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圈子里就流行著
“港片已死”的論調(diào)。港片死了嗎?肯定沒有,近些年,我們依舊能在大熒幕上,看到老派港片的曇花一現(xiàn)。
可港片還活著嗎?
似乎也不是,導(dǎo)演四散,人才凋敝,佳作寥寥,網(wǎng)大泛濫。有人說,香港電影與其這樣活著,還不如直接死去。
皮哥自然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但港片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似乎沒有人知道。直至最近,皮哥看到
任賢齊即將上映的“新”港片:《邊緣行者》。

從預(yù)告中,可以讀出遺失已久的老派港片風(fēng)味。借著這部《邊緣行者》,我們不妨再討論一下“已死”的港片,看一看到底用怎樣的方式,
才能幫港片活下去,并活得好。一、港片死亡的癥結(jié)在哪兒,出路又該如何尋找?2022年2月16日,皮哥從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提名名單中,再次看到了只屬于港片的悲涼。五部最佳電影,只有《怒火·重案》帶著濃濃的香港電影烙印。其余四部,分別是《梅艷芳》《智齒》《媽媽的神奇小子》《濁水漂流》。

影帝提名中,還有一部林家棟零片酬出演的《手卷煙》。皮哥在意的,并非港式文藝電影對具有香港電影潮流風(fēng)向的金像獎的收割,而是金像獎的自暴自棄。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這六部金像獎提名電影中,你看過幾部?除了《怒火·重案》,其他的五部,大部分觀眾恐怕聞所未聞。而《怒火》,恰恰就是香港最具活力的類型片。

一般意義上的“死亡”有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死亡,心臟停跳,呼吸停止;另一種,是社會性死亡,就像一個人雖然還有生命體征,但不被任何人記得,不被任何人談?wù)?,沒有任何社交網(wǎng)絡(luò),就像人間蒸發(fā)。
港片面臨的,正是這第二種窘境。從金像獎的風(fēng)向標看,香港電影整體對大陸是排斥的。《怒火》中的謝霆鋒,《拆彈》中的劉德華,甚至連個提名都沒撈到。這兩部類型片的內(nèi)地票房,都超過了13億,但在香港,都僅有2000萬左右。再看《梅艷芳》《媽媽的神奇小子》,兩部電影在香港風(fēng)光無限,可到了內(nèi)地,前者借“梅艷芳”的名頭小賣1億,后者僅有1700萬。

香港電影開始慢慢斬斷和大陸的勾連,變成了磁鐵的同極,頻頻互斥。一個走不進去,一個擠不出來。很難說這樣的現(xiàn)狀是造成港片漸衰的結(jié)果還是原因,但香港電影的整體盤,正在肉眼可見地分崩離析。香港導(dǎo)演已經(jīng)分成了明顯的兩派,其中最重要的一派,搭上了北上的列車。連續(xù)創(chuàng)造票房神話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系列,就有香港導(dǎo)演林超賢和徐克的加持。

王晶的水平一直在好壞之間隨機游走,即便有《追龍》這樣的作品,但更多是《倚天屠龍記》般的圈錢網(wǎng)大。

杜琪峰曾說,自己一輩子只在香港拍電影。但之后進軍內(nèi)地,拍了《毒戰(zhàn)》之后,也有《華麗上班族》《三人行》之類的滑鐵盧。

還有我們都喜歡的周星馳,《新喜劇之王》完全失去了號召力,如今也掙扎在對賭協(xié)議的泥淖里。

有香港演藝界的黃埔軍校,
開始進行流水線生產(chǎn),導(dǎo)致香港電影的人才紛紛跑到內(nèi)地撈金。
而如今苦守港片最后底線的影星,卻都已到暮年。劉德華60歲,周潤發(fā)66歲,成龍67歲,張家輝54歲,梁朝偉59歲,古天樂51歲,就連當年的玉面小生謝霆鋒,也已經(jīng)41歲了。導(dǎo)演盡失,人才斷層,類型固化,創(chuàng)造力缺失……港片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雖然近些年依舊有《無雙》《拆彈專家2》這樣的佳作,但更多是《澳門風(fēng)云》《追虎擒龍》《反貪風(fēng)暴5》之類的劣質(zhì)作品。好片星星點點,爛片泛濫成災(zāi),甚至更多港片將眼光對準了網(wǎng)大,開始消耗港片本身積累的粉絲優(yōu)勢。

