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22 10:22:01作者:佚名
陳友諒,湖北沔陽黃蓬(今洪湖市黃蓬)人;出生于沔陽漁家,祖父陳千一原本姓謝,因入贅陳家,才跟隨其姓,父陳普才有五子,陳友諒排行第三。
陳友諒是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中國元末大漢政權(quán)建立者。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投奔陳友諒,陳友諒乘機殺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軍隊,自稱宣慰使,隨即又稱平章政事。當時,長江以南只有陳友諒部最強。朱元璋攻取太平后,與他為鄰。陳友諒攻陷元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軍前去攻打陳友諒,奪取池州。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陳友諒以會師為名,從江州突然來到安慶,趙普勝在雁汊以燒羊迎接,當他剛一登船,陳友諒便馬上殺了他,吞并其軍。然后以輕兵襲擊池州,被徐達等擊敗,參戰(zhàn)軍隊全軍覆沒。
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壽輝倉促從漢陽出發(fā),臨時駐扎江州。江州是陳友諒管轄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將徐壽輝迎入城中,馬上緊閉城門,將徐壽輝所部全部消滅。隨即以江州為都,挾奉徐壽輝居于此地,而陳友諒則自稱漢王,設(shè)置王府官屬。然后挾持徐壽輝東下,進攻太平。但太平城堅不可拔,于是陳友諒軍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墻,士兵們順著船尾爬過矮墻進入城內(nèi),攻克太平城。此后,陳友諒便愈加驕狂。
陳友諒性情強硬而多疑,喜歡以權(quán)術(shù)控制部下。他已自稱皇帝,而且盡占江西、湖廣之地,便自恃兵力強大,想向東攻取應(yīng)天。朱元璋擔心陳友諒與張士誠聯(lián)合,于是設(shè)計命陳友諒的老朋友康茂才寫信引誘他,讓他迅速趕來。陳友諒果然率水師東下,到達江東橋,呼叫康茂才,無人答應(yīng),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于是與朱元璋戰(zhàn)于龍灣,陳友諒大敗,因為潮落,船被擱淺,死者無數(shù),喪失戰(zhàn)艦數(shù)百艘,陳友諒只得坐小船逃走。張德勝乘勝追擊,在慈湖將其打敗,焚燒其船。馮國勝率五路大軍乘勝追擊,陳友諒派出皂旗軍迎戰(zhàn),又被大敗。于是陳友諒放棄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軍乘勝攻取安慶,陳友諒的部將于光、歐普祥都繳械投降。第二年,陳友諒派兵再次攻陷安慶。朱元璋親自率軍討伐,恢復(fù)安慶,長驅(qū)直入抵達江州。陳友諒戰(zhàn)敗,連夜攜妻帶子逃往武昌。他的部將吳宏以饒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龍興投降。
陳友諒和朱元璋的大戰(zhàn),最有名莫過于鄱陽湖之戰(zhàn)了。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率大軍六十萬,船載家屬百官,盡發(fā)精銳進攻南昌,飛梯沖車,百路并進。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鄭愈堅守南昌三個月,朱元璋親自率軍前去援救,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將到,便撤除對南昌的包圍,向東出鄱陽湖,與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鄱陽湖之戰(zhàn)拉開序幕……
鄱陽湖之戰(zhàn) (1363年8月30日——10月4日)是中國元朝末年的一場重要戰(zhàn)役,朱元璋在此役擊敗并殺死強敵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陳友諒襲殺倪文俊,自稱宣慰使,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起兵攻下江西諸路。迎徐壽輝遷都江州(治今江西九江)。陳友諒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建都江州,國號漢,年號大義。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東伐朱元璋,并在途中殺徐壽輝,自立為大漢皇帝。陳沖破朱元璋長江太平防線,兵臨集慶(今南京)城下。陳朱雙方在集慶城西北的龍灣展開惡戰(zhàn),不巧江水落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逃走江州(九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再出兵進圍攻江西洪都(今南昌),水陸兩軍號稱60萬人,陳友諒還動用水陸兩棲作戰(zhàn),水船使用高大但是遲緩的樓船,卻圍攻洪都不下(守將是朱元璋侄兒朱文正將軍),朱元璋在七月親率20萬人救洪都,出身原元軍水師叛軍的陳友諒于是撤圍,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選擇所擅長水戰(zhàn)迎戰(zhàn)朱元璋。
戰(zhàn)役過程才9天明軍艦隊大軍自南京出發(fā)便抵達南昌救援,明軍艦隊分成11隊,大船隊在中央,余小船隊載步兵至南昌登陸支援南昌守軍,七月二十日(8月29日)兩軍主力在鄱陽湖對峙,次日(8月30日)黎明開始大戰(zhàn),前三天明軍船小兵少處劣勢,漢軍“樓船”居高放炮石攻低處明軍船艦,朱元璋座艦也中彈攻毀幾乎被漢軍俘虜,幸賴錦衣衛(wèi)數(shù)船奔赴救出朱元璋。
后來朱元璋采納郭興的建議,用火攻、投石機,第四天(9月2日)起燒毀陳軍20幾艘樓船艦船,漢軍傷亡慘重,至少25000漢軍兵戰(zhàn)歿,陳友諒哥哥陣亡,陳友諒更悲痛不已,陳軍憤而于陣前殺明軍俘虜,退無可退,導(dǎo)致明軍非背水一戰(zhàn)不可;之后陳軍形勢開始不利而鄱陽湖因為夏秋天日曬久導(dǎo)致水位降低,漢軍樓船大重卻吃水深慢甚至擱淺、不敢靠岸,反觀明軍船小速快可利攻擊,也可以靠岸扎水寨作持久戰(zhàn);9月底,明軍陸軍克復(fù)南昌,部份明軍艦隊撤出至贛江、長江,僅留部份艦隊與陳續(xù)戰(zhàn),等待明步軍來援完成水陸包圍。到了八月二十六日(10月4日),陳軍企圖突圍退回武昌,在湖口受到明軍岸上步兵萬箭遮天連發(fā)阻截,陳友諒從船艙中探頭出來,竟中流矢死,陳軍于此再喪20000兵,余50萬兵潰散逃敗。
陳友諒之子陳理被殘部擁立繼位,后降朱元璋。
鄱陽湖一站,陳友諒大敗,而且自己還在戰(zhàn)役中喪命,得知陳友諒中箭身亡,頓時軍隊土崩瓦解,太子陳善兒被擒,太尉張定邊趁夜掩護陳友諒的次子陳理,載上陳友諒的尸體逃回武昌。抵達武昌后,張定邊等人擁立陳理為帝,改元德壽。次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西吳軍廖永忠部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漢亡。陳理至應(yīng)天,元璋封為歸德候。數(shù)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將其送往高麗定居,“平安無事”。
陳友諒死后葬于長江大橋蛇山引橋的南側(cè),離武昌橋頭堡不遠,坐北朝南,是武漢市唯一的封建帝王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