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5-27 18:42:08作者:佚名
1、秦二世胡亥。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xué)習(xí)獄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秘不發(fā)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蘇,而當(dāng)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趙高掌實(shí)權(quán),實(shí)行殘暴的統(tǒng)治,終于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fù)國運(yùn)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于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2、昭武皇帝劉聰。劉聰驍勇超人,博覽經(jīng)史典籍,善于寫文章,在位期間,先后派兵攻破洛陽和長安,俘虜并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覆滅西晉政權(quán)并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創(chuàng)建了一套胡、漢分治的政治體制。但同時大行殺戮,又寵信宦官和靳準(zhǔn)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于朝政,只顧縱情聲色。劉聰弒兄登基,于光極殿西室殺害劉和,劉和死后,群臣請劉聰繼位,劉聰以其弟北海王劉乂是單皇后之子而讓位給他,但劉乂仍堅(jiān)持由劉聰繼位。麟嘉三年(318年),劉聰去世,謚為昭武皇帝,廟號烈宗。
3、宋孝武帝劉駿。宋孝武帝劉駿(430年―464年),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劉義隆第三子,宋明帝劉彧異母兄。南朝劉宋第五位皇帝(453年—464年在位)。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寵,屢鎮(zhèn)外州,先后統(tǒng)軍討平雍州群蠻、參與北伐、平定縁江蠻和西陽蠻,屢立功勛,獲諸將推戴。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殺宋文帝之后,劉駿親率大軍討伐,很快便將其擊潰,奪取了皇位。
4、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拓跋嗣,登國七年(392年)生于云中宮,天興六年(403年),封齊王,拜為相國,加封車騎大將軍。天賜六年十月,拓跋嗣被其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立為太子,生母劉貴人按北魏“立子殺母”的舊例被道武帝賜死,拓跋嗣知道后悲傷不已,因而被其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怒斥出宮。十月十三日(409年11月6日),道武帝拓跋珪被其次子清河王拓跋紹所殺,太子拓跋嗣在宮中衛(wèi)士的擁戴下殺了其二弟清河王拓跋紹,太子拓跋嗣在同年十月十七日(11月10日)登基,改年號“永興”,為北魏明元帝。
5、隋煬帝楊廣。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煬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陜西華陰),隋文帝楊堅(jiān)與文獻(xiàn)皇后獨(dú)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6、公元604年7月,隨文帝病重臥床,楊廣帶兵包圍了皇宮,謀殺了隋文帝。隨后又派人假傳隋文帝要楊勇自盡的遺詔并將其兄楊勇殺死。楊廣奪取皇位,史稱煬帝。
7、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guān)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后晉封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
8、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9、宋太宗趙光義。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飲酒,當(dāng)晚共宿宮中。二十日清晨,趙匡胤忽然駕崩。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10、趙光義繼位后首先改年號為“太平興國”,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業(yè)。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封齊王,侄趙德昭為節(jié)度使和郡王,趙德芳也封為節(jié)度使。宋太祖和趙廷美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三個女兒為國公主。宋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都加官晉爵,他們的兒孫也因此獲得官位。而一些宋太祖在世時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趙光義都予以赦免。
11、后梁末帝朱友貞。朱友貞是朱溫嫡子,初封均王,擔(dān)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朱友珪篡位后,被授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與趙巖、袁象先、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乾化三年(913年),禁軍兵變,誅殺朱友珪。朱友貞遂在東京稱帝。他在位期間,疏遠(yuǎn)敬翔、李振等舊臣,重用趙巖、張漢杰等無能之輩,在梁晉爭霸戰(zhàn)爭中勝少敗多,接連喪失國土,以致國勢日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