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承諾將“增加PS5主機供應”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4-08 21:13:57作者:未知
《群星》唯心附庸流怎么玩?厲害嗎?很多玩家沒有使用過,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游戲中唯心附庸流的攻略心得,一起來看看吧。
在最開始就要提一下我對于精鋪和切術的看法,我認為群星在現(xiàn)在這個版本精鋪是玩爆切術的。
由于超過10人口之后,每一人口就對新科技加2%的科研成本,如果人口很多的話,基本一個科技要花費數倍的時間(下面可以看到200多人口加了4倍多的科研成本),所以如何用更少的人口產生更多的科研點就成了一個問題。
于是切術黨就大行其道,其理論依據就是通過爆鋪來圈星域,然后利用星域中的研究站來產生科研點數,又用機器人或者禁止奴隸生育的辦法來把星球人口控制為 1,這樣就解決了人口對科研的巨大debuff,另外還可以在每個星球都修一個空間站,這樣就又解決了低人口的艦隊規(guī)模問題,不失為一種好流派。
但是跟civ5里面一樣,切術流只有在跟宗教系統(tǒng)結合的時候才發(fā)揚光大,但是跟正統(tǒng)的精鋪飛天戰(zhàn)報一比,一看就知道是邪道。群星里面不止沒有宗教系統(tǒng)這種城越多越nb的機制,并且對精鋪有各種大的buff加成。
比如這張圖可以看到一個精鋪的科研星各種buff疊加之后可以輕松加到100%的程度(協(xié)助科研的科學家只有4級,如果5級就是100%了)
這還是走的唯心流派沒有走唯物加buff的情況下,同理也可以放到電能和礦產上面,如果是星際帝國+奴隸制+buff總督的情況還要更加可怕。
我們可以計算一下,1個4級研究所(需要帝國首都,殖民星只能到3級)提供了16點科研點,耗費3電量,相當于1電量提供了5.3科研,3級研究所也有 4.8科研。而在星區(qū)里面的野生科研點很少看到3點的,都是1點2點居多,唯一比較多的就是中子星黑洞(5點物理或者4點工程)和原始文明觀測站(選主動觀測有6點社會點),
并且一整張圖基本也超過20個。
所以在電量一定的情況下(有切術黨會反駁星區(qū)里面電力也很多,但我表示這都是rp,你要是完全寄托于人品就當我沒說),精鋪的科研產出基本要高于切術黨,同樣電力和礦場也是一樣。
這個精鋪吃buff的理念游戲實際上已經很清楚的反映給我們了,因為星球buff實在是太多了,除了協(xié)助科研之外,電能和礦產都有buff。
并且在領導人數量有限制的情況下,精鋪可以給五個星球都放一個總督,這樣buff就越發(fā)集中了。
最重要的提示就是中期研發(fā)社會科技之后居然可以進行基因修改,而這個基因修改不是所有pop一起修改,而是一個星球一個星球進行的。
這樣我們就可以針對每個星球對pop進行針對性的基因修改,比如物理科研星就修改成天生物理學家,礦星就修改成勤勉,電星就修改成節(jié)儉。
此外還有各種行星buff,我就不一一提及了,一個星際帝國奴隸制的礦產豐富的有小行星環(huán)帶的機器人礦星,大家自己可以算算90幸福加上開了政策之后buff有多少
下面就隨便貼個星球buff吧
這里提及切術不是為了貶低切術,因為精鋪發(fā)揮到極致一般需要20以上的蓋亞星或者23左右的適居星,鐵人檔基本需要很多rp,并且觀察下ai就會發(fā)現(xiàn)高級ai也是很多星球就一個機器人,可以看出切術就是高級ai的標準打法。
這里有很多人就要問了,怎么找蓋亞,并且怎么比ai更快?
