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楊健結(jié)局是什么揭秘 《狂飆》楊健最后結(jié)局怎么樣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21 15:05:21作者:未知
在看《知否》的時候,劇里最頻繁出現(xiàn)的一句話就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林小娘為墨蘭計前程,鼓勵女兒與梁晗私會,最后搭上自己的性命。
秦大娘子為兒子謀劃爵位,明里暗里地算計顧廷燁,最后葬身火海。
當然,父母為兒女計前程也不全像林小娘、秦大娘子如此極端,比如盛老太太為明蘭計謀劃,最終得嫁高門,余老太太為嫣然也謀得一門好親事。
只不過,明蘭是高嫁到侯府,而嫣然低嫁去了云南。
可無論是盛老太太還是余老太太,她們對孩子的愛都是真心實意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同,而孩子的命運也不同。
在閨閣中,明蘭和嫣然的關系最親密,但她們的性格卻天壤之別。
其實,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她們的人生有3點不同,也恰是導致她們?nèi)松顒e的根本。
明蘭雖出生在盛家,父親盛紘是個五品官,但母親衛(wèi)氏卻是個小妾,這也注定了明蘭在盛家的庶女身份。
在古代,有嫡庶長幼之別。嫡女是正室妻子所生,無論在家時的吃穿用度,還是找夫婿的條件都優(yōu)于庶女。
這也是如蘭與墨蘭每次吵架,都講“我是盛家嫡女,豈是那庶女能比的嗎?”的話掛在嘴邊的原因。因為嫡女不僅身份地位高貴,將來嫁出去了,還有強大的娘家勢力支撐。
母親亡故后,明蘭跟著祖母生活。在盛家,庶女的身份顯得她無足輕重。娘沒了,爹還不疼,如蘭和墨蘭爭吵鬧事被罰,她也跟著遭殃。
她不喜歡做女紅,但為了在家里的日子過得舒服些,不得不逼著自己學。兩個兄長參加科考,她給每人都繡了對護膝,誰都不得罪。
如蘭被大娘子逼著繡刺繡,可她不想做就強迫明蘭幫她繡。明蘭活脫脫一個任人揉搓的面團,在盛家,她沒有反抗的底氣,凡事都得忍著。
一個人在沒有能力反抗的時候,做再多掙扎都是無謂。與其做無用功,不如默默努力,等待蛻變。
明蘭在盛家裝傻充愣,只為亡母生前那句“凡事活著最大”???strong>即便是個庶女,她也從沒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小公爺一次次真誠地表白,讓她試著打開心扉接受。哪怕最后傷了心,也成為滿汴京的笑話,她依然覺得眼睛長在前頭,人應該向前看。
后來,與賀家說親,中途殺出了個曹表妹,明蘭并沒有忍氣吞聲待嫁,而是對賀弘文說出心中不快:“如果心里最要緊的那個人不是,那我寧可一輩子不嫁?!?/p>
明蘭知道出身無法選擇,但以后要過怎么樣的生活,卻可以自己選擇。所以,她不想委曲求全。
反觀太師府的嫣然,卻截然相反。嫣然母親是余府正室大娘子,她一出生就是余家長房嫡女。
即便母親早亡,父親又再娶,繼母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但嫣然跟著祖父母生活,仍舊被捧在手心里,過著金尊玉貴的生活。
凡事都有祖父母幫忙,嫣然無憂無慮地長大??蛇@也養(yǎng)成了嫣然不濟事的性子。
在馬球場上,嫣然看到比賽頭彩是亡母遺物,當場就急哭了。為了拿回簪子,嫣然跑去求不待見她的妹妹。
可余家二姑娘并不是個謙讓的人,說什么都要爭一把。最后,還是明蘭替她出面比賽,才贏回了簪子。
后來,顧廷燁上門提親,嫣然父親看重顧家送來的豐厚聘禮,打算將嫣然嫁過去。為此,嫣然祖父和父親大吵一架。
嫣然跑到盛府跟明蘭哭訴,她不想嫁給顧廷燁,但看著祖父和父親為她的婚事置氣,她覺得是她害得家里家宅不寧,實在不行就閉著眼睛嫁過去算了。
明蘭將心比心地勸解:“咱們從小都是沒有娘,都是靠祖父母憐惜著長大。就是因為這樣,咱們不能隨便糟踐自己的一生?!边@才讓嫣然放寬心。
可見嫡女也好,庶女也罷,人的出身都是無法選擇的,但人生的選擇權(quán)卻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不自輕自賤,依然能過好一生。
與嫣然相比,明蘭的成長環(huán)境,可謂是荊棘叢里求生存。
明蘭的母親是個妾室,既沒有大娘子的尊貴,也沒有林小娘的體面。
在盛家,衛(wèi)小娘只能靠退讓和容忍過日子,衛(wèi)小娘的不作為讓明蘭的生活缺衣少食。不僅如此,她還叮囑明蘭不要聲張,以免生出事端。
然而,衛(wèi)小娘越是退讓,別人越是不將她放在眼里,就連廚房的老媽子都敢克扣她的炭火。
明蘭的日子過得實在憋屈,她忍不住跟父親投訴。后來,衛(wèi)小娘和明蘭的伙食好起來了,卻也是災難的開始。
