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06 20:22:39作者:智慧百科
改土歸流簡介
明清時期在西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qū)廢除土司制,實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
改土歸流是把少數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為政府官員管理方式。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領,流官由朝廷中央委派。
改土歸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時加強中央對西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的統(tǒng)治。改革后,還是有些土司掀起叛亂,最大規(guī)模的是烏蒙土司的叛亂。
改土歸流是誰提出的
據《明史》載:“丁丑,征南將軍頴川侯傅友德等遣人至京奏事。先是,上諭友德等,以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廣、河南、四川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考元時所留兵數并計歲用及稅糧徭役之法與凡事,便宜以聞。
至是,友德等奏:“自元世祖至今百有余年,屢經兵燹,圖籍不存,兵數無從稽考,但當以今之要害量宜設衛(wèi),以守其稅糧。前元司徒平章達里麻等嘗言元末土田多為僧道及豪右隱占,今但準元舊,則于歲用有所不足,已督布政司核實云南臨安、楚雄、曲靖、普安、普定、烏撒等衛(wèi)及沾益、盤江等千戶所見儲糧數一十八萬二千有奇,以給軍食,恐有不足,宜以今年府、州、縣所徵并故官、寺院入官田及土官供輸、鹽商中納、戍兵屯田之入以給之?!鄙峡善渥唷!?/p>
清康雍乾盛世時期,國力強盛,中央政府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統(tǒng)治。雍正四年,鄂爾泰大力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選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政務。
“改流之法,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制苗之法,固應恩威并用?!睆V順長寨土司向官兵挑釁,竟遭到清軍毀滅性的打擊,設長寨廳(今貴州省長順縣)。
改土歸流的結果
改土歸流后,部分上層土司不甘心失敗,時刻圖謀復辟。而有些清軍在新地區(qū)肆行搶掠,有的流官不善于經理,驟然增加賦稅,興派徭役,自身又貪贓勒索。
加之新設營汛部伍大多從鄰近地區(qū)抽調而來,致使原來地區(qū)力量空虛。這不僅使原土司有了叛亂的口實,也給了他們以可乘之機。
雍正十三年(1735年)春,貴州古州﹑臺拱地區(qū)苗民上層鼓動百姓發(fā)動叛亂。叛亂者深入丹江﹑黃平﹑凱里等廳州縣,雍正帝派兵鎮(zhèn)壓未果。
乾隆帝繼位后,任命張廣泗為七省經略,于乾隆元年(1736年)平定叛亂,清廷下令取消新區(qū)賦稅,按當地習慣審理民事糾紛,以鞏固對改土歸流地區(qū)的統(tǒng)治。
改土歸流的歷史意義
雍正朝的改土歸流還只是在西南少數民族的部分地區(qū)實行,未改流的地方還不少。即使改流處,也還保留原土司的殘余勢力,他們仍能不同程度地控制原來的屬民。
但改土歸流廢除了土司制度,減少了叛亂因素,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疆的統(tǒng)治,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q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有著積極意義。
看了以上的介紹是否對改土歸流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國歷史制度請關注中國歷史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