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楊健結局是什么揭秘 《狂飆》楊健最后結局怎么樣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17 11:10:25作者:未知
萬眾期待下,《分手的決心》終于與國內觀眾見面了。
法國戛納首映的時候,爛番茄新鮮度就躥到100%,電影節(jié)場刊《銀幕》甚至給出了全場最高分3.2分。
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為湯唯量身打造的電影。
經(jīng)歷了《吹哨人》《大明風華》的翻車后,湯唯再次以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
湯唯演技不穩(wěn)定?
《分手的決心》網(wǎng)盤“上映”之后,大家的關注焦點又到了湯唯身上。
作為今年戛納最受人期待的電影之一,電影的評價兩極分化。
對于無法共情的觀眾,《分手的決心》老套又冗長。
看時煎熬,看后寡淡。
花哨的鏡頭語言也讓人略感不適。
“電影一股中年危機的韓國男人意淫外國女人的味道,整個過程我都被凝視得渾身不自在,挺惡心的。”
但也有人贊嘆樸贊郁再次構建了一部危險迷人的成人童話,幫助湯唯“二次出道”。
“故事好壞似乎并無所謂,和《小姐》里的金敏喜一樣,湯唯才是這部電影得以成立的關鍵。她的神秘,美艷,脆弱和危險抽象又具體,她的愛情要如‘霧’一般漂浮又迷離。戛納評委快給來自東方的繆斯戴上一片棕櫚葉。”
雖然影片評價兩極,但湯唯的表現(xiàn)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外媒稱湯唯這次貢獻了生涯最佳表演。
雖然未拿獎,但表現(xiàn)確實亮眼。
表面波瀾不驚,內心暗潮洶涌。
湯唯猜不透的氣質非常適合宋瑞萊這種“白切黑”式的蛇蝎美人。
三年前,她還在國內搶奪S+垃圾劇本。
而這次回歸,幾乎差點就拿下影壇至高榮譽戛納影后。
在外國看來是亞洲藝壇瑰寶的湯唯,在內娛看來不過是大花吊車尾。
為啥湯唯的演技忽高忽低?
表演分三大流派?
這就牽扯到表演流派的問題。
表演主要有三個派別,表現(xiàn)派、體驗派和方法派。
表現(xiàn)派指的是在理解角色的基礎上,通過外在表現(xiàn)形式突顯人物個性。
比如聲音、道具、特定的表情,標簽式的動作等等。
這類演員往往會預先在內心構建他所需要出演的“角色的形象”,然后通過模仿這個形象達到演出效果。
鳳凰叔在采訪中表示,出演《小丑》前,他研究了幾個月病態(tài)性發(fā)笑患者的特點,在日記本上記錄,挖掘塑造內心的小丑形象。
TVB內部對演員的培訓很多也是將老一輩演員的演出經(jīng)歷提取成冊,制定一些具體的實踐標準。當演員需要表達某種情緒時,只要將這個設計好的實踐標準模仿一遍就行了。
體驗派和方法派則是表演的主流。
體驗派,簡單來說就是從自我出發(fā),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
它需要演員把角色的情緒替換到自身。
舉個例子。
年輕人演一個老頭,用體驗派的方法就不是去模仿老頭,而是讓自己相信老頭的情境發(fā)生在了自己身上,相信自己是真的關節(jié)不好、眼睛看不清、耳朵聽不清……
在國內,這一派玩得最溜的就是張曼玉。
你看《花樣年華》就會發(fā)現(xiàn),她的專注力似乎不在表演上,感覺全程都在恍神。
雖然表演痕跡很淡,但氣質卻獨一無二,只要出現(xiàn)就讓人挪不開眼。
湯唯、舒淇皆是如此。
