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幻。既是它的賣點,也是逐漸被輿論圍剿的內(nèi)核。有這么夸張?你敢信,多少人哭著喊著影院沒開門不能貢獻一張票。就有多少人罵罵咧咧中途離場。就是這么爭議。苦等四年,短短五天,票房直沖七千萬。但一開分。6.8,6.4,6.2……一路走低。愛的多。罵的更多。到底如何?先不廢話了,全體麻瓜起立吧《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Fantastic Beasts: The Secrets of Dumbledore

首先聲明。如果說第一部《去哪里》還算對路人友好。那么從第二部《格林德沃之罪》開始到第三部《鄧布利多之謎》,便對觀看有了一定的門檻。換句話說。不建議空腹食用。如果是單純想去影院看個稀奇的毒飯,Sir建議最好先補課前兩部甚至整個《哈利·波特》系列。不然看的時候。你的表情只會是這是誰?TA和TA在干什么?這群人為什么要這么干?不僅僅是劇情容易迷失。插個八卦。在《神奇動物》的一、二部中飾演格林德沃的演員強尼·德普,因為一些家喻戶曉不太好說的負面新聞,退出了第三部的制作。于是大反派便由拔叔麥斯·米克爾森接手出演。人物形象從狠一下子過渡到了陰狠。雖然也帥。

這還不止。系列前作的女主角蒂娜扮演者凱瑟琳·沃特斯頓在第三部中的戲份大幅減少。直白點。可能還不到5分鐘。原因有好幾種說法,其中Sir比較偏向于這一部的主線劇情與蒂娜的關(guān)系不大,且因為疫情原因,原本蒂娜與納吉尼在巴西的重頭戲份無法拍攝。是的。納吉尼也沒有了。聽到這。是不是好奇到不行。換了主演、砍掉女主、支線消失的《神奇動物》第三部,究竟如何?Sir也不啰嗦了。坐穩(wěn)扶好,這就發(fā)車p.s. 本文涉及嚴重劇透,還未觀看原片的毒飯可先收藏,待觀看后再進行閱讀討論。01相信只要是稍微了解過魔法世界的人。對于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這對CP都有所耳聞。他和他。一個是主張魔法即權(quán)力的黑巫師野心家

一個是霍格沃茨人見人愛的黑魔法防御課講師

嘖嘖,看這一正一邪的搭配。等等。就算再路人,也應(yīng)該知道鄧布利多是霍格沃茨的校長吧。是的,但那是在70年后了。劇情設(shè)定。《神奇動物》的時間線存在于《哈利·波特》之前,也就是后者的前傳或是衍生故事。那會兒的鄧布利多,還是個不那么看淡紅塵的老男孩。他身上纏著兩個結(jié):第一個,是自己和格林德沃在年輕時曾定下的“血盟”某種不可以傷害攻擊彼此的致命約定。這也解釋為什么鄧布利多不能直接攻擊格林德沃。只能曲線救國。


其二則是關(guān)于自己的家族,鄧布利多家族的一樁往事。許多年前當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還是社會主義兄弟情時,弟弟阿不福斯和格林德沃曾打過一架。聽起來好像沒啥。但那一架,卻不小心誤殺了鄧布利多家族的小女兒,也就是鄧布利多的妹妹——阿利安娜。第二部結(jié)尾時,第一部的反派之一克雷登斯,也就是默默然的宿主,意外知曉了自己的身世秘密。他原本的姓,也是鄧布利多。而鄧布利多在這一部也承認了,阿利安娜身上也曾有默默然。默默然有一規(guī)律是,可以在親屬之間傳承。這下子,克雷登斯苦苦追尋了兩部的身世之謎,終于有了答案。


聽不明白?巫師版《意難忘》唄。也就在這樣我愛你你害我妹妹死掉,我是誰誰是我爹的倫理糾葛中,第三部也隨之接踵。咖啡廳,兩位老友見面。幾句臺詞便交代了兩人立場的隔閡。以及。那明晃晃的曖昧。