這種大環(huán)境下,港片想要復(fù)興,一要有足夠的人才,二要有連續(xù)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和產(chǎn)出力。延續(xù)老派風(fēng)格,集結(jié)合作搞事,或許是一條可以嘗試的途徑,
而這條途徑,似乎正在被《邊緣行者》驗證。
二、久違的老派港片遺風(fēng)看海報,任賢齊和任達華的嚴肅臉,瞬間給了皮哥想看的欲望。

背對觀眾的“第三者”,或許是整個《邊緣行者》故事的癥結(jié)??搭A(yù)告,有濃濃的老港片類型元素,妥妥的老派遺風(fēng)。
人物關(guān)系上,充滿對立、陰謀和沖突。預(yù)告中提到的新聯(lián)盛,是香港最著名的黑幫之一,新聯(lián)盛的龍頭林耀昌(任達華 飾)即將退位,為了爭奪幫派老大的位子,幫內(nèi)開始暗流涌動。

在新聯(lián)盛內(nèi),林耀昌最信任的人,
是阿駱(任賢齊 飾)。沒有人知道這個阿駱什么來頭,但在幫派老大的爭奪中,他一直憑借自己的手腕和斡旋占得先機。一會兒,他是十惡不赦的黑警。

一會兒,他是忠心耿耿的手下,

再一會兒,他又是野心勃勃的政客。

圍繞著阿駱身份的撲朔迷離,各種各樣的人物沖突隨之展開。有人前一秒還在威脅阿駱“是人是鬼”,后一秒就被大貨車奪走了生命。

有外國人前一秒還在罵阿駱
“并不是非你不可”,后一秒就被五花大綁一腳踹倒。

大哥大面前,阿駱心狠手辣,抽出匕首說扎就扎。

可在政治的舞臺上,阿駱也如魚得水,分分鐘就贏得一眾擁躉。

伴隨著復(fù)雜的“阿駱”,《邊緣行者》的人物圈子逐漸展開。幫會老大,政治團體,外國勢力,警察,市民,普通百姓……交織成一張復(fù)雜的大網(wǎng)。而阿駱,就像行走在這張大網(wǎng)上的小小蜘蛛,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別人的獵物。
故事背景上,一大一小,見微知著。《邊緣行者》的大背景,是1997年回歸前夕。這時候,全香港只有一個字:亂。香港官方政府的各個部門都在緊張籌備回歸的各種事宜,但在香港內(nèi)部,卻因為派系紛爭矛盾漸起。

沒有人了解那時候的香港,混亂的時代背景也給《邊緣行者》注入了創(chuàng)造只有港式故事的活力。

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還在香港的英國勢力,因為經(jīng)營香港多年,他們并不愿意香港回歸,所以聯(lián)合黑道,大肆破壞香港秩序。

在錢、權(quán)、利的交易和被交易中,香港的核心利益正在被出賣,一些關(guān)鍵部門也逐漸被其他勢力掌控。電影的小背景,是黑幫新聯(lián)盛。黑幫既像一個封建國家,也像一個現(xiàn)代公司,雖然全幫派的人只聽老大一個人的。

但幫派內(nèi)部派系林立,尤其像新聯(lián)盛這樣的大幫,在龍頭老大退位讓賢的關(guān)鍵時刻,各種奪權(quán)的陰謀都在醞釀,各個想掌權(quán)的力量都在蠢蠢欲動。

預(yù)告中,阿駱大聲質(zhì)問:這把龍頭椅,我阿駱有沒有資格坐?沖突已箭在弦上。

而方中信飾演的警察,則在暗地里質(zhì)問阿駱:坐上龍頭椅,你有什么打算?一句“更大的圈子”,將兩個背景聯(lián)系在了一起。

一邊是黑幫內(nèi)部的明爭暗斗,一邊是走出黑幫,運用黑幫的關(guān)系,一頭扎進混亂的香港,建立全新社會秩序的翻江倒海。黑道和白道,陽謀和陰謀,在阿駱的計劃里糾纏在一起,他的自處,就像那個時代香港的自處,
這也正是港片真正吸引我們的特質(zhì)。
港片,在本質(zhì)上都是親民的。它樂于講小人物的故事,喜歡表達底層人物的悲歡離合。
它沒有絕對的正義和邪惡,往往將故事集中于一片不黑不白,不正不邪的模糊地帶,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都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一體兩面。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對電影里的主角有所共情,就像《邊緣行者》里的阿駱。

