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7 15:22:35作者:智慧百科
朱德是新中國的肱骨之臣,那么,如此重要的他為何沒有出現(xiàn)在那張著名開國大典的照片里呢?
在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來臨之際,我們深切緬懷這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朱德,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馬鞍場一個佃農(nóng)家庭。今天,我們告訴你十個他的鮮為人知的故事,可以從中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1.《回憶我的母親》收入語文課本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琳瑯山下一個貧苦的佃農(nóng)家庭。朱德的父親朱世林和母親鐘氏一生務農(nóng),沒有讀過書。朱德的母親出生于流浪藝人家庭,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在母親的影響下,朱德熱愛音樂。母親,在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還保存有朱德青少年時期使用過的竹琴。1944年鐘氏在家鄉(xiāng)去世后,延安各界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親題挽聯(lián),稱她是“賢母完人”。朱德寫下《母親的回憶》祭奠母親,稱贊母親具有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強勇敢和深明大義的美德,教給他豐富的生產(chǎn)知識、堅定的意志和與困難作斗爭的經(jīng)驗,自己所有的優(yōu)點也都是繼承自母親。這篇祭文當年刊登在解放日報上,后來曾收入中學語言課本,改名為《回憶我的母親》。
2.朱德“作弊”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
1907年朱德考入四川省師范學堂附設體育學堂,1908年朱德應邀在儀隴縣立高等小學堂任教。在當?shù)厥嘏f勢力的反對和排擠下,他深感 “教書不是一條出路”。1909年春節(jié)后朱德辭去老師職務,寫下“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的激昂詩篇,只身前往云南投考云南陸軍講武堂,踏上了從軍救國的漫漫征程。
朱德對時任云南陸軍講武堂監(jiān)督(后任校長)的李根源先生非常敬重。如果沒有李根源,朱德有可能無法留在云南陸軍講武堂求學。1909年初夏朱德投考云南陸軍講武堂,學校只招收本省人士,因此朱德以四川籍貫報考時并沒有被錄取。由于身上的盤纏已經(jīng)花光了,朱德只好將自己的名字朱建德改為朱德,并在第二次投考的時候朱德將自己的籍貫改為云南省蒙自縣。誰料,入學不久即被教官識破,引起軒然大波,朱德面臨被學校開除的危機。此時李根源挺身而出,以辦學宗旨是“培養(yǎng)有志青年”為由將朱德留了下來。
3.朱德萬里找黨
1922年初朱德離開云南返回四川,6月抵達上海,準備與孫炳文會合后出國留學。一個偶然的機會,朱德從報紙上了解到新成立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工人運動蓬勃興起,產(chǎn)生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想法。7月,朱德抵達北京與孫炳文會合,在無緣得見中共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情況下,帶著孫炳文返回上海尋訪陳獨秀。鑒于此前還沒有出現(xiàn)過像朱德這樣高級別的國民黨軍官要求加入中共的先例,陳獨秀冷冷的拒絕了他。朱德曾形容自己那時的境況是“一只腳站在舊秩序中,另一只腳卻無法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
在此期間朱德拜會了孫中山,謝絕了孫中山“赴桂重整滇軍,攻打廣東軍閥陳炯明”的提議,于1922年9月乘坐法國郵輪安吉爾斯號,從上海出發(fā)前往工人運動蓬勃發(fā)展的歐洲,尋求救國真理。
經(jīng)過40多天航行,朱德不遠萬里來到法國馬賽。不久他在巴黎得知周恩來和中國旅歐支部的存在,立即奔赴柏林。在柏林,他見到了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周恩來,非常誠懇的向周恩來講述了自己的革命經(jīng)歷,提出了入黨申請。他說:“兩年也好,三年也好,我一定要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只要同意我入黨,派我做什么都行。”1922年11月,在周恩來和張申府的介紹下,朱德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時年36歲。
4.“建軍節(jié)”的由來
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從此,人民有了自己的軍隊。1933年8月1日被中革軍委確定為紅軍的建軍節(jié),《紅色中華》刊登了這一決定。為了加強對紅軍的指揮,1930年8月28日,中共中央總行動委員會主席團會議決定任命朱德為紅軍總司令。
5.“萬里長征”的由來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舉行擴大會議,會議集中討論和糾正了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次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重要轉折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參加過這次會議的伍修權說:一向溫文爾雅的朱老總聲色俱厲的指責王明、博古等人排斥毛澤東,“如果繼續(xù)這樣的領導,我們就不能再跟著走下去了。”會議決定,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以周恩來為黨內(nèi)委托在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
1935年3月4日,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部隊的統(tǒng)一領導,中革軍委決定在遵義設立前敵司令部,委托朱德為前敵司令員,毛澤東為前敵政治委員。
1935年1月至1935年6月,朱德與毛澤東、周恩來等人指揮三萬紅軍馳騁在云貴川,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跳出了數(shù)十萬國民黨軍的包圍圈。1935年5月,朱德利用與彝族同胞打交道的經(jīng)驗,以紅軍總司令名義發(fā)布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布告》,領導紅軍執(zhí)行正確的民族政策,使中央紅軍順利通過彝區(qū)。這個布告,首次提出“萬里長征”這個概念。
6.“割不斷我和毛澤東同志之間的關系”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會師后紅軍分左右兩路軍北上,朱德與張國燾共同率領左路軍北上。1935年6月26日,朱德出席兩河口會議,會議決定北上。北上途中,張國燾在擅自改變決定,下令南下。
1935年10月5日,張國燾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分裂黨和紅軍。他把中央北上說成是逃跑,要求朱德反對中央否定北上反對毛澤東。面對張國燾的威逼利誘,朱德沉著應對,他說:“中央北上的決議,我是舉過手的”,“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國全世界都聞名。要我這個‘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你可以槍斃我,但你割不斷我和毛澤東同志之間的關系。” 他表明自己堅決擁護中央的立場,勸說張國燾以大局為重,“不要把事情做絕,要留有轉圜的余地。”
后來,毛澤東對朱德作出了高度評價,稱他與張國燾斗爭地有禮、有利、有節(jié),號召大家要學習朱總司令“膽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的革命精神。
7.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那張著名的照片中,為什么沒有朱德?