我用的方法是先開個檔完全用來探路,然后把預定的星球位置都記下來,然后讀檔。記得如果預定星在ai周圍千萬不要出去探路,因為探路ai就會主動認識你,然后就把星球圈了。出了殖民船之后直接跟科研船一起過去,科研船考察完馬上就殖民,這樣就肯定比ai更快了。
比如這個25地蓋亞的極品,是如何從ai那里虎口奪食的。
另外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刷圖,因為精鋪不需要星區(qū)范圍,所以刷到領土內就是蓋亞或25地就直接開吧。
之后我們再來談談開局的屬性、倫理和政體
屬性我這局試了之后發(fā)現(xiàn),由于每個星球分工是效率最高的,所以很多屬性比如天生物理學家什么的完全可以后來添加,并且由于對星球有用的buff太多,說起來也不缺這15%。真正有用的就是幾個不是buff類型的特征,完全可以看情況搭配。
(有人問選定居好不好,我一開始決定是刷蓋亞星的才沒必要不然最好裝一個,但是后來一想,因為幸福的buff也就80加10%,90加20%,不開極端唯心開局基本吃不到這個buff,再加上后期建筑和科技都可以加適居,感覺實際上這兩點有點浪費。)
其中我覺得性價比最高的就是續(xù)命,不僅節(jié)約了影響力和一系列減少換領導影響力的科技,更重要的是很多領導刷到五星之后沒多久就死了,然后又要從一星從新開始,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浪費。并且?guī)O品屬性的領導或者元首會給你的發(fā)展帶來一個持續(xù)的buff,并且這個buff很多情況是決定性的。所以大家舍不得點尊者的話,最起碼還是點一點耐久吧。
倫理和政體的話我由于聽信了某個丁丁頂蘿莉一邊復習司法一般掛機打的人的蠱惑,選擇了極度唯心+軍國主義,政府選的軍事執(zhí)政團。
但是后來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由于開局根本沒有海軍容量,出護衛(wèi)海的礦攢一攢還是很容易出的,由于ai智商捉急,開局只要出滿海軍容量就夠了。這個政體-10%飛船花費顯得比較雞肋。開局刷一個護衛(wèi)價格-20%+好戰(zhàn)的元首加上護衛(wèi)艦制造廠也可以做到只要一半價格。
不過-10%飛船花費不只作用在護衛(wèi)上面,殖民船包括采礦站科研站什么的都算飛船,這樣一算相當于加了10%的礦物產量感覺也不是很強力。
選唯心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后期轉這個政體,點了加強政體科技之后,+4直轄上限-20%的道德分歧,非常強力,正好用來吃墮落爸爸的戴森環(huán)。
并且極端唯心有這樣一個政策,影響力多的中期可以每個殖民星都開下,可以加快爆人口的周期。
很多人不知道道德分歧有什么作用,其實道德分歧就是正道德分歧的時候你的pop屬性不改變,但是倫理會消失,道德分歧大的時候還會變成另外的倫理,比如這個pop就變成了極端個人主義。由于遠離首都的debuff太大了,一般隔了半個銀河的話,道德分歧基本是救不回來的。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選倫理的時候主要看倫理限定的政體和政策,buff什么只有首都和周邊星球可以用一用。
(這也是為什么大家都要瘋狂的刷首都圈周圍的25地蓋亞)
對于唯心和唯物之爭我先不涉及,但是我覺得排外或者集體要選一個,不然是選擇不了清洗政策的。
集體對奴隸有各種迷之抖m的buff,奴隸制在生產上也非常的強力。
排外的話有一個紀念碑不要維護費+10幸??胺Q最強建筑,配合外星動物園、總督和元首可以讓沒有任何buff的pop滿幸福,非常bug。
至于為什么非要選清洗政策呢?看這個圖就知道了
占了墮落爸爸的環(huán)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一星球的黑科技建筑,但是洗不了人簡直坑爹。
