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04 22:22:38作者:智慧百科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南京是六朝古都,那么南京究竟是歷史上哪幾個朝代的都城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這六個朝代。
三國東吳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quán)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quán),國號為“吳”,史學(xué)界稱之為孫吳。由于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tǒng)治地區(qū)又居于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quán)名義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quán)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后遷都建業(yè)(今江蘇南京)。黃龍二年(230年),孫權(quán)派衛(wèi)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臺灣(時稱夷洲),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臺灣。
孫吳領(lǐng)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qū)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對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做出了重大貢獻。
天紀(jì)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于西晉,標(biāo)志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jù)局面的徹底結(jié)束。
東晉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后建立起來的政權(quán),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tǒng)治地區(qū)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
東晉是門閥士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并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jīng)內(nèi)部四分五裂。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后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
東晉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于內(nèi)部不團結(jié),除了最后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fù)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郁郁而終?;笢氐谋狈t被慕容垂擊敗。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zhàn)大獲全勝,苻堅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后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quán)落裕。
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恭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南朝宋
南朝宋(420-479年),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久、疆域最大、國力最強的朝代。共傳四世,歷經(jīng)九帝,享國60年。因國君姓劉,為與后來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qū)別,故又稱為劉宋;又按五德終始之說,其為水德,故又稱水宋。
劉裕在東晉末期的亂世中趁勢崛起,先后平定孫恩、桓玄、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勢力,又滅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國。不僅統(tǒng)一了中國南方,同時也收復(fù)了山東、河南、關(guān)中等地,最終代晉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定中京(今河南洛陽)為陪都。
劉宋前期,社會安定,劉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權(quán)中央,抑制豪強兼并,實施土斷,打擊豪強士族,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fā)展生產(chǎn),輕徭薄賦,廢除苛法,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劉裕死后,宋文帝劉義隆繼續(xù)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元嘉年間一片繁榮,史稱“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敗致國力大損,劉宋后期,朝政混亂,帝王更迭頻繁。公元479年被權(quán)臣蕭道成取代,建立南齊,劉宋覆滅。
南朝齊
南朝齊(479年—502年)是中國南北朝中南朝的第二個朝代。
開國皇帝蕭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間擔(dān)任右軍將軍。宋明帝去世后他與尚書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公元474年,蕭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范的反叛,進爵為公,遷中領(lǐng)軍將軍,掌握了禁衛(wèi)軍,督五州軍事。此時宋朝內(nèi)斗激烈,蕭道成逐漸掌握大權(quán)。
公元477年,蕭道成殺后廢帝劉昱,擁立他的弟弟劉準(zhǔn)繼位。蕭道成被封齊王。在這之后,蕭道成鏟除了忠于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公元479年,蕭道成迫使宋順帝劉準(zhǔn)禪位,自立為帝,建立南齊。國號源于讖緯之說。民間有讖歌云:“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將取代“宋”。
公元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起兵奪位的將領(lǐng)蕭衍。南齊覆滅,南齊是南朝四個朝代中最短命的,僅有二十三年。
南朝梁
南朝第三個王朝。蕭衍創(chuàng)建。都建康。歷四帝,共五十六年(502~557)。永元二年(500),蕭衍之兄蕭懿被齊東昏侯蕭寶卷殺害,三年,蕭衍乘南齊君臣互相殘殺,政局極端混亂之際,自襄陽舉兵東下,攻占建康,并于次年稱帝。國號梁,建元天監(jiān),歷史上又稱蕭梁。
都建康(今江蘇南京)。盛時疆域約為今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 、云南、貴州等省區(qū) ;河南、陜西、四川各一部分以及越南北部東部、緬甸北端小部分。
南朝陳
陳朝(557年—589年),史稱南陳或南朝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最后一個朝代,為陳霸先于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區(qū)。
陳朝建立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南朝轉(zhuǎn)弱,北朝轉(zhuǎn)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557年)面臨北方政權(quán)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lǐng)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逐漸好轉(zhuǎn)。陳霸先于永定三年(559年)病逝,其侄陳文帝陳蒨即位,陳蒨大力革除南梁奢侈之風(fēng),使陳朝政治稍為安定。
天康元年(566年),陳蒨駕崩,遺詔太子陳伯宗繼位,年號光大,于次年被文帝弟司徒、安成王陳頊所廢。陳頊即位為陳宣帝,繼續(xù)實行陳蒨時輕徭薄賦之策,使江南經(jīng)濟逐漸恢復(fù)。太建九年(577年),北周滅北齊。翌年,周陳在呂梁展開激戰(zhàn),周敗陳,吳明徹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復(fù)失,江北州郡盡為北周所有。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頊病死,太子陳叔寶繼位,是為陳后主。后主不問政事,荒于酒色,陳朝政治已江河日下。北方的隋文帝楊堅積極準(zhǔn)備滅陳。禎明二年(588年),楊堅命其子楊廣等統(tǒng)軍攻陳(隋滅陳之戰(zhàn)),至次年攻陷建康,南朝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