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熱度爆了,王志文出手就是王炸,國產(chǎn)掃黑劇又有天花板了
2023-02-04
更新時間:2023-02-03 15:06:40作者:智慧百科
說起最近春節(jié)檔的電影,張藝謀的《滿江紅》無疑是討論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影片聚焦在岳飛死去的5年后,就在秦檜準備動身秋凌渡與金人會談的前夜,有一群人為了查明岳飛遺言而前來與秦檜斗智斗勇。
這群人最大的特點,是全部來自底層——沈騰扮演的大頭兵張大,風塵女子瑤琴,更夫丁三旺,馬夫劉喜。
來自底層的人,有來自底層的粗糙、悲苦與智慧。
也因為來自底層,他們的情感更為樸素與直接。
最終,這些人一步步將秦檜引入圈套,用血肉之軀,為易烊千璽扮演的孫均開路,從秦檜的口中挖出了一首傳世的《滿江紅》。
01
教育的骨血與靈魂
影片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岳飛死后,正氣彌散,奸相秦檜把持朝綱,壓抑的氛圍撲面而來。在當時的南宋,朝堂上能與秦檜抗衡的人早已所剩無幾。就連金人也得來巴結他,秦檜風頭一時無二。
這個壓抑的空間里,誰能夠敲起一聲巨響,來振聾發(fā)聵呢?
張大們站了出來,沖鋒向前,他們原本是怎樣的人?
張大游手好閑,貪財好色,在底層社會四處蠕動,無論按照現(xiàn)在還是以前的標準,他都是實打實的小人物。他也確實對得起這個人設,整部影片里不斷插科打諢,各種鬧笑話,一開始看到這樣的人,你很難跟“英雄”、“岳飛”產(chǎn)生聯(lián)想。
其他人也一般無二,瑤琴是個久落風塵的藝妓,丁三旺是個貪生怕死的糙爺們,劉喜是個到死都無法與女兒相認的馬夫。
就是這樣一群平時里經(jīng)常隱入塵煙的人,竟然沖進了秦檜的院子里,打算干一票驚天動地的大事兒。
風中之塵,卻意欲卷起巨浪。
他們并非不知自身渺小,只是信仰樸素而堅定。
到底是什么影響他們至此?
原因無他,只為岳飛。
有人觀影之后評價,《滿江紅》整部片子沒有出現(xiàn)岳飛,但通篇都在講岳飛。岳飛的死所觸動的人,怎樣舍棄自我,奮不顧身。
用他們的群像,間接地刻畫岳飛。
這樣的設定實際上也在言明,精神的震撼與傳遞往往是最好的教育和開化。
一個人在精神上影響另一個人、另一群人,才是最有力的教育。
民國時期,有一陣山河凋敝,百事頹廢。
一代大師王國維自沉于昆明湖玉藻軒,死前,王氏將學術書籍交付于史學家陳寅恪,兩人共入清華園當導師,作為后輩的陳寅恪時常與王國維探討學術,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讓陳寅恪久久未能釋懷。
更重要的是,王國維忠于自我,愿為時代殉道的精神,傳遞給了陳寅恪。
故而王國維去世后,陳寅恪手撰《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其中,就記錄了那句傳世的——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p>
陳寅恪寫下了這篇碑文,一生也以此自勉。
抗戰(zhàn)時期,他絕不去日本人的學校教書;解放后,他拒絕坐上奔赴臺灣的飛機,自始至終保持學人底色。
如果說知識的傳授,是教育的肉身,那么精神的傳遞就是教育的骨血與靈魂。
好的教育,是能夠改變一個人的。
就像岳飛對張大們所做的這樣,或許在我們看不見的前傳里,張大和岳飛絕不是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丁三旺、瑤琴這幫人甚至可能跟岳飛壓根就沒有過直接接觸。
但這不影響他們深受岳飛精神的感召,繼而脫胎換骨,勇往向前。
這就是最有力的教育。
02
誠懇、堅定和以身作則
不少教育心理學家都指出過這一點,身教,才是影響他人最好的方式。
因為身體力行,避免了夸夸其談帶來的虛偽、狡黠與不切實際,貫徹了誠懇、堅定和以身作則。
岳飛,就是一個在“身教”上做得極好的人。
歷史上的岳飛是一個切實的嚴父,他對長子岳云嚴格到近乎苛刻。
據(jù)說有一次岳云在軍營中騎馬的時候,沒能將馬控制住,差點摔下來,岳飛見狀立馬打了岳云一百軍棍。原因是——騎成這樣,肯定是因為平時沒有好好訓練。
上場和敵人血拼,岳飛直接會跟岳云說,你要沖在最前面,如果打不贏,那就斬下你的首級。
按照咱們現(xiàn)代人的眼光,這樣的教育是過度嚴苛的,非培養(yǎng)出來一個叛逆不聽話的小孩不可,但岳云偏偏不是這樣,他對自己的老爹岳飛非常尊敬,面對岳飛的要求,岳云都會一一做到。
在宋金會戰(zhàn)里,岳云拼死不退,甚至殺得“人成血人,馬成血馬”。
這除了身為軍人有服從命令地天職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抗金的各場大戰(zhàn)中,岳飛一直都是以身作則,直至最后一場郾城之戰(zhàn)。
已經(jīng)官拜元帥的岳飛竟然親率鐵騎突出重圍,身邊的副將害怕他有所閃失,一直勸:“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輕敵!”