總結起來說就是一定選排外或者集體,神權選唯心,科研選唯物。
(實際上我覺的唯物最坑爹的一點就是,等你后期科研星建好了,基本科技也沒有剩幾個了,完全就是版面數據非常好看,實際上發(fā)育是不如唯心的,這一點看ai的發(fā)育就知道)
軍事路線的話,這個附庸流無疑是最為強力的,并且由于機制的原因,跟你比宛如天神的附庸也照樣不會反叛,反而是一些不值一提的ai會造反,我感覺完全跟政體有關(像軍事主義者是最佳打手,民主斗士就最喜歡造反,但是后者一般是一些原始文明變來的弱雞),跟好感基本無關(我在外交界面分辨附庸直接看好感度,好感度負幾千的就肯定是的)。
附庸流的具體流程已經有人介紹過了,就是開局研究護衛(wèi)艦工廠和2級導彈,刷個好戰(zhàn)+減護衛(wèi)艦花費的元首,然后探路找到最弱的一家ai就開打。
我體感ai的行軍機制就是它的軍力比你強大就各種分兵襲擾甚至直接沖家,跟你差不多就在邊境據守,比你弱小就抱團蹲在哪個星球。
所以打第一家ai的時候可能比較麻煩,我用的辦法是利用造護衛(wèi)便宜在它家跟它換了一波,然后它第二波還沒造一半我就造完了,根據機制它開始蹲家,然后我就帶陸軍馬鹿占球就贏了。
之后就是個滾雪球的過程了,由于附庸的軍力也算在打仗對比的時候也算在你的軍力里面,你打第二弱的ai開始軍力實際上已經算比它強了,它就完全會拋棄給你帶來無窮煩惱的騷擾打法,腦殘的抱團蹲家,然后你跟附庸的軍隊一起像開罐器一樣不停的占球就贏了。由于沒有打仗,附庸后的ai軍力保持完整,可以直接宣戰(zhàn)打下一家,直到附庸整個銀河。
(速度快的人70年就統(tǒng)一了,所以這游戲宇長戰(zhàn)報根本毫無價值,longkhansaburg你可以洗洗睡了)
對于陸軍馬鹿順帶提一句,開始造12個突擊隊可以用到直到中期,之后可以研發(fā)出來什么就用什么,靈能軍和機械人軍都很好用,最后換成基因戰(zhàn)士。陸軍馬鹿的戰(zhàn)力大部分還是看兵種和將軍,什么虛弱什么軍國主義影響不大。
順帶提一句,陸軍馬鹿的血量在占領的星球上回緩慢回復,所以打仗的流程就是先開戰(zhàn)等小弟的艦隊(主力部隊)集合,然后沖到對面蹲家艦隊不在的星球,輕松清掉太空站什么開始軌道轟炸,炸完了蹲在行星旁邊的陸軍馬鹿開始占領,陸軍馬鹿回血的時候,艦隊去下一個星球轟炸,回好血的陸軍馬鹿跟過來繼續(xù)蹲在行星旁邊,然后占球占著占著就贏了。
(重要提醒!艦隊不要分隊,ai智商捉急,集合的時候有可能全部集中到一只艦隊旁邊,然后你另外一個艦隊就非常危險了,因為敵方ai的腦殘蹲家只是面對你的聯(lián)合艦隊的時候,有時候遇到推進過程中掉隊的弱小的附庸的艦隊,敵方ai是會像瘋狗一樣撲上去的,你的分艦隊也一樣)
由于人口越多的行星守軍也越多,打的時候可以先打人口少的,反正附庸只要60,通常你占5個球ai就投降了。
注意你的附庸占了銀河一大半之后就可以開始打敵人的艦隊撿科技了,不過流程一樣,只不過多跟了一個科研船。
總計的說,附庸流基本就是統(tǒng)一銀河最快的打法,沒有之一,不用爆軍隊,不用管占領星球的各種暴動,并且當附庸把你的五個球包起來之后你也是非常的安全,除了一只50海軍容量的艦隊和12隊陸軍馬鹿外不需要任何軍隊和軍事設施。不需要外交,不需要討好,什么都不需要。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體會跟ai拼艦隊操作的快感,不過單核這么卡的情況下還想秀艦隊操作,我覺得這么做的人肯定是抖m。
這里實際上重點要提一下護衛(wèi)海流,大家都知道這個版本護衛(wèi)海+buff戰(zhàn)列是最牛逼的,但是很多新人還是不知道完全體護衛(wèi)海怎么配,甚至用著白板護衛(wèi)海打輸了就放棄了對護衛(wèi)海的信仰。
護衛(wèi)海流最重要的屬性就是閃避,閃避低于60的根本不叫護衛(wèi)海。怎么堆閃避呢?
