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楊健結(jié)局是什么揭秘 《狂飆》楊健最后結(jié)局怎么樣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24 11:01:25作者:佚名
國產(chǎn)片觀眾對韓延這個名字都并不陌生。
《滾蛋吧!腫瘤君》里,他講述了性格樂觀的抗癌少女熊頓的故事。
很多人都說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就像是在坐過山車,前一秒還在哈哈大笑,后一秒就忍不住淚如雨下。
熊頓的職業(yè)是一名漫畫家,所以韓延非常巧妙地,將這個原本很傷感的告別故事,包裝在一個幻想喜劇式的外殼里。
命運好像跟熊頓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病魔很殘酷,生命很短暫,她注定不是死神的對手。
但她可以用自己的筆觸,打開另一個美好的、天馬行空的世界。她是漫畫的創(chuàng)世神,也在那里找到溫暖和力量。即使死亡注定是終點,活著的過程,曾擁有過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送你一朵小紅花》的主題也是抗癌。
但這一次,韓延又選擇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切入點。
這部電影里沒有那么多天馬行空的幻想元素,反而充滿了飽滿、真實的生活細節(jié)。
它在類型上既是一部青春片,又是一部家庭片,也探索了更多現(xiàn)實層面的議題,比如青少年的心理關(guān)懷、自我成長,還有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情感紐帶。
某種程度上,這部電影講述的不再是“抗爭”癌癥,而是與它和解。
面對死亡,只有不再逃避,不再遺忘,才能更好的活著。
《人生大事》的主題,同樣也是「不再逃避,直面死亡」。
作為韓延首次監(jiān)制的影片,這部電影延續(xù)了其“生死三部曲”里一貫的人文色彩和生命關(guān)懷。
并且它選擇了一個更獨特的切入點。
生老病死,《人生大事》講述的不是病,而是更直觀的生與死。
男主角是一名殯葬師。
因此,這部電影在類型上,首先是一部行業(yè)電影:它會帶你進入到了一個相對陌生的、不為人知的殯葬業(yè),讓你看到從業(yè)者的工作和生活。
影片的敘事主線,是由好幾樁喪事所串聯(lián)起來的。
和觀眾一樣,男主角三哥最開始扮演的,也是一名旁觀者的角色。
他以殯葬師的身份,見證了許多家庭的悲傷和告別,但這原本對他來說只是工作而已。
直到后來,他才慢慢地從這些人和事里,認識到了這個職業(yè)的責任感,甚至于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提到殯葬題材的影片,可能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是《入殮師》。
但那部電影所呈現(xiàn)的喪葬文化根植于日本本土,再加上本木雅弘扮演的是一名大提琴樂手改行的入殮師,整體給人的感覺,也充滿了溫情和體面。
那么,華語電影里的殯葬題材呢?
一名中國的入殮師,又會是一副什么樣子?
在《人生大事》以前,雖然也有少部分的華語電影里涉及到了葬禮、入殮,但整體而言,這個題材在市場上還是稀缺已久。
這部電影的存在,可以說是填補了該題材在國內(nèi)銀幕上的空缺。
影片里殯葬師三哥出場的第一個鏡頭,可能就會讓你大吃一驚。
圓寸,花襯衫,夾腳拖鞋,褲衩背心。
別人在燒火盆,他卻肆無忌憚地拿了張紙錢,給自己點煙。
市井氣,混不吝,不敬畏生死,這是我們對于殯葬師三哥的第一印象。
再往后看會發(fā)現(xiàn),這個職業(yè)似乎總是圍繞著偏見和誤解。
大多數(shù)人都說他“晦氣”“吃死人飯”,不愿意跟他握手,不愿意跟他靠得太近,不想跟他做鄰居。
三哥的“顧客”不尊重他:死者的金戒指不見了,兒媳婦的第一反應就是,被殯葬師給順走了。
他的前女友不尊重他:前女友一直說他是干“那行”的,但就是不愿意說出他的職業(yè),因為覺得晦氣。
連本該一視同仁的幼兒園老師,在提起殯葬師的時候,也顯得多有避諱,好像爸爸是殯葬師,孩子都會顯得低人一等。
其實看到這里才恍然大悟,為什么故事最開始的三哥,會是那樣一副混不吝的樣子。
因為他也不尊重自己。
家里世代從事殯葬行業(yè)的他,就是在這些白眼和偏見之中長大的。
他不喜歡這個行業(yè)、想要逃離這個行業(yè),這背后的本質(zhì)是,他看不到殯葬業(yè)的價值,也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這部電影所展現(xiàn)的,其實就是這個行業(yè)最真實、最市井的生態(tài)。
編劇導演劉江江在拍攝前籌備了兩年,在河北、青島、天津、武漢、白洋淀等地實地考察,采訪了許多入殮師,還結(jié)合了自身的家族經(jīng)歷,才寫出了這樣一個非常鮮活的、接地氣的殯葬從業(yè)者故事。
他們深挖了這個看似邊緣的行業(yè),剝離了社會傳統(tǒng)面對于殯葬者的偏見,也借由《人生大事》這部作品,來體現(xiàn)出一種難能可貴的,對于小人物和普通勞動者的人文關(guān)懷。
看完這部電影,你會對殯葬行業(yè)有一個新的認識。
你會看到,殯葬師是很體面的。
他們幫忙打撈尸體、幫死者修復儀容、甚至幫死者拼骨。
他們讓死者能夠以生前的面容,來與親人告別。
在死和生之間,并沒有那么大的區(qū)別。每一具冷冰冰的遺體,都曾經(jīng)是鮮活的生命。對死的尊重,就是對生的尊重。
這個行業(yè)也是很溫暖的。
人總是到了失去才會后悔。很多時候,葬禮對一個家庭來說,不僅僅只是告別,也是最后一次去關(guān)愛、去陪伴親人的機會。