因為我曾愛過你

敘舊和談不成功。但前男友該對付還得對付。老鄧只好又找來咱們的男主紐特(即使這一部他的戲份已經(jīng)少到不算男主),以及另外五個人組成了小分隊。目標是阻止格林德沃當選國際魔法聯(lián)盟主席,并想辦法摧毀血盟。他們分別是——麻瓜代表雅各布、紐特的哥哥忒修斯、女教授希克斯、間諜預(yù)備役約瑟夫,以及紐特的助手邦緹。加上紐特隨身攜帶的那一串神奇動物……豪華陣容。別說能不能打。起碼派頭先給足了。于是整部電影看下來,基本就三條線。大反派想稱王;老鄧回憶往事順道整理家族內(nèi)務(wù)。紐特帶著小分隊一邊耍寶一邊拯救世界。或許有人會問。這不是挺好的嗎,感覺該有的元素都挺齊整啊。但問題就在于。從片名開始。關(guān)于這部電影的種種,都只能算作一次充數(shù)。是劇本與人物的敷衍。也是一次魔法世界的徹底擺爛。02片中最大的故事矛盾有二。格林德沃參加選舉,以及涉及到鄧布利多家族過往的克雷登斯身世。然而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Sir感覺處理都挺兒戲。首先空降了一只神奇動物:麒麟。有了第二部的鄒吾作鋪墊,突然來一只新動物加入主線,好像也沒什么大不了?錯就錯在,麒麟出現(xiàn)是為了決定選舉結(jié)果,也就是決定格林德沃成敗的關(guān)鍵。說白了。它不僅僅是主線的一部分,甚至毫無鋪墊地,直接決定了故事矛盾的走向。嗯。相傳。麒麟可以分辨出人心的善惡,只會對真正純良的人鞠躬。好家伙。這不就是金瓶掣簽嗎?這一招巧立名目咱們老祖宗幾千年前就搞過了好吧,大楚興陳勝王是白背的嗎。沒辦法,羅琳這么寫,也只好這么拍。想也想得到,格林德沃為了稱霸,自然會拿麒麟來做文章。一個利索就抹了小可愛的脖子,讓它成為行尸走肉為己所用。不只是Sir。豆瓣網(wǎng)友@方圓市留守兒童也忍不住吐槽

但,是,沒,想,到,吧。就和鳳凰一樣,麒麟二字,分為公母,合為吉祥。而片中設(shè)定,麒麟是孤雌生殖的產(chǎn)物。每一只麒麟都是母的,而且產(chǎn)下的兩只小麒麟也都是母的。Emmm……你開心就好。想也想得到在雙生的設(shè)定下,兩只麒麟自然會一只落到格林德沃手里,而另一只,會成為主角團扭轉(zhuǎn)事態(tài)的關(guān)鍵道具。于是。在整部電影花費了大半時間和宏偉場景來布置的所謂不丹選舉——Sir也愿稱為光明頂之戰(zhàn)。片中所有的政黨、正邪乃至國家之爭,都要仰仗一只麒麟的抉擇。好吧,就算純良值得褒獎,但這樣涉及全球蒼生的“一刀切”真的可取嗎?所有的勵志與努力,全都敵不過被人為設(shè)定強行賦予的“天命”。那么這樣的設(shè)定,與羅琳花了整整八部《哈里·波特》來抨擊的“純血論”又有何異?這是其一。其二則是,作為貫穿前兩部作品的克雷登斯,在這部不但繼承了斯內(nèi)普的發(fā)型,還成功被邊緣化。第一部,孩子被格林德沃蒙蔽甚至大殺四方都是為了求一點關(guān)愛。第二部,身世有了線索,結(jié)果戲份都給了萊斯特蘭奇那邊,眼巴巴白跑一趟法國。還好最后有轉(zhuǎn)機。鳳凰飛來,為鄧布利多血脈加上一分。

結(jié)果這一部,鳳凰都快飛累了,鏡子也快寫爛了。最后只得來一句輕飄飄的:“是的,我們是有一個孩子?!?/p>不好意思走錯片場。是來自鄧布利多的親述,自己的弟弟阿不福斯曾年少輕狂,有了私生子——正是克雷登斯。整整兩部前作的鋪墊。只換來電影結(jié)尾時,親爹強行溫情的一句“Always”。好吧,就算這是副線。還記得片名叫啥嗎?鄧布利多的秘密:一個前男友,一個家族私生子,在第二部都已昭然若揭。而最主要的,也是除粉絲外觀眾的奔頭——神奇動物,干脆成為了推進主線的工具。咱們就別說嗅嗅和護樹羅鍋兩大萌王有多工具人了,就連前作中出現(xiàn)的舊面孔也沒啥回顧(除了不丹街道上的球遁鳥),新面孔一只手都能數(shù)得過來。也許是自己也覺得過意不去。同樣是4月,華納只好聯(lián)合BBC,出品了配套的生物紀錄片《神奇動物:一段自然歷史》來為粉絲解饞。

也是同樣問題。“福利”顯然過于粉絲向,而忽略了新入坑的觀眾與路人的觀看體驗。但你要說有多么偏心粉絲Sir作為其中之一,并沒有在看到裝著麒麟的箱子又玩了一把“誰是哈利”游戲與那一句疑似炒梗的“Always”時,有多么驚喜。只看出了滿滿的敷衍與疲憊。敷衍,在于故事走向的逐漸套路化,角色的扁平化以及笑點的重復(fù)性。紐特成為GGAD相愛相殺的工具人,蒂娜被砍,奎妮從第一部的甜姐兒成功轉(zhuǎn)型陰晴不定的戀愛腦,滿臉寫著“我有秘密”的約瑟夫居然能成功潛伏……而疲憊。更在于一絲不安。難道我們的魔法世界。那個曾經(jīng)帶給我們無限驚喜與癡狂的孩童之夢,真的就要止步于《哈利·波特》的完結(jié)了嗎?03要論除了內(nèi)容外最大的槽點。可能就得是國內(nèi)引進版的“一剪沒”了。沖著GGAD嗑糖興沖沖買票的CP粉,付了和別人一樣的錢,卻只舔到了糖沫碴子。

