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02 10:22:40作者:智慧百科
臺灣霧社起義
霧社起義,指的是1930年10月27日,高山族分支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首領莫那·魯?shù)篱L子舉行婚禮,由于一名日本巡查破壞了賽德克族的風俗,點燃賽德克族民眾長久積蓄在胸的怒火,然后起義并失敗。
霧社起義過程
1930年10月27日,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首領莫那·魯?shù)篱L子舉行婚禮,由于一名日本巡查破壞了賽德克族的風俗,導致賽德克族民眾長久積蓄在胸的抗日怒火爆發(fā)。
在莫那·魯?shù)赖念I導下,霧社賽德克族民眾于10月27日發(fā)動起義,襲擊了警察所,殺死警察,奪取槍械彈藥。在整個起義過程中,殺死日本人134名。日本殖民統(tǒng)治者得知霧社起義消息后,立即從各地調(diào)來軍隊予以鎮(zhèn)壓。
日軍對賽德克族同胞施放毒氣,起義人員死傷較多。賽德克族同胞撤至山林,利用熟悉的地形,與日軍展開游擊戰(zhàn)。日軍死傷半數(shù)。
在這種形勢下,日軍改變對策,施展誘降手段,鼓動起義隊伍的家屬前去勸說。此招不靈,日軍惱羞成怒,對不屈的山民發(fā)動了更加瘋狂的進攻。日軍動用大炮、催淚彈和毒氣彈,致使起義民眾大部死亡,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起義失敗。
霧社起義戰(zhàn)果
霧社賽德克族同胞總?cè)丝诓贿^2100人。在這次起義中900余人戰(zhàn)死或自殺。1931年,殖民當局利用賽德克族內(nèi)部的分裂,用借刀殺人方式,挑起賽德克族內(nèi)部仇殺,制造了第二次霧社事件。
臺灣同胞的武裝抗日斗爭雖然遭到日本統(tǒng)治當局的鎮(zhèn)壓,武裝斗爭一度平息下來。但是,沉寂了幾年的臺灣同胞又重整戰(zhàn)旗,開始了與以往不同形式的民族抵抗運動。
這場抵抗運動以知識分子和開明士紳為主體,以喚起民族覺醒為目的,爭取臺灣的解放為己任。這場運動的領導者大多出生在臺灣,如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連橫、賴和、楊逵等人。這場民族抵抗運動與前期的武裝斗爭構(gòu)成了臺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洪流。
霧社起義的評價
“霧社起義”是反抗日本殖民當局殘酷統(tǒng)治和壓榨政策的一次大爆發(fā)。霧社參加起義的諸部落只有千余人,卻敢于起來反抗殖民當局。
面對兇惡的殖民者,寧可戰(zhàn)死也不投降。這充分說明了包括原住民在內(nèi)的臺灣民眾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不屈不撓精神。日本當局為了盡快地鎮(zhèn)壓起義,不惜動用包括毒氣彈在內(nèi)的武器對付只有非常簡陋武器的起義民眾,更加顯示出日本在臺灣統(tǒng)治的殘暴。
“霧社起義”對殖民當局的打擊也是很大的。當局使用毒氣的行徑,遭到島內(nèi)島外的同聲譴責。臺灣農(nóng)民組合、民眾黨都發(fā)表聲明、傳單譴責使用毒氣是非人道的行為;上海反帝大同盟發(fā)表宣言支持霧社人民的起義。當時的總督石冢英藏和臺中州知事引咎辭職。
“霧社起義”是中華民族反侵略斗爭史、臺灣人民抗日史上光輝的一頁!
至今,霧社已重建為“大同村”(原賽德克族謝塔喀群已被滅絕),成為臺灣全省重要文史遺跡之一,村中多有紀念建筑供人訪古憑吊。
在霧社入口公路左邊斜坡有一座“觀櫻臺”,是春天賞櫻之極佳眺望點。“觀櫻臺”畔豎起一座高大石坊,名為“褒義坊”,額題“碧血英風”,坊柱刻對聯(lián)兩副,其一日:
抗暴殲敵九百人壯烈捐生長埋碧血
褒忠愍難億萬世英靈如在永勵黃魂
“褒義坊”后建一座巨大的“霧社起義殉難紀念碑”,即400位烈士埋骨之所。紀念碑四周遍植松、杉和櫻樹,已郁然成林。
看了以上的介紹是否對臺灣霧社起義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國歷史事件請關注中國歷史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