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楊健結(jié)局是什么揭秘 《狂飆》楊健最后結(jié)局怎么樣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0-26 19:07:17作者:智慧百科
文/葉秋臣
繼續(xù)《唐朝詭事錄》的劇評。
上文談完了甘棠驛怪談,此文會聊聊石橋圖案。
下筆之前,葉秋臣在網(wǎng)上看了一些評論。
好多人都表示對石橋圖這個故事印象最深,看完大結(jié)局后還忍不住回想。
一來是部分鏡頭的確拍得比較恐怖,屬于手指縫觀看的類型;二來是震驚于兇手的真實身份,竟以如此的烏龍殺害了這么多無辜的人,只為了滿足一己私欲。
此案其實結(jié)構(gòu)很簡單,而且脈絡(luò)也很清晰。
石橋圖是一幅名家之畫,畫中有數(shù)人,分別為南州四子、一樵夫、一老仆、兩童子,以及被刻意遮去的商人歐陽泉。
南州四子之中的鐘伯期誤信庸醫(yī)診斷,以為自己命不久矣,故此通過多種方式企圖讓畫中所有人為自己陪葬,在即將完成時被蘇無名等人偵破此案。
真相大白時,眾人駭然。
不過對于觀眾來說可能并不驚訝,畢竟飾演者王勁松從露面那刻起,就注定了這個角色不會簡單。
鐘伯期是什么樣的人?
道貌岸然之人。
嘴上一套,背后一套。
可以想象,鐘伯期在知道自己得病后,必然是愁腸百結(jié),郁郁寡歡。此時的他已經(jīng)顧不上自己的名士身份,沒有思考生命的深度和廣度,而是走上了害人的歪路。
在自己的計謀被揭穿后,還假惺惺地表示不想兄弟們孤單,所以決定帶其他三個人一起走。
其他南州三子尚可理解,就算他喪心病狂要兄弟們在九泉之下相聚。
那下毒蟲害死的樵夫呢?
那兩位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謝家二子呢?
那個已經(jīng)隱忍多年被勾起恨意的老仆人呢?
他們又有什么罪,非得替你鐘伯期去死呢?
明明只是為了故弄玄虛,讓大家覺得是石橋圖有古怪,以期讓自己能夠潛伏更長的時間,再去害死更多條無辜的人命。
殺人如集郵,簡直是畜生。
在冷籍面前,偽裝自己仿佛經(jīng)歷了切膚之痛,實際上對殺害路公復(fù)和顏元夫毫無悔意。
他只在意他自己的感受。
只想讓所有人在地下陪自己,早已進(jìn)入瘋癲不可控的狀態(tài)。
若不是蘇無名多謀善斷,在俯仰之間互換了茶杯,恐怕最后一子也被杯底涂抹的毒藥給害死了。
為什么鐘伯期是個偽君子?
他以茶道聞名于世,卻用采茶時發(fā)現(xiàn)的毒蟲害人,用茶杯底部涂毒來殺人。
連一輩子珍視的茶,都被他當(dāng)作了殺人工具。
諷刺嗎?
諷刺。
我甚至覺得茶道由他來展現(xiàn),簡直就是焚琴煮鶴,浪費(fèi)了好物。
對此人的評價,完全是乏善可陳。
好在最終只是南柯一夢,空歡喜一場。
若真的讓鐘伯期集郵完成,讓冷籍也離開了人世,干掉他以為的石橋圖上所有人,那案件偵破的意義也不大了。
破案,本就是跟兇手殺人或逃離來搶速度的。
走離經(jīng)叛道之路,終究還是會自食其果。
他在得知自己的咳血之癥可以被治愈,但卻在牢獄之中暗無天日地生活時,恐怕比死亡還要折磨吧。
說完鐘伯期,再談?wù)剼W陽泉。
歐陽泉是一個商人,畢生的夢想就是成為南州五子的一員。
他做了很多善事,常??犊饽遥捎谏倘松矸莸脑?,一直被四子拒之門外,不愿納入。
于是,歐陽泉不惜以遮蓋住石橋圖中自己形象的方式,來完成自己南州第五子的夢。
雖然被遮住,也畢竟還是在圖中。
瘋魔程度,可見一斑。
到了最后,他得知除了冷籍外其余三子皆離世,甚至想要一死了之去與他們做伴,成為新的南州四子。
還是盧凌風(fēng)等人的話點醒了他,相比鐘伯期的兩面三刀,像歐陽泉這樣行善舉做善事的人,不是更應(yīng)該被人們奉為名士去追捧嗎?
然而過去誰也沒看清鐘伯期的真面目,若不是這次的誤診,可能他內(nèi)心深處的惡意還會隱藏很久很久。
這樣的人做名士,被眾人崇拜,才是最大的可怕。
是不是荒唐?
是不是諷刺?
荒唐,諷刺。
《唐朝詭事錄》就以這樣一種方式,寫出了鐘伯期和歐陽泉兩位“名士”的故事。
在對劇中人物進(jìn)行分析后,葉秋臣再與大家分享一下偵破此案的感受。
說實話,案子并不難,很簡單。
但為了充實內(nèi)容,所以加入了許多其他的嫌疑人,以及很多巧合的事件。
但破案的過程,本身就是避繁就簡的過程。
看似復(fù)雜,涉及人數(shù)眾多,但只要將旁的因素拋去,大處著眼,就能抓住核心和主要矛盾。
葉秋臣在追劇時,只在一處有了其他腦補(bǔ)的內(nèi)容,即懷疑過第一位死者顏元夫是真兇。
猜想他是通過死者的身份將自己隱藏起來,再伺機(jī)對另外兩子和歐陽泉下手。
不過,終究還是我想多了。
要是這么寫,那便是另一個故事了,也會安排另外的故事背景。
不知道有沒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與我錯誤理解劇情的方向一致呢,來評論區(qū)握握手。
在這部劇中,哪個案件令你印象最深呢?是石橋圖嗎?
歡迎留言分享。
下一篇,繼續(xù)《唐朝詭事錄》之黃梅殺案。
文/葉秋臣
—本文著作權(quán)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yè)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quán),非商業(yè)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dú)g迎轉(zhuǎn)發(f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