當然,在擁有老派港片內(nèi)核的基礎(chǔ)上,《邊緣行者》沒有丟掉香港犯罪電影的類型元素。這也代表著,它既是一部影評人可以看的電影,也是一部觀眾可以肆意欣賞的港片。短短幾秒預(yù)告,有凌厲的動作,

有刺激的爆炸,

有群毆的混亂,

有驚險的飆車,

以及港味十足的槍戰(zhàn)戲。

光這些場景,就足夠我們在影院值回票價了。
三、十四位港星大咖坐鎮(zhèn)《邊緣行者》為了港片崛起,簡直豁了出去。一部電影集結(jié)了十四位香港知名影星大咖,驚掉了皮哥的眼球。
首屈一指的,是“二任”,也就是任賢齊和任達華。任賢齊歌手出道,港片熟臉,《大搜查》《迷途追兇》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尤其在杜琪峰的《樹大招風(fēng)》中,任賢齊的賊王,讓大家改變了對他“音樂人”的看法。

憑借這次表演,任賢齊也獲得金像獎影帝提名。任達華出身無線藝訓(xùn)班,是香港科班演員,模特出道,隨后就參演了《PTU》,拿到了金像獎提名。

任賢齊和任達華的出名,都打上了深深的“杜琪峰”烙印,他們也是真正的老牌港星,尤其在香港警匪片中獨樹一幟。

在《邊緣行者》中,任達華演老大,任賢齊演小弟阿駱,兩人一開一合,飆戲甚是精彩。除了“二任”,《邊緣行者》中還有TVB老牌演員方中信。

從《旺角黑夜》到《槍王之王》,從《竊聽風(fēng)云2》到《澳門街》,一臉正派的方中信往往以警察的身份出場。

這次,西裝革履的他顯然又是警察,在車里,就是他質(zhì)問阿駱,當上老大后的打算。

第四位還有譚耀文,譚耀文是港片中典型的“戲紅人不紅”的演員。早年一部《縱橫四?!?,片中他扮演的反派明智杰十分出彩。

《野獸刑警》中的圖華,又是一個只屬于他的經(jīng)典反派,憑借這個角色,譚耀文也拿到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

第五位曾江,如今已經(jīng)87歲的曾老,是港片里一顆閃耀的星。從《英雄本色》到《竊聽風(fēng)云》,經(jīng)典的港片中隨時都能看到曾江飾演的配角。

《跛豪》里的雷洛,《警察故事3》里的毒梟老大,

甚至在《007》中,曾江還曾露臉。

《邊緣行者》中,曾江飾演反派勢力里的大佬。

第六位是林曉峰,第六部《古惑仔》,讓林曉峰飾演的“包皮”成了不可或缺的配角。

即便在后港片時代,林雄峰也頻頻出現(xiàn)在古惑仔主題的電影中。除此之外,《邊緣行者》甚至還請到了洪金寶。

洪金寶曾帶著妻子現(xiàn)身《邊緣行者》的開機儀式,70歲的他已經(jīng)很少出現(xiàn)在電影中了。預(yù)告中,洪金寶依舊以幫派大佬的身份出現(xiàn),目前具體是什么角色,我們猶未可知。

但只要能看到洪金寶,就像看到了最初港產(chǎn)動作喜劇電影的瘋狂。另外,參演《邊緣行者》的港星,還有吳卓羲、陳國坤、河國榮、林嘉欣、張兆輝、尹揚明、朱鑒然、關(guān)禮杰……

他們哪個不是港片熟臉,哪個不是業(yè)界翹楚,又有哪個沒有代表作品。

能將這么豪華的卡司聚在一起,可見《邊緣行者》的號召力。港星集結(jié)搞事,抱團取暖,正義與邪惡,黑與白,尺度大,沒想到沉寂依舊的港片會以這樣形式打出一副王炸。港片死沒死,我們說了不算,演員和導(dǎo)演說了也不算。

最終的結(jié)論,還是落在作品上。作為觀眾,我們自然希望香港電影綠樹常青,但作為港片影迷,我們更希望香港電影能重拾昔日榮光。4月15日,就在影院見真章吧!?原創(chuàng)丨文章著作權(quán):皮皮電影(ppdianying)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