結果岳飛回答:“非爾所知!”
岳飛沖鋒之后,岳云、張憲一大批將軍和士兵氣勢如虹,很快就打敗了金軍。
岳飛對岳云重身教,岳飛的父親岳和也是身教的典范。岳飛的父親岳和是當?shù)剜l(xiāng)村里的一個鄉(xiāng)紳,史書里的記載是這樣的——
“岳和親身務農,遇河北饑荒,嘗以粟米數(shù)升與萊煮粥,合家人只取半飽,余粥濟饑者。耕田有侵其地者不與之辯,有負債者再不索取,此鄉(xiāng)里之人,皆敬重之?!?/p>
這是一個絕對的實干派,賑濟災民,胸懷蒼生,絕非止于口舌,這無疑影響了后來的岳飛。
所以說,身教是最高效的教育方式,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兩軍陣前電光火石那一刻鐘來得干脆直接。岳飛的身教直接影響了岳云和張憲,無疑也影響了電影里的張大、瑤琴等人。
這個很樸素的道理,在當下,似乎總是被很多家長無意識地忽略掉。
有時候我們往往一回家就刷短視頻、追劇、玩手機,卻總是告訴孩子要“多看書”;我們自己經(jīng)常賴床睡到中午12點,卻總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保持健康的作息。
但其實,如果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實操,不進步,是沒辦法身體力行地正向引導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堅持運動的習慣。
03
找到人生的意義,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滿江紅》里有一個鏡頭是沈騰拉開后背,露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誠然,所有和岳飛有關的影視作品,這樣的橋段都是不可少的,畢竟岳母刺字的典故,實在是太有名了。
流傳了幾百年依舊不褪色,它觸動人的原因,在于,于強調“忠孝”的中華道統(tǒng)里,它成功地把“忠”與“孝”合二為一。
岳母收針之后,岳飛對南宋的赤誠之忠,也就是對母親最大之孝,從此可無懼無畏,不用再有“忠孝難兩全”的老舊焦慮。這是“精忠報國”這四個字的精髓所在。
在那時的時代背景下,這四個字寄托了一份濃烈的家國念想,同時也教育著岳飛,為他明確生活的意義——為家國盡忠。
后來的岳飛顯然未負母親所托,他縱橫沙場,所向披靡。南宋恥辱的歷史,在岳家軍一場場標志性的勝利下被洗刷。
直到秦檜當政,趙構主和,岳飛也沒有妥協(xié)。
當時的金朝給南宋開出的議和籌碼很優(yōu)厚,只要南宋滿足金人的條件,金人不但可以送回趙構的親娘韋太后,送回徽宗的棺材靈位,還可以將陜西、河南州郡全部送于南宋。
這樣的條件對宋高宗趙構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
畢竟岳家軍雖勇猛,可再打下去,是成是敗總是有不確定的因素在其中;金人那邊又叫囂著如不和談,就可能扶植宋欽宗在汴京建立一個偽政權,這很致命,對于自己是怎么當上皇帝的,趙構心里都明白。
如今以戰(zhàn)逼談,既能夠迎回爹娘和一些州郡,自己的皇位也可無憂,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秦檜作為堅定的主和派,他可以得寵被重用是理所當然的,并非趙構瞎了眼。
這邊秦檜順眼了,岳飛就變得特別礙事。
因為他屢屢勸高宗不能和談,又深為金人所忌憚,所以岳飛在這個時候,同時成為了趙構和金人雙方的眼中釘。諷刺的是,他越是能打,越是忠于社稷,越是想收復失地,對趙構來說危害也就越大。
據(jù)說趙構決定和談后,趙構曾經(jīng)讓岳飛和張浚入朝議事。當時面對決定議和的趙構,岳飛痛陳和談的壞處,他疾呼,這么做既打擊民心士氣,又埋下了無盡的后患,這是茍安一時,難以長久。
趙構聽完之后沉默不語。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岳飛被秦檜極其黨羽構陷,終于殞命風波亭。
有學者說他的死是必然的,這不無道理,在當時的背景局勢下,岳飛成了阻礙宋、金兩家“皆大歡喜”的最大攔路虎。所以,他必然死。
其實我們都明白,單憑個人的力量,永遠無法撼動貴族階層、權力階層,永遠無法動搖既定的事實。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岳飛的精忠報國才會顯得如此抓人。
他一生都知道自己在為什么而奮斗,在為什么而拼命,最后雖無奈未成,但他酣暢淋漓,貫穿始終,最終得以名留青史。
一切,只因為背上的“精忠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