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06 22:22:37作者:智慧百科
一條鞭法簡介
“一條鞭法”是明代嘉靖時期確立的賦稅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張居正于萬歷九年(1581)推廣到全國。
新法規(guī)定: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并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征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于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一條鞭法”上承唐代的兩稅法下啟清代的攤丁入畝,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一次社會變革。既是明代社會矛盾激化的被動之舉,也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動選擇。
一條鞭法是誰提出的
桂萼(?~1531年),字子實,號見山,饒州府安仁縣(今江西省余江縣錦江鎮(zhèn))人,明朝中期內閣首輔,地理信息學家。
正德六年(1511年),中辛未科進士。歷任丹徒、武康、成安等縣知縣、南京刑部福建司主事,憑借大議禮進入朝局,累遷翰林院學士、詹事府兼學士、禮部侍郎,官拜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學士,升遷之快,史不多見。所經各任都能端正風俗。創(chuàng)立一條鞭法,厲行改革。均平賦役,屢忤官吏。抑制豪強,政績頗著。
嘉靖九年十二月,告老還鄉(xiāng),不久病死私第,朝廷追賜太傅,謚號“文襄”。著有《歷代地理指掌》、《明輿地指掌圖》、《桂文襄公奏議》等。
一條鞭法的背景
首先,隨著明代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土地日益資本化,土地兼并也逐漸加劇,地主豪強,勾結官府,強占農民的土地,并運用一切可行的手段來逃避相應的賦稅。
加上明朝中后期,宦官掌權,操縱朝政,賣官鬻爵和貪污腐敗現(xiàn)象十分嚴重。為了迎合愛財的宦官,各地官員拼命搜刮民脂民膏。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侵蝕了稅基,造成了國家賦稅急劇減少。
其次,朝廷開支逐步加大,財政十分困難。皇室、宗室奢侈腐化的巨額開支,國家機構中繁冗官員的俸祿,用于抵御浙江、福建倭寇和北方少數民族俺答侵擾的龐大軍費支出等,使得當時的財政入不敷出。
再次,商品經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商品交易貨幣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古代中央集權體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力被削弱。不少農民棄農從商,促進了明朝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商品經濟向前邁進,而商品經濟的繁榮帶動了白銀貨幣的流通。白銀的廣泛使用為“一條鞭法”實施折銀征收提供了有利條件。
最后,明代萬歷之前,江南實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冊,東南出現(xiàn)的十段錦法,浙江、廣東出現(xiàn)的均平銀,福建出現(xiàn)的綱銀法,都具有徭役折銀向田畝轉移的內容。這些改革雖然只在部分地區(qū)實行卻為一條鞭法的提出積累了經驗。
一條鞭法的內容
一、清丈土地,擴大征收面,使稅賦相對均平
針對當時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稅減的情況,只有從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賦役均平。僅據部分清丈的結果,就增加了土地2.8億畝,使不少地主隱瞞的土地繳了稅。
二、統(tǒng)一賦役,限制苛擾,使稅賦趨于穩(wěn)定
實行一條鞭法以前是賦役分開。賦以田畝納課,役以戶丁征集,賦役之外還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貢之類的額外加派。
實行一條鞭法以后,全部簡并為一體。將賦歸于地,計畝征收;把力役改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由于賦役統(tǒng)一,各級官吏難以巧以名目。因此,叢弊為之一清,使稅賦趨向穩(wěn)定,農民得以稍安。
三、計畝征銀,官收官解,使征收辦法更加完備
我國古代田賦,唐以前基本上都是征實。唐代兩稅法雖以貨幣計算,但繳納仍折實物。宋代征稅,只是偶有折銀。元代科差雖行色銀,但積糧仍為谷粟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