林小娘嫉妒衛(wèi)小娘與她爭寵,便用珍饈美味將衛(wèi)小娘的孩子喂大,最后導致胎大難產(chǎn)。年幼的明蘭獨自跑到街上找郎中,可還是救不回來。
從那時起,明蘭就知道出頭拔尖不是好事,而人心遠比想象中險惡。
后來,明蘭跟著祖母生活,但祖母也不是父親的生母,很多事都不便插嘴。
明蘭深知自己的處境,也理解祖母的艱難,所以她只能忍氣吞聲過日子,暗中觀摩林小娘和大娘子內(nèi)斗,并細細揣摩她們的個性和弱點。
明蘭知道林小娘一心想墨蘭攀富,便設了個局引林小娘入甕,親手替母親報了仇。
明蘭的心機謀略、果敢堅毅,都是荊棘叢里得出來的血教訓。這也讓她對人、對事多了個心眼。
嫣然和明蘭相比,她的成長遠沒有那么多波折,所以她的心思比較單純,看人看事都比較淺薄。
有一次,余老太太帶著嫣然到盛家做客。期間,小公爺丟失了手帕,卻被墨蘭撿到,栽贓給了女使。后來,大娘子帶人搜到了女使身上,狠狠地將女使打了一頓。
明蘭帶著嫣然路過葳蕤軒,聽到里面的打罵聲。嫣然覺得大娘子實在高明,這么快就抓到盜竊之人。
可明蘭察覺事情不對勁,透過事情的表面分析了來龍去脈,認為女使定是被人栽贓陷害,而事實也是如此。
作家楊熹說過:“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strong>
明蘭的成長之路雖不平坦,卻讓她練就了察言觀色的本事。
而嫣然的成長雖順遂,但也養(yǎng)成了軟弱可欺的性格。
身為旁觀者,可能會覺得像明蘭這種有心機、懂謀劃的性格才不會吃虧??墒?,站在她的角度,有人寵愛,不必事事自己出頭,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只有沒傘的孩子,才會拼命奔跑。被迫成熟的孩子,心里何嘗不渴望偏愛。
明蘭和嫣然從小沒了娘,都是跟著祖父母長大。明蘭的祖母并非盛紘的親娘,很多事情都無法替她做主,而她只能事事忍讓。
但是,盛家老太太不是普通女子,她是勇毅侯獨女,有見識有膽量,是個敢于和娘家人撕破臉,獨自將盛家撐起來的女人。
年輕時,盛紘父親寵妾滅妻,弄得盛家家宅不寧,還害得盛家老太太痛失兒子。后來丈夫亡故,她獨自帶著庶子盛紘艱難走過來。
她深知女子活在世上不易,凡是不能太依賴人。于是,她手把手教明蘭如何識人、管家,必要時推明蘭出去見識人間的豺狼。
在宥陽老家,堂姐淑蘭與無賴孫秀才鬧和離。蠻橫的孫秀才咬死淑蘭無賢無德,嫁進門三年生不出孩子,對孫家毫無貢獻,只配休妻。
雙方僵持不下時,祖母讓明蘭出去見見世面,而明蘭替堂姐想了個法子:一是釜底抽薪,轉(zhuǎn)移財產(chǎn);二是蛇打七寸,直抓對方痛點。最后,孫秀才被盛家捏住把柄,知難而退。
為了讓明蘭多長見識,盛老太太特意從宮里請來孔嬤嬤教三個蘭規(guī)矩,而明蘭也不負祖母期望,在孔嬤嬤的懲罰中看出門道,過后不久就將本事用到管理女使上。
盛老太太告訴明蘭:“你嫡親的哥哥,你的親生娘,將來你的親丈夫,親兒女,終究跟不了你一輩子。一輩子的路,是你自己怎么來怎么去?!?/p>
所以,女人得懂得替自己謀劃,想要日子過得舒服自在,必須具備兩點本事:“一是,手里要有錢;二是身邊有心腹?!?/p>
都說言傳不如身教,而盛老太太將十八般武藝教給明蘭,就是希望她將來有抗事的能力。畢竟,沒人能一輩子都呵護你,而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可是,在余家,嫣然祖父母事事都替她扛著,生怕她受一丁點委屈。
而余老太太嫁到太師府以來,和老太師恩愛有加,日子過得祥和安寧,自然沒有內(nèi)宅爭斗的事。余老太太對人心的揣摩沒那么透,能教給嫣然的更是少之又少,以至于嫣然養(yǎng)成不經(jīng)人事的性子。
顧廷燁的外室朱曼娘到余府鬧事,逼著嫣然喝她的妾室茶。余老太太氣急攻心,暈了過去,而嫣然手足無措,只會站在旁邊哭。最后,還是明蘭出面替她們趕走了朱曼娘。
從這里不難看出兩人的區(qū)別,嫣然的性子軟弱可欺,遇事驚慌失措。而明蘭則果敢堅毅,遇事不急不躁,謹慎思考后想出合理的方法解決。
其實,造成她們性格差異的根本原因是教養(yǎng)方式的不同。盛老太太和余老太太兩人都疼愛孫女,只是盛老太太不希望明蘭像溫室的花,事事需要人保護。
畢竟沒有人會成為你永遠的靠山,女人終歸要靠自己撐著。
龍應臺在《目送》里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
在這世界上,愛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嚴厲苛責的愛,有寵溺無度的愛,也有言傳身教的愛。
而真正有用的愛,莫過于能在保護她周全時,盡可能讓她多鍛煉,增長見識,提高眼界。
當有一天,她需要獨自面對人生中的是是非非時,才有應對的勇氣和能力。
作者|橙橙
圖片|源自電視劇《知否》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