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承諾將“增加PS5主機供應(yīng)”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0-17 12:11:41作者:智慧百科
搭載著滿船高精尖設(shè)備,與幾十名訓(xùn)練有素船員的“無敵號”飛船,正前往外星球執(zhí)行一項任務(wù)。但在未知的外星球雷吉斯3號(Regis III)上,這艘所謂人類科技結(jié)晶的飛船卻遭遇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強敵,“無敵號”真的是無敵的嗎?
游戲的宣傳畫帶有強烈的原子朋克氛圍
科幻小說《無敵號》出版于1964年,書中所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名為“無敵”,實則卻講述人類“脆弱與自大”的故事。書的作者,波蘭科幻小說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對大家而言或許是個陌生的名字,那么以他的小說所改編的兩部科幻電影《飛向太空》和《未來學(xué)大會》,聽起來也許會更耳熟些。
很多影迷都喜歡將《飛向太空》與《2001太空漫游》相比,覺得它們對于太空探索的觀念截然相反……
本次我們試玩的游戲《無敵號》,也正是由萊姆的這本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由各位玩家在波蘭的老熟人“11bit”公司發(fā)行。在我印象里,由科幻小說改編的游戲還真不多,所以這款游戲能否足夠還原小說所表達的內(nèi)容與“內(nèi)核”,也是我這個科幻愛好者較為關(guān)注的點。
這本小說于去年首次推出中文版,有趣的是游戲官方的中文宣傳視頻,還找來了譯者朗讀作品原文
《無敵號》的試玩是從游戲中途開始的,一進入游戲,玩家扮演的宇航員亞絲娜(Yasna)就已經(jīng)在雷吉斯3號(Regis III)行星上探索了。根據(jù)她與通訊機另一頭的管理人諾維克(Novik)對話得知,他們對此地的了解并不多,游戲應(yīng)該也剛開始沒多久——他們正在調(diào)查,來到這顆星球的探險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雷吉斯3號行星的地貌看起來與我們印象中的火星有些類似——滿眼都是大片的沙漠,各處也都有巨大巖石與所造成的溝壑與山坡。在試玩流程中,由于主角駕駛的太空探索車被巖石阻擋了去路,所以玩家不得不步行前往目標地點。
試玩的流程,基本可以概括為敘事驅(qū)動的“步行模擬器”。在近乎一個小時的過程中,玩家?guī)缀醵荚谒奶幾邉犹剿鞯谰吲c事物,觀看演出對話,甚至沒有遇到任何解謎要素。
游戲的核心玩法,也體現(xiàn)在了主角隨身的地圖上,她會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繪制該地的地形,并標記出在這里搜尋到的失蹤船員、機器人的編號等。
女主會在地圖上將所見的事物都標記出來
同時,玩家還能利用望遠鏡、探測器、聲吶等工具,發(fā)現(xiàn)周遭值得注意的新線索,并通過傳訊系統(tǒng)告知給對面的聯(lián)絡(luò)人“諾維克”。不過在這段試玩中,除了聲吶可以搜索宇航員的遺體外,望遠鏡與探測器都沒有顯露出“實用”價值,只有在特定位置觸發(fā)對話推進劇情的作用。
發(fā)現(xiàn)了樹枝狀的金屬,這是原著中重要的部分
既然提到了話筒對面的聯(lián)絡(luò)人,那就不得提到游戲的另一個關(guān)鍵玩法。在亞絲娜探索異星球時,她會將所見與所聞即時報告給電話另一頭,名為“諾維克”的聯(lián)絡(luò)人。
在試玩中,這個“諾維克”也是不見其人只聞其聲。根據(jù)兩人對話的走向,玩家還能通過按鍵的QTE,選擇回答的語氣與方式——也可以不回答。暫時還不知道這些選項會不會對劇情產(chǎn)生影響。
在特定時間,玩家可以在左側(cè)選擇對話
這套跟隨地圖尋找目標,帶有“即時通訊”的步行模擬玩法,讓我回憶起了幾年前的游戲《看火人》。不得不說兩款游戲不止玩法有一定相似之處,它們的節(jié)奏也都很慢。
《看火人》的護林員也是每天拿著地圖跟人打電話
在《無敵號》中,無論是攀爬、開關(guān)門等交互,角色每一個動作都需要玩家親自操作,例如開門要先長按互動,然后朝特定方向旋轉(zhuǎn)搖桿。劇情也經(jīng)常會讓玩家停留在一個場景,然后聽對講機兩頭的人進行科學(xué)相關(guān)的長篇大論,對背景故事感興趣的玩家而言,自然是代入感十足。
調(diào)查機器人所記錄的幻燈片組,了解事件的因果,這段演出的效果非常優(yōu)秀
故事的背景,也很好地調(diào)動起了玩家的好奇心。之前的探索隊員為何全部失蹤或死亡;幫助人類開拓異星的機器人又如何失去控制;古怪的行星上到底存在著怎樣未知而又神秘的生物形態(tài)?《無敵號》用短暫的試玩塑造了濃重的懸疑感,讓玩家身處未知的異星,時刻感受到一股不安定的危機感。
然而,目前試玩所展示的橋段并非完全遵照原著設(shè)定,而是存在不少改編。例如主角亞絲娜就是一個純粹的原創(chuàng)角色——原著中并不存在所謂的“女性宇航員”。實際上,《無敵號》原著后期的節(jié)奏很快,有不少宛如好萊塢大片的動作場面,后期的“對決”更是充滿想象力。在目前試玩所展示的“步行模擬”玩法下,這樣的改編如何體現(xiàn)原著中后期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隱約令人感到擔憂的。
試玩中倒是也有比較勁爆的場面
不過,在試玩Demo的結(jié)尾,游戲回到標題菜單后,右上角出現(xiàn)的一行令人在意的小字,最終令我感到一些安心——選這段話出來,說明至少制作組是“懂”萊姆的。
那是一段萊姆的小說《索拉里斯星》中的原文。
“我們只需要一面鏡子,照出一模一樣的自己,而不愿與其他世界打交道;
我們滿足于自己的世界,只是不肯接受它本來的樣子?!?/p>
萊姆這個作者,寫過好幾本人類探索異星球的故事,《索拉里斯星》《無敵號》《慘敗》《伊甸》。而這些書,背后的觀點基本上都差不多:人類連自己是個什么都沒搞明白,卻總愛去外星球搞事干啥!換句話說就是,當我們探索宇宙時,我們尋找的永遠是自己所能夠認知的部分,所謂的外星人、高級文明,只不過是我們期望中的一個完美的倒影。
在它的書里,很少有人定勝天的優(yōu)越,更多是一種對未知與未來的敬畏或反思,渺小的人類或許還沒有真正準備好接觸所謂“外面的世界”。
固然,書籍有它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但無論是在如今看來依然先進的科學(xué)構(gòu)想,還是懸疑感十足的劇情刻畫,《無敵號》依舊是科幻愛好者值得期待的佳作。它的存在就像一條古老的回聲,警告著如今的我們:人類并非萬物的尺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為符合人類的認知而存在的。
所以,無敵號到底是不是“無敵”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