原因自然是“某個連名字都不能提的原因”。但相比起這樣的無奈,片中另一種“政治正確”卻更加諷刺。Sir先發(fā)問。當我們?nèi)タ础渡衿鎰游铩返臅r候,我們想看到的是什么?GGAD的繾綣前緣?千奇百怪的神奇動物、霍格沃茨的舊史、還是火蜥蜴夫婦與雅各布奎妮的彼此相惜?實話是,都有。可最重要的是,是期望著一個既能獨立于《哈利·波特》之外,同時又能完善整個魔法世界觀與故事體系的傳奇篇章。從第一部開始,我們能看到J·K·羅琳的野心。眼光不只局限于英國與霍格沃茨,反而將重頭戲放到美國,大有擴張版圖之勢。第二部也是一樣,法國成為了故事大本營,格林德沃直接預(yù)言到了世界大戰(zhàn)與熱武器,還第一次涉及到了華夏文化中的志怪鄒吾。而到第三部。志向的確夠大,從德國到不丹,更多國家參與進來,加上候選人的選擇拉美裔的女性桑托斯,亞裔男性劉洮,以及前科累累的格林德沃。簡直恨不得把“多元化”與“正確”打在公屏上。野心讓位。曾經(jīng),我們能看到秋·張愛上哈利,在塞德里克與救世主之間產(chǎn)生徘徊;成為哈利舞伴的帕瓦蒂也會嫌棄學校里的大明星不解風情;哪怕是不受人歡迎的啞炮費爾奇也會在舞會上和貓咪共舞(這些都能在一部電影里展現(xiàn))……無論正邪、族裔、身份,還是主角配角,每個人都有著鮮活的人物經(jīng)絡(luò)。但《神奇動物》中,所有的布局與人設(shè)就像是為了GGAD與拯救蒼生而碼好的棋子。上一顆動了,下一顆才按照局勢的導向不情不愿地走著。除開戰(zhàn)爭英雄忒修斯并未展現(xiàn)出明顯的武力值,米勒娃·麥格教授被強行提前出生只為了一展年輕時的容顏,箱子數(shù)量從7到5的魔幻減少等等BUG之外……最讓Sir感到不適的一個細節(jié)是紐特為了救下忒修斯,在地牢里跳起蝎子舞的場景。

雖然也有很多觀眾被這一幕逗笑,但在Sir看來卻是滿滿的設(shè)計感。紐特可能是巫師中最愛神奇動物的人。第一部中,他可以為了引誘發(fā)情的母毒角獸進箱子而跳求偶舞。一個進酒吧前都不忘把領(lǐng)帶變成領(lǐng)結(jié)的講究英國人,可以為了自己的心中所愛穿著毛呢大衣在泥地上打滾。

那時候的滑稽,是動人與溫情。看到那一幕的觀眾,沒人會不明白這位年輕的赫奇帕奇到底有多熱愛這些神奇動物。而現(xiàn)在,那種所謂的舍身忘己早已不復(fù)存在,淪為純粹笑點。Sir并不反感“設(shè)計”。區(qū)別在于,這設(shè)計究竟是從塑造人物出發(fā),還是以討好觀眾為目的。J·K·羅琳曾暗示過。

《神奇動物》系列一共會有5部。而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鄧布利多的秘密》,恰好卡在這避無可避的分水嶺之上。這也是粉絲的失望被攢到一個閾值的臨界點之后還會好嗎?不知道。平心而論,本片制作在當下院線新片中絕對屬于上乘,內(nèi)容也勉強在及格線以上,對希望在特殊時期支持一下院線的影迷,它是個不錯的選擇,Sir絕對支持。可如果你還記得當年第一部上映。那種空前的驚喜與霍格沃茨在大銀幕上“失而復(fù)得”的激動。那是整個童年與青春的一次回潮。哪怕不甚完美,我們也依然積極:魔法世界沒有爛片(2016年第一部評論)放眼當下。無論是如何對羅琳劇本能力的質(zhì)疑,抑或是對小雀斑演技的膩味,還是對觸電般特效的嫌棄……不是挑剔。更是尊重。那時我們不希望自己心中的魔法世界,有著一絲一毫的不足,或是缺口。當然也依然盼望著。當海德薇主題曲的木琴聲叮咚響起,我們能再一次震撼、感動,沉浸于這個世界最棒的魔法系列。而不是在一次次的失落與麻痹后。一忘皆空。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編輯助理:穿Prada的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