看護衛(wèi)的版面數據可以知道
1.每級推進器+10閃避,4級一共40
2.頂級戰(zhàn)斗ai+20閃避
3.空間站buff 5+5=10閃避
4.阿米巴事件選擇+5%(注意不是+5)
5.司令的屬性(謹慎+15%,詭術師+10%,疾風+5%,其余的我就沒見過了)
最后的加成可以到 (40+20+10)*(1+5%+15%+10%+5%)=94.5,這就是真正完全體護衛(wèi)艦的閃避
可以看到一般基礎完整帶司令的護衛(wèi)艦也可以到80閃避
護衛(wèi)的武器我一般選擇2魚雷+點防御,這個是出于萬金油的考慮,兼顧了輸出和防御
有人會說要針對不同的敵人換裝不同的武器,我覺得這完全就是折騰,100護衛(wèi)在一個空間站換裝一次要1000多天,有這個時間都可以打下2家附庸了,從頭到尾我就換裝過一次,就是從2級導彈的基本白板換成了帶護盾魚雷的高級白板,空間站buff齊了之后之前的艦隊不是消耗了就是解散了。
魚雷由于無視護盾完全就是前期護盾敵人的克星,s位置40的距離也可以占一波先手優(yōu)勢,我觀察了一下所有附庸的艦隊,點防御還沒有到普及的程度。
點防御+護盾也可以為護衛(wèi)增加一些生存率,特別是欺負空間站的時候基本無傷。
配裝的問題我覺得還是看個人喜好,沒有必要爭執(zhí),因為護衛(wèi)把閃避堆好了怎么配都不是問題。
(這里講一個別人發(fā)現(xiàn)的小技巧:換裝的時候多攢一些要換的部位,換裝的時候設計一個消耗最少的版本,比如就換個探測器,然后開始換裝后把設計圖保存成原名的完全體,換裝時間雖然是一樣的,但是消耗就少多了。另外有人會問我為什么不分開換裝,因為我手殘+懶癌,任何減少操作的事情都是我最喜歡的)
另外還要提到buff戰(zhàn)列,由于閃避和艦隊容量的原因,一個戰(zhàn)列占8個人口,但是完全打不過8艘完全體護衛(wèi),所以大船基本都淪為了雞肋,但是由于戰(zhàn)列艦有buff模塊,所以buff戰(zhàn)列艦+護衛(wèi)海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配置。我是5種buff的戰(zhàn)列艦都造了一艘,感覺-15%敵人射速的還是比較好用的,減傷非常明顯。戰(zhàn)列的配裝是光矛遠程黑槍,這個是共識了。
這里講講空間站buff,一個是由這個配件提供的,所有的戰(zhàn)略資源都可以不搶,這個是非要搶的。
這個科技到了就可以出,加強還是很多的。
貼下司令,開頭招了一個死了之后,這幾個都是不停打勝仗獎勵的。
最后貼個ko墮落爸爸的圖,由于這個墮落爸爸只有2個星球,100k軍隊基本都在首都蹲著,我只有集合附庸艦隊跟它硬鋼。打的過程由于附庸軍隊會不斷撤退再回來,實際上一直在頂住墮落爸爸的艦隊只有我的buff護衛(wèi)海,其他都是打一半就撤退然后繼續(xù)跑過來遠程黑槍。
結果可以看出護衛(wèi)海還是非常給力的,我并沒有出專門針對墮落爸爸戰(zhàn)列艦的配裝,輸出很低,但是當肉盾當得特別好,接了墮落爸爸的接近100艘戰(zhàn)列大部分輸出,自己打到最后只死了一半。
關于樓主這個換裝的小技巧 其實是要等開始換裝馬上結束的時候再保存新的完全體,這樣的話進度的百分比是不變的,所以比如在99%的時候保存新的就只多出1%的新裝備應有換裝時間這樣,但如果開始了馬上保存新的的話,效果應該是沒有的。。。