方法派傳承自體驗派,同樣要求演員達到下意識的真實反應。
但它與體驗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演員可以通過情感替代、情緒記憶的方式來達到角色的情感,也可以通過想象、感官和情感對角色進行填充設計,創(chuàng)造出符合真實情境的表演。
這些,體驗派是不允許的。
舉個例子,讓直男演一位同志。
體驗派要求演員必須從這個同性身上找到你愛的部分,而方法派則允許演員將對手替換想象成一個女人。
梅麗爾斯特里普就是這一派的代表。
演撒切爾夫人的時候,她找來了所有的資料,通過持續(xù)不斷地練習去接近撒切爾夫人的狀態(tài)。
國內典型如鞏俐。
各種細節(jié)模仿到極致。
這種方法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效率高。
只要把情緒記憶玩熟了,完全可以說演就演,說變就變,說入戲就入戲,即便資質普通,經(jīng)過長時間的復制和模仿也能達到很好的演出效果。
而體驗派是很吃天賦的。
容顏要清淡但有味,少一點便寡淡,欲一點便風塵,一定要恰到好處,氣質也要獨一無二。
同時他們也非常依賴作品類型和導演的調教。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湯唯的演技總是忽高忽低。
縱觀湯唯的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A類,冷漠、疏離、神秘,不激烈但骨子里憋著勁兒。
《色·戒》里的王佳芝;《晚秋》里的弒夫女犯人安娜;《黃金時代》里一生坎坷飄蕩的蕭紅。
她身上穿著的旗袍、風衣、綠裙,最后都變成了電影海報上最具神采的符號。
B類,俏皮、活潑。
《北京遇上西雅圖》里牙尖嘴利的北京姑娘;《華麗上班族》里的高級白領。
以及演藝生涯的最大滑鐵盧《大明風華》和《吹哨人》。
電視劇緊鑼密鼓的節(jié)奏,不會給她時間感受人物。
再加上幾位戲骨環(huán)繞,沒有高人指點的湯唯腹背受敵,仿佛和其他演員不在同一個頻道。
美則美矣,但總讓人覺得走錯了片場。
這類小妞片也許適合其他“大花們”,但絕對不適合湯唯。
于湯唯而言,呆在A類的舒適區(qū),是對導演、對觀眾、對她自己最好的選擇。
但問題也隨之暴露,就是在演繹這些角色時,湯唯總是套用同一種表情、同一套方法論。
沒有技巧,只有飄忽感性的體驗。
《分手的決心》也是如此。
受審訊時的喃喃自語,對男主心動時的膽怯迷茫,與男主久別重逢時飄忽不定的目光……
這種表演方式和《晚秋》沒什么區(qū)別,除了細膩度、精準度提升了,本質上是沒有變化的。
更多都只是在自身氣質的基礎上,販售一種迷茫失神的神秘感。
但我們之所以覺得湯唯在這部電影里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是因為樸贊郁要做的就是襯湯唯。
樸贊郁在電影里為她花了許多心思。
他和編劇鄭瑞景把對湯唯以往的所有表演的印象作為角色塑造的基礎。
不僅為她一句句打磨中文臺詞,還根據(jù)她的特質調整了角色性格,使之更貼切本人。
拿造型來說。
為了表現(xiàn)角色的神秘與善變性,導演直接讓她成了“變色龍”。
幾乎每一場戲的服裝都不同,發(fā)型換了至少三次。
此外,所有鏡頭又是內斂的。
這就更能凸顯湯唯身上疏離文藝的氣質。
這不是演技的問題,而是湯唯太挑人挑戲了。
唯有遇上真正懂她的導演,也只有在他們的鏡頭下,方能展現(xiàn)獨特魅力。
于一部戲而言,演員自身的表演才能是第一部分,導演的調教則是第二部分。
