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02 21:22:35作者:智慧百科
楊杏佛生平簡介
楊杏佛,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與茅以升一道考入唐山路礦學堂(現(xiàn)西南交通大學)。武昌起義爆發(fā),赴武昌參加保衛(wèi)戰(zhàn)。1912年1月,孫中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他到南京任總統(tǒng)秘書處收發(fā)組組長。孫中山辭職后,他赴美國入康乃爾大學學習。畢業(yè)后,又轉(zhuǎn)入哈佛大學學習。留學期間發(fā)起創(chuàng)辦《科學》雜志。
1918年回國,1920年任國立東南大學教授。經(jīng)常與共產(chǎn)黨人惲代英接觸,還利用業(yè)余時間到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辦的上海大學講課。因而遭校方記恨,被迫離校,奔赴廣州,投向革命。到廣州后,任孫中山秘書。1924年11月隨孫中山北上。
1926年1月,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執(zhí)行委員會秘密成立,楊杏佛被選為執(zhí)行委員,主持策應北伐軍工作。1927年春,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發(fā)動工人起義,楊杏佛出席國共席會議。
起義勝利后,當選為臨時政府常務委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認清蔣介石面目,以中國濟難會名義極力接濟和營救革命者,被國民黨當局撤職。
九一八事變后,為反對國民黨政府非法逮捕和監(jiān)禁愛國人士,與宋慶齡、蔡元培等著名人士于1932年12月在上海發(fā)起組織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任總干事,并組織營救了不少被關(guān)押的共產(chǎn)黨人和愛國人士。
1933年6月18日,楊杏佛與其子楊小佛駕車外出,被設(shè)伏特務槍殺于上海亞爾培路。
楊杏佛死后,魯迅以悲憤心情吟下一詩: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殺害楊杏佛的兇手是誰
一、生性耿直
楊杏佛生性耿直、剛正不阿,從兩件事即可看出其鮮明的性格特點。1912年南北議和后,如果他見風使舵,完全可以在袁世凱政府中謀求較好的職位,但他卻遠赴美利堅留學,可謂有骨氣。
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國民黨斥資白銀80余萬兩興建中山陵,楊杏佛被推為治喪籌備處總干事,掌握極大的決定權(quán)。當工程招標時,許多建筑公司紛紛送禮賄賂,楊杏佛照單全收,卻將禮品存放在陳列室中,供人參觀。
1932年底,蔡元培和宋慶齡有感于外籍人士牛蘭夫婦絕食抗議、陳獨秀被捕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成立了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專門營救被政治迫害的文化名流,爭取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
同盟辦公地設(shè)在上海法租界亞爾培路331號中央研究院國際出版物交換處,楊杏佛任同盟的總干事,成為自由與人權(quán)的堅決維護和實踐者。
傅國涌先生曾言:“如果說宋慶齡、蔡元培是民權(quán)保障同盟的精神領(lǐng)袖或者說靈魂人物,那么楊杏佛就是同盟的實干領(lǐng)袖,是實干家?!比绻绷藯钚臃疬@樣執(zhí)著精干的人物,民權(quán)保障同盟就不會有如此大的作為。
1933年初,在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之后的動蕩中,楊杏佛曾赴華北呼吁全國統(tǒng)一抗日,蔣介石對此非常氣惱。楊杏佛從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籌備工作之日起,就一再遭到國民黨當局的威脅恐嚇。
1933年5月間,特務又給楊杏佛寄去一封裝有子彈的恐嚇信,要他立即退出同盟,否則將采取強硬手段。楊杏佛早已將生命置之度外,對此不予理睬,蔣介石決意除掉楊杏佛。
二、奉命殺楊
戴笠奉命殺楊是在1933年四五月間,當時楊從北平回上海不久,戴立即開始布置。特務們先偵察了楊的每日行蹤,了解到楊本人住在中央研究院樓上,愛好騎馬,在大西路養(yǎng)了兩匹駿馬,早上有空便去大西路、中山路一帶騎馬馳騁一兩小時。
特務們認為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段對楊進行狙擊機會最多也最有把握。特務們正進行狙擊楊的準備時,蔣介石表示堅持一定要在法租界宋的寓所附近執(zhí)行。戴笠只好改變計劃,在中央研究院附近進行布置,準備趁楊外出散步或去宋寓所途中執(zhí)行。
戴笠于6月初親往上海指揮布置,他的寓所就在法租界楓林橋附近。負責執(zhí)行暗殺的是華東區(qū)行動組組長趙理君。參加這次行動的兇手六人,事前宣誓,要做到“不成功即成仁’,如不幸被捕,應即自殺,否則將遭到嚴厲懲罰。
三、特務暗殺
特務們原打算在17日早晨行動,當他們到達中研院附近即遇上法巡捕房的巡邏警車,又有一隊巡捕經(jīng)過,所以沒敢動手。
18日早上6點多,趙理君親自帶著李阿大、過得誠、施蕓之等前往,汽車停在亞爾培路、馬斯南路轉(zhuǎn)角處。趙自己坐在汽車上,李阿大、過得誠等四人分散等候在中研院附近。
約8時左右,當楊杏佛帶著長子楊小佛走到院中準備登車時,特務們便走近門前準備動手。但楊上車后又走了下來,特務們以為楊已發(fā)覺,正想沖入時,楊領(lǐng)著兒子上了另一輛汽車。當汽車駛出大門時,四支手槍同時朝著車內(nèi)射擊。
楊杏佛聽到槍聲,便知是沖他而來。生死關(guān)頭,他立即用身體保護兒子。特務們連開十幾槍只將楊和司機打死,小佛僅腿部中了一彈而幸免于難。
兇犯們見已成功,便奔向停在附近已發(fā)動的汽車。過得誠慌亂中跑錯了方向,等折回來再追時,車已離得很遠。趙理君一看他還差好幾丈,而這時法租界警笛狂鳴,便顧不得再停車等候,又怕他被捕后泄漏機密,立刻向他開了一槍,便開車逃遁。兇手過得誠受傷后被聞聲追來的巡捕抓獲。巡捕立刻將其與楊氏父子一同送往廣慈醫(yī)院搶救,楊杏佛不久便因無法救治而逝世。
四、小佛回憶
親睹了父親遇難的楊小佛先生當時只有15歲,多年以后,那悲慘的一幕仍歷歷在目:“那是個星期天,父親和往常一樣,帶著我乘坐納喜牌篷車外出。
剛駛出中央研究院大門,擬向北轉(zhuǎn)入亞爾培路時,只見路邊沖出4個持槍大漢,立在汽車四角射擊。司機胸部連中兩彈,打開車門奪路逃命。父親聽到槍聲,立即伏在我的身上……終于,父親倒在了血泊之中,氣絕身亡,而我僅右腿部受了點輕傷。
看了以上的介紹是否對楊杏佛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國名人傳記請關(guān)注中國歷史欄目及歷史人物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