最后提一下5個星球的發(fā)展方向,我是首都和一個25蓋亞星專門發(fā)電,一個25大陸星采礦,剩余兩個星一個全建物理研究所,一個全建社會研究所,首都放物理科研星上面,這樣造滿海軍上限的時候能源基本平衡。
側重順序是科研》能源》礦產,前期礦產會給一些政策或者總督偏向,但是基礎建設和艦隊建設完成之后,礦產就沒什么用了,所以礦產的星條件給最差的,科研是后期最重要的資源,所以科研星都是條件最好的,總督也放最好的。(基建的時候注意開政策,時間花費-25%,非常好用)
至于為什么不建工業(yè)研究所,一是附庸流實際上根本不用很好的艦隊,只要保證不打光防止附庸叛亂就行了,完全可以開局的艦隊用到勝利,我這里出完全體護衛(wèi)完全是為了硬鋼墮落和惡魔(刷出來了);二是有一個機制叫逆向工程,可以用科研船研究敵人飛船的殘骸來獲取敵人的科技,我護衛(wèi)艦的4級推進器、5級電池和 5級護盾都是撿的,直接跳過了中間科技的研究過程。
至于為什么要把物理放第一位,而不是大家公認最重要的社會,因為我感覺社會研究本來就可以跳過各種移民科技省了很多點數,并且要是出門尊者就根本不用研究續(xù)命,而來物理后期無限刷的科技是能源+5%和護盾+5%船體+5%,這三個都是很有用的。
這里還提下大家都很為難的科學家練級,實際上科學家練級最快的方法是掛星球協(xié)助科研,不要管到底是不是科研星球。我一般8個科學家,3個研究科技,2個 5星的掛科研星,剩下3個低星的就掛其他星球,到探索或者撿垃圾的時候再拍低星的出去,回來繼續(xù)掛,這樣基本絕大部分科學家都是4星以上,并且8個科學家包含了絕大部分科研方向,研究加成一般是40%以上(開政策之后)。
這樣我114人口有接近700科研點,加上科研加成,點什么科技都是5年以內,打墮落爸爸的時候科技已經追平了優(yōu)勢ai。
PS:最后提一個關于影響力的小技巧,對ai開戰(zhàn)之前先設定宿敵,會加影響力,附庸ai之后這個加成迷之不會消失,然后你又可以設置新宿敵了,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多收保護國,收一個加一點影響力,比什么刷選舉承諾好用多了。
此外還談下我對科研與人口關系的理解:
buff情況下,1人口產10電,1個三級實驗室產出12點科研消耗2.5電,每人口增加2%科技費用,相當于每增加9.8點科研就加2%科研費用。
(這個模型是建立在人口遠大于10的情況的下,產糧人口跟星球自帶科研點數設定抵消)
假定要研究的科技消耗為K,科研時間為T,科研和輔助科研人口為M
建立方程為 T= K*(1+0.02M)/9.8M 明顯是一個線性方程
說明后期不增加礦產星,光增加科研星和發(fā)電星,科研速度是不斷加快的。
對于5星2科研2發(fā)電1采礦的格局來說,總人口116,科研人口63
根據公式 T=K*(1+0.02*106)/63*9.8=K/617+0.003,實際上人口根本沒有影響,后期科技一般基礎研究點數不到5000,三個就是15000,一般24個月就可以完成一輪。
假如占了5個環(huán)之后,總人口241,科研人口188
算出T≈K/1842,基本幾個月一輪
總的來說當建筑基本到頂之后,爆人口是可以大大加快科研速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