而殯葬師所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完成最后的儀式,也幫助他們彌補最后的遺憾。
假如看完這部影片后,再見到一位殯葬師時,你愿意對TA微笑,或是同TA握個手,相信這部電影的意義也就實現(xiàn)了。
電影本體而言,《人生大事》的另一層稀缺性,在于借題材外衣,包裹了一段精彩抓人、有笑有淚的溫情故事。
正如監(jiān)制韓延所言:“是用輕松和溫情方式把恐懼剝離開,直面生命的逝去?!?/p>
影片其實有兩個視角。
殯葬師三哥,所呈現(xiàn)的是更現(xiàn)實的成人視角。
而孤兒小文,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天真和浪漫的兒童視角。
最開始小文甚至不能理解“死亡”的意義,她只知道外婆被裝進了一個大盒子里。
所以她才非常執(zhí)著地找三哥,讓他將外婆還給她。
兩人初見時爭鋒相對,針尖對麥芒,仿佛天庭大戰(zhàn)一般。
但后來,他們因為命運的趨同而惺惺相惜,因為對彼此的處境感同身受,而真實地上演了孫悟空和哪吒之間不打不相識,從陌生人變成家人的全過程。
到最后,當旁人瞧不起殯葬師,認為它是不能說的、不體面的職業(yè)時。
只有小文非常自豪地說,我的爸爸媽媽,是“種星星的人”。
這是只有孩子才能說出的話。
也是這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作品里,一種最珍貴、最美好的浪漫主義氣息。
韓延同樣在影片中延續(xù)了自己一貫的、對于中國式家庭的思考。
這部電影中的家庭,其實有兩層含義。
一是三哥和小文之間的“臨時家庭”。
兩人雖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卻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缺少父母的關(guān)愛、外表堅硬、內(nèi)心柔軟的“刺猬型人物”。
三哥看似冷漠叛逆,其實內(nèi)心孤獨缺愛。而小文表面上懟天懟地,其實卻很懂得對人好、回報別人的愛。
表面上看,是三哥給了孤兒小文一個家,讓失去外婆的小文,有了家人和依靠。
但其實小文也是三哥的救贖。小文讓三哥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是被需要的,原來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因為想要保護小文,所以三哥才從一個生活渾渾噩噩的人,慢慢找到生活重心,擁有了家庭,變成了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shù)摹案赣H”。
它讓我們看到了一段真正美好的家庭關(guān)系:是無條件的絕對信任,也是患難之中的相互理解與扶持。
這段關(guān)系并不一定需要血緣來維系,因為親情是建立在付出、關(guān)愛和陪伴上。
陌生人之間,同樣也能產(chǎn)生血濃于水的感情。
而另一方面,三哥與老莫之間,也刻畫出了一段非常典型、非常真實的中國式家庭父子關(guān)系。
矛盾重重,缺乏溝通,充滿誤解和疏離。
老莫覺得兒子不成才、不聽話、自甘墮落、沒有責任心。
三哥的心結(jié),歸根結(jié)底只有一條,他覺得父親不夠愛自己。
影片非常真實地還原了這種中國式家庭的困境:
因為望子成龍,所以老莫每次見到三哥,都忍不住斥責他、想要打醒他;
也因為想要得到父親的關(guān)注,所以三哥才越發(fā)地忤逆老莫,說出很多傷人的、口不擇言的氣話。
但其實他們之間就是別扭,就是不肯穿透?;ハ喽嫉K不下面子,拉不下臉,所以才讓誤會變得越來越深。
他們之間缺乏的并不是父愛,而是溝通。
最終,讓這對父子走向和解的,既多虧了小文,也還是因為他們賴以為生的殯葬行業(yè)。
三哥終于明白,原來在父親心里,并不是將殯葬業(yè)排到第一,自己排后面,而是父親早就將他視為了唯一的接班人。
他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事業(yè),而這份身為殯葬人的手藝,也是他唯一能留給兒子的財富。
當三哥終于明白了殯葬行業(yè)的價值和意義時,他也就讀懂了父親對自己的愛。
歸根結(jié)底,這個世界上并沒有完美的家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原生家庭的矛盾與癥結(jié)。
但我們?nèi)鄙俚膹膩矶疾皇菒郏侨绾握_地去表達愛。
人生除死無大事。
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矛盾和糾結(jié)上,讓誤解的鴻溝越來越深,不如趁一切還來得及,去把矛盾說來,去見你想見的人,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畢竟,疫情三年,如果說我們學到了什么,那一定就是珍惜眼前。
韓延的作品一直都有比較強的時代關(guān)懷性。
這部電影之所以選擇殯葬題材, 選擇在武漢拍攝,同樣也是最貼合當下、貼合時代的表達。
這三年以來,我們眼之所見、耳之所聞,親歷和目睹了太多的離別和傷痛,也越來越多地會去思考生死這樣沉重而宏大的議題。
《人生大事》所做的,就是教我們?nèi)绾蚊鎸ι馈?/p>
殯葬之所以遭到避諱,正是因為在傳統(tǒng)教育里,我們?nèi)狈φ_的死亡教育,我們總是在試圖逃避死亡。
但其實《人生大事》以殯葬為主題,拍的卻是衣食住行、是最有煙火氣的生活。
這部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是我們每個人必經(jīng)的終點。人生大事,就是好好地來,好好地走。我們都有這一天,都要向自己愛的人告別。
當然,更重要的是不留遺憾,好好活著。
在告別的時刻到來之前,珍惜眼前,和你愛的人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