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6 07:22:35作者:智慧百科
北洋軍閥統(tǒng)治前期,中國大地上爆發(fā)了一場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思想文化革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新文化運動。
辛亥革命失敗后,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統(tǒng)治著中國。他們企圖用封建專制思想來禁錮人們的思想,尊孔復古的思想甚囂塵上。當時一些先進的民主主義知識分子開始對辛亥革命的失敗進行反思,他們認為其原因就在于辛亥革命沒有進行一場徹底的思想文化革命。由此,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并發(fā)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迷信。這成為了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1917年,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實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延攬了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學者去北大任教。與此同時,《新青年》編輯部搬到北京,李大釗、魯迅等成為了主要撰稿人。這樣《新青年》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北大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與科學,即德先生和賽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賽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學)。其中民主主要是指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提倡個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科學主要指自然科學,提倡以科學的精神和科學方法來研究社會。新文化運動還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其中舊道德是指以孔子為代表的封建傳統(tǒng)道德。新文化運動還打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來抨擊封建綱常禮教。
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新文學,反對文言文、舊文學,主張文學革命。文學革命包括文學的內容和文學的形式兩個方面的革命。1917年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文中作者指出寫文章要言之有物,不能做無病之呻吟,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后來陳獨秀發(fā)表的《文學革命論》中,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從而使文學革命的旗幟更加鮮明。1918年5月,魯迅發(fā)表《狂人日記》,這是新文化運動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魯迅的另一篇作品《阿Q正傳》等作品深刻揭露了舊禮教吃人的本質,為新文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當新文化運動順利進行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他指出俄國革命是“立于社會主義上之革命”,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曙光”。李大釗還發(fā)表了另外一篇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由民主主義知識分子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的思想文化革命。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使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運動大力宣傳民主和科學,啟發(fā)人們從封建專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來,引發(fā)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使中國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為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創(chuàng)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