剛繼位幾天內(nèi),就放縱地貪戀女色,雖然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具體情形,但從有關(guān)的史書記載中卻能反映出,光宗的病倒確實與縱欲相關(guān)。
再說鄭貴妃,她雖然未能如愿讓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當上太子,但仍然費盡心思想維持自己的地位,“明末三案”都與她有糾葛就說明了這一點。在朱常洛繼位之前,鄭貴妃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長期處于被排擠處境中的太子有著貪色縱欲之心,便想用美人計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于是她唆使自己的貼身太監(jiān)崔文去侍奉光宗,并獻8名美姬。
這一招確實收到了效果,光宗很快就忘記了這是一個想害自己的女人,還十分感激鄭貴妃,并讓禮部議封其為皇太后。這時候,又摻和進了另外一個女人——李選侍,“選侍”是晚明時代的特產(chǎn),明朝后期稱入選宮內(nèi)的侍女為選侍。李選侍很受朱常洛的寵愛,并為他生了個兒子,她因此夢想被封為皇后。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鄭貴妃與李選侍勾結(jié)在了一起。
兩人勾結(jié)起來意圖左右朱常洛的野心很快就被朝中的大臣們注意到了,因此光宗一病倒,很快便有人上奏勸諫皇帝。兵科給事中楊漣首先進奏折說,崔文給皇上亂用藥罪該萬死;而對于鄭貴妃想當太后,皇上自己既有嫡母,又有生母,如果封鄭貴妃為太后,那么如何安置嫡母和生母呢?結(jié)果,3天后,光宗就召集大臣宣布驅(qū)逐崔文,并停止封太后。
玉碗明代食器。北京市定陵萬歷皇帝墓出土。由玉碗、金碗蓋和金托盤組成。通高15厘米,金蓋高8.5厘米,重184克。金托盤直徑20.3厘米,重325克?,F(xiàn)藏北京市定陵博物館。
但是,官員們對鄭貴妃等人的打擊并不能抑制朱常洛自身的縱欲之心。據(jù)《明史·周嘉謨傳》記載,八月二十六日那天,吏部尚書周嘉謨勸皇帝不要過度縱欲,皇帝注視了他很長一會兒,才讓長子向?qū)m外宣旨說那些都是傳言不可相信,這也可見皇帝縱欲之事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光宗本人還試圖掩蓋有關(guān)自己的傳聞以維護帝王尊嚴。
可是縱欲的嚴重后果畢竟已經(jīng)顯露出來了,這之后光宗的精神狀態(tài)變得越來越差。八月二十九日,病情越來越重,朱常洛開始召集大臣考慮自己死后寢宮的建設(shè)之事,而大臣們則要求皇上盡快定下太子的名位,以免來不及。也就是在這一天,有個鴻臚寺官員叫李可灼的向皇上進了一種紅色的藥丸。這個紅藥丸,據(jù)李可灼的說法,是得到道士傳授的“仙方”煉制而成的,吃下去就可以治愈皇帝的病。
在場的大臣們心存疑問,但皇帝本人卻要吃。實際上李可灼并不是醫(yī)生,而是負責朝廷慶賀禮儀的官員,相當于今天的司儀。李可灼上午向皇上進了一粒,下午又進了一粒。兩粒紅藥丸吃過后,據(jù)說當時皇帝確實感覺好些了,但到了夜里情況如何,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只是到了九月初一的早上,宮中就突然傳出皇上駕崩的消息。一個不到40歲的中年人突然死去,又是一國之君,這就很自然在宮廷內(nèi)外引起了軒然大波。