眾所周知,在毛澤東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那張著名的照片中,是沒有朱德的,他上哪里去了呢?
下午3點整,朱德與毛澤東、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等副主席,以及周恩來和新當選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準時出現(xiàn)在天安門城樓上。天安門廣場沸騰了,30萬身著各色服裝的干部群眾高呼口號,掌聲雷動,紅旗飛舞。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開國大典開始后,身著挺括黃色將校呢禮服的毛澤東主席走到麥克風前,以高亢有力的聲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剎那間,廣場上歡聲雷動。毛澤東表情莊嚴神圣,按照預定程序按動了裝在城樓上的電鈕,親手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在這個激動人心的偉大時刻,天安門城樓上的人們爭先恐后地簇擁在領袖周圍,在場所有記者和電影攝影師也都蜂擁上前,搶拍這一重大歷史的瞬間。這時,只見朱總司令從領袖們站立的前排人群中退后一步,騰出空間,使毛主席處在更突出位置,以方便記者們拍攝,也正是朱老總后退這一步,使他眼前的視野更寬闊了。他看到一個攝影記者為了拍攝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照片,把身子探出城樓的漢白玉欄桿時,總司令快步過去抱住記者的雙腿,幫助他安全、快速地完成了這一重要任務。而他自己則永遠地被留在了鏡頭之外。
8.“我不算英雄”
1955年我國開始實行軍銜制管理。9月27日,朱德在北京懷仁堂參加授銜、授勛典禮,從毛澤東手上接過第一號授予軍銜的命令狀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榮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時年69歲。雖然居功至偉,但朱德從不居功,他常說:“我不算英雄,只是一個在戰(zhàn)場上沒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為革命犧牲了的烈士才稱得上英雄。”
9.黨的第一任中紀委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執(zhí)掌全國政權的執(zhí)政黨。為加強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中共中央作出成立中央及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決定。朱德出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任書記,他主持創(chuàng)建辦事機構,制定紀委工作細則。為加強黨的組織紀律性,克服黨內(nèi)各種不良傾向,保持黨的優(yōu)良作風,進行了不懈努力,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我們黨加強黨風黨紀建設積累了重要經(jīng)驗。
中紀委組建后,朱德領導中紀委會同有關職能部門,查辦了一批典型案例,促進了黨和政府的廉政建設。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是“三反”運動中暴露出來的典型案件。1951年11月30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轉發(fā)華北局關于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調(diào)查處理情況報告的批語中明確指出:“必須嚴重的注意干部被資產(chǎn)階級腐蝕發(fā)生嚴重貪污行為這一事實,注意發(fā)現(xiàn)、揭露和懲處,并須當作一場大斗爭來處理。”同時在報告中注明:“傳閱周、朱,閱后尚昆辦”。
1952年1月28日,朱德致信毛澤東,報告武漢市政府黨組和副市長周季方、武漢市衛(wèi)生局副局長宋瑛利用職權、壓制民主、誣陷好人、侵犯人權的嚴重事件。在中紀委的直接干預下,中南局作出了嚴肅處理周季方、宋瑛的意見。這一決定得到了毛澤東和中央書記處的一致贊同。1952年2月16日《人民日報》就中南局嚴肅處理周季方、宋瑛發(fā)表了社論。
1952年2月初,中共中央相繼發(fā)出《關于加強紀律檢查工作的指示》和《關于“三反”運動和整黨運動相結合進行的指示》。執(zhí)行黨紀需要有法可依,在朱德和中紀委的倡議下,1952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件(草案)》。
1955年決定由黨的各級監(jiān)察委員會取代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董必武出任中央監(jiān)委書記,朱德完成了他的歷史。在五年零七個月中,朱德領導中紀委和全國各級紀委會同有關部門處理了近30萬起案件,在同壞人壞事作斗爭,克服黨內(nèi)紀律松弛現(xiàn)象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10.力主開放海南島
海南島位于中國的最南端,是我國的第二大島嶼。1957年1月,朱德第一次視察海南島,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高層領導人第一次對海南島進行比較全面的調(diào)查研究,最早向中央提出開發(fā)海南島,并指出今后五嶺以南的地方都要對外開放。1957年1月20日,朱德就海南島的情況致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指出:“這樣好的地方,我認為只要財力所及,應積極組織力量從速進行開發(fā)工作。”1957年2月10日,朱德就開發(fā)海南島致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提出“開發(fā)島上的港口,使之成為出口基地”的建議。1963年朱德第二次視察海南島后,在給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的信中指出:“海南島是我們祖國的一塊寶地,要抓緊開發(fā),并優(yōu)先發(fā)展熱帶經(jīng)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