優(yōu)秀的導演大多能將演員調整到最符合戲和角色的狀態(tài),并且最大程度地發(fā)掘演員的天分與可塑性。
比如李安。
除選角外,李安很懂得如何調動演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在進組前他會花大量時間與演員討論角色的特質、細節(jié)和內心。
《色·戒》開拍前,李安就對湯唯進行了100天的魔鬼集訓。
拍了118天的電影,其中114天都在拍湯唯,指導可謂細致到了毛孔里。
拍《臥虎藏龍》前,給章子怡寫了十幾頁的導演關于這個角色的想法,并長期地觀察、思索演員的長處再將之融入角色中。
他也很注意控制拍攝戲份的順序來幫助演員先淺后深地完成情感的噴薄和爆發(fā)。
比如《臥虎藏龍》中俞秀蓮在窯洞里與李慕白的訣別戲。
為了讓楊紫瓊“成為”俞秀蓮,不光楊紫瓊的“情”要“真”,也要注意拍攝上的技巧,如眼淚的流量、淚眼背后的眼神的思量、流淚的時機等等。
所以拍攝當天,李安選擇在早上拍完其它戲,準備就緒之后,下午再拍這場訣別戲。
吃午飯時還盯著楊紫瓊不讓她吃太多。
這也就是為什么湯唯讓人覺得演技忽高忽低,并且在內娛不受待見。
在資本野蠻生長的內娛,體驗派演員演技成本太高。
她們沒法像多數(shù)觀眾認可的“演技派”一樣,精準復刻,細節(jié)充溢,總有各種精彩瞬間可以剪成“前輩教做人”的名場面。
發(fā)揮不穩(wěn)定,導演不會挖掘,湯唯們遇冷是常態(tài)。
好演技在內娛吃不開?
坦白講,那些頗受待見的演員,也逐漸喪失了自己的演技。
一個典型代表,周一圍。
在參加《我就是演員》爆紅前,他已經(jīng)出道16年了。
雖然流量上不火,但作為配角出演的作品皆被認可。
但火了之后,卻有點發(fā)力不足。
出演《創(chuàng)業(yè)時代》,肢體動作中充滿了設計與刻意,夸張的表情略顯做作。
出演《上陽賦》,被批油膩過頭。
在滿屏油膩和做作的評價聲中,周一圍的口碑和電視劇口碑一起崩塌了。
還有郭曉東。
他是有演技的,《推拿》里的王大夫非常有角色爆發(fā)力。
但他的演技與口碑也在國產(chǎn)劇中逐漸消耗殆盡。
《約會戀愛究竟是什么》,日劇原版中的宅男直接變成了油膩大叔。
為什么會這樣?
國內難道容不下演員的發(fā)揮嗎?
一方面是演員對自己的定位問題。
當年章子怡憑借《我的父親母親》火了以后,被邀請拍攝張紀中版《笑傲江湖》。
但卻被張藝謀阻攔,不讓她去拍電視劇。
現(xiàn)在想想,張藝謀不允許她拍電視劇也許不僅僅是因為電影和電視劇的差距,還有對演員的精準定位。
她擅長用細微的深情去表述角色,但在喜歡全景的電視劇鏡頭中是捕捉不到的。
而且,實力派需要沉淀的演技并不適合浮躁的劇情。
所以《上陽賦》翻車了。
另一方面是我們沒有給演員足夠的耐心。
內娛演員們現(xiàn)在的競爭狀態(tài)有點畸形。
女演員們不是陷在仙俠言情,就是困于都市女強人。
體驗派們紛紛被流量招安,身陷制造爆款和熱搜的沙場。
而余下堅守的,如郝蕾,甚至多年來沒有一部好資源去展現(xiàn)自己的體驗派演技。
表演不是流量,它是一種創(chuàng)作,每一次都是對作品的舍身。
我們之所以震驚于湯唯是因為她已經(jīng)跳出了這個競爭怪圈。
她的確發(fā)揮不穩(wěn)定,但正是這種氣質讓她成為了許多導演的繆斯。
正是這種少見的松弛感,才能每一次都給我們新的期待。
話題征集
評論區(qū)留下你最想看的話題,點贊前三名的話題有機會入選小印話題庫,最終入選的inker會獲得本印的獨家贈書嗷~
作者:疏風
責編:叢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