人們首先懷疑的就是這個紅色的藥丸,因為皇上才吃過它就突然死去了,確實讓人懷疑?!睹魇贰分兄徽f這是道士提供的“仙方”,但語之未詳。有學者提出,紅丸跟漢代的春恤膠屬同類的藥,主要功能是刺激男性的性欲,想想皇帝本來就因為縱欲而致病,再服這種藥加以刺激,更是火上澆油,結(jié)果過量,就導致了死亡。
不管這種紅丸是什么藥,吃死了皇帝,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因此紅丸一案的主要后繼情節(jié)就是追查害死皇上的兇手,不想?yún)s演變成了朝廷大臣之間爭奪權(quán)力的斗爭,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牽連受死的人很多。
首先受到懷疑的就是崔文和進紅丸的李可灼。楊漣認為在此之前宮廷內(nèi)外傳言說皇上縱欲,實際上是崔文用來掩蓋他用藥害死光宗的借口,皇帝就是被崔文下藥毒死的。楊漣的說法得到了當時的御史左光斗等人的支持。當時不少正直的大臣都認同這一說法,認為崔文的罪比李可灼還要大,因為他懂得醫(yī)藥,是有意用藥加害光宗,進而又指出幕后主使人是鄭貴妃,要求嚴懲崔文等人。
但是,對崔文的指控很不順利,一直到明熹宗天啟二年,中間幾經(jīng)反復。原因是,除了楊漣、左光斗等人外,朝中大臣大多從一開始就把矛頭指向了當時擔任內(nèi)閣首輔的大學士方從哲,認為是他同意李可灼給皇帝用藥的,因此最有罪的應該是方從哲。這實際上摻雜了很濃重的權(quán)力傾軋,這樣,大臣們攻擊的重點就不在李、崔二人,反而是方從哲。
之所以會這樣,和方從哲本人的處置不當也有關(guān)。最初,對李可灼進紅丸導致皇帝死亡應該被治死罪,大多數(shù)大臣都同意,但是方從哲卻不同意,反而下令讓李可灼以疾病引退,并送給他很多錢財。這樣,其他敵對的官員就抓住了把柄,紛紛引經(jīng)據(jù)典,認為方從哲同意李可灼進藥,雖無害君之心,卻有弒君之實,要求首先處置方從哲,以泄神人之憤。
一開始,熹宗還為他開脫,這應該說不無道理。有學者從與方從哲一同主政的另一大臣韓(kuDng)的敘述中發(fā)現(xiàn),服不服紅丸,都是光宗一人決定的,確實與方從哲無關(guān)。但是,在晚明時期,朝廷之中朋黨互相傾軋非常厲害。既然有這樣一個很好的攻擊機會,方從哲的政敵自然不會放過,于是形成了一個攻擊方從哲的群體。
明末著名的東林黨人也支持這一立場,名士高攀龍就力主懲罰方從哲,并稱其為“賊臣”。結(jié)果,方從哲想逃脫罪責,慌忙上書請求退休,可說是被從首輔的位子上拉下來的。即便這樣,聲討他、要求嚴辦他的書文仍然很多,方從哲只好一面竭力為自己辯護,一面自請削職為民,遠離中原。
而真正的涉案人李可灼被發(fā)配戍邊貴州,崔文被貶到南京,都是很輕的處罰。特別是崔文,至魏忠賢掌權(quán)后,因為受其賞識,又被重用提拔為總督兼管河道。只是在大臣們的連連抨擊下,明熹宗才最終判決崔文被杖一百,然后發(fā)往明孝陵作雜役守衛(wèi)。
從紅丸一案的發(fā)生過程和處理結(jié)果來看,放過了主犯鄭貴妃及崔、李二人不去重判,卻抓住方從哲不放,借此爭權(quán)奪利,顯然是不恰當?shù)模@也正是明末政治腐敗的表現(xiàn)。紅丸一案的后果是,不久之后就導致了宦官魏忠賢集團的操控朝政。天啟年間,魏忠賢當權(quán),又為“紅丸案”翻案。結(jié)果,當初聲討方從哲的一些官員被革除了官職,流放邊疆,而抨擊崔文、方從哲的東林黨人也受了追罰,高攀龍被迫投池而死。到了崇禎年間,懲辦了魏忠賢,又將此案翻了回來。再后來崇禎死后,南明王朝又一次以此為題材挑起黨爭,最終明朝廷在一片內(nèi)斗之中徹底走向末途。小小的一粒紅丸,卻引出這么多的波折,確實是當時人難以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