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俠客風云傳》主角性格解析攻略 邪線主角的選擇

        更新時間:2022-03-26 20:42:38作者:佚名

        《俠客風云傳》主角性格解析攻略 邪線主角的選擇

          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且晃煌婕曳窒淼摹秱b客風云傳》邪線主角性格全解析,邪線主角的心路歷程是豐富的,快跟小編一起來感受下奧創(chuàng)式的正義吧!

        《俠客風云傳》主角性格解析攻略 邪線主角的選擇

          盟主線中,主角憑著一身龍傲天式的沖勁、秉承江湖最正的三觀、秒天秒地秒龍王(拿到野球拳后龍王真是用來秒的)、最終坐擁一眾美人一統(tǒng)江湖走上人生巔峰,卻始終對自己身世和父母經(jīng)歷懵懵懂懂。而邪派線中,當年恩仇被擺上桌面,主角在無人引導的情況下憑著前期各種心狠手辣所增長的悟性,最終悟出了 “只有血洗人類才能真正走向和平”的奧創(chuàng)式真理,開啟了毀天滅地至死方休的黑暗路程。在這條路上,他欺師弒兄,殺神殺佛,將過去一切恩情大義拋于腦后,最后連背后操控的玩家也不禁膽寒。然后我們才知道,當年跪舔一眾電影動漫的反派,原來真的很單純的是因為顏值。

          邪派線中有以下幾個重點問題,我想憑著自己的理解和聯(lián)想做一個不那么完整的解答。

          1.那些“心狠手辣”的劇情選項往往會加悟性,在這些中,主角究竟悟到了什么?

          其實這完全是一個作死開腦洞的分析項目啊!可以想見,為了平衡邪線最終變態(tài)的通關(guān)大決戰(zhàn),為了不讓所有人都奔著修改器去,作者大大明顯想讓邪派路線中主角變得更強練功速度更快才設置的這個梗嘛!不過拋開這些,我們就單單從性格切入。

          不管走什么線,一開始時,主角都是一個純良質(zhì)樸的好少年。最初加悟性的劇情選項莫過于杜康村的兩個問題(老乞丐那個因為沒有特別劇情體現(xiàn)性格可以忽略)。一是算命先生問主角救齊麗的原因,二是給那戶家暴人家送藥時要不要給丈夫下毒。算命先生的那個問題體現(xiàn)不了什么。私以為,“為了美女”這個選項從某些程度來看甚至要比“俠之大者”更加坦誠。如若不考慮主角的絕對質(zhì)樸絕對誠實,“俠之大者”的論調(diào)也是某些偽君子常常掛在嘴邊的利器。

          重點分析第二個支線劇情。倘若不考慮一切法律約束、僅僅秉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觀來看,“給藥中下毒”其實很符合大眾的快感和預期。很多時候,有些人可惡卻無法用律法制裁,我們往往期望能用一些非常手段使惡人得到應有的懲罰。主角下毒時亦是如此心態(tài)。他并非為殺人而殺人,殺人只是他使事物達到自己的價值觀預期而付諸的手段罷了。就像在最后,他的初衷并非為屠盡天下武林人士,而是想要達到自己所認為完美的江湖和平。唯一不同的是,在新手村,他的能力只達到偷偷下藥以拯救一小戶人家;四年之后的天龍教,他卻能翻云覆雨,影響整個武林乃至天下。

          先不急著回答問題,再看第三個影響道德悟性的劇情選項——殺不殺黃駱。主角將花瓶壓在黃駱身上,不是單單的為報私仇、出口惡氣(否則他在杜康村何必下毒),而是相信“天道好輪回”,像黃駱如此罪大惡極、卑鄙無恥之徒,自己定要“替天行道”,對此人加以嚴懲,光燒死他還不夠,還要讓他體驗痛苦以償還曾經(jīng)犯下的罪孽。

          對比后期主角的作風,可以看出很多很有意思的東西。首先,主角的善惡觀十分分明。他相信“惡人必要受到懲罰”,也熱切地追求著、身體力行著正義。注意,這里的“正義”不是某種扭曲的、以“正義”為名的變相邪惡,而是普通大眾包括所有名門正派皆認同的“正義”。在兩件劇情選項中,對任勞任怨的妻子實行家暴的丈夫是“惡”的,欺男霸女橫行鄉(xiāng)里的黃駱也是“惡”的。

          其次,邪線主角肯為自己秉持的理念堅定地付出行動——這點,在每個成大事者身上都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也預示著主角未來的不平凡。邪線主角在面對自己“非黑即白”的世界觀時,沒有如大師兄般“婆婆媽媽”的、如“女兒家”的憐憫同情,沒有我們普通人下重手時的畏懼,他認定了,于是果斷執(zhí)行。

          憐憫同情很好理解,“普通人的畏懼”需要解釋一下。對于一個不會武功、初出茅廬的平凡少年,光是觸碰律法就需要勇氣,更別說殺人了。我們有理由相信杜康村的無良丈夫是主角下手殺的第一個人。普通人面對這種情況,即使有心也不敢邁出那一步,但主角為了自己心中所秉持的正確,將毒藥投入碗中。這是一種很恐怖的執(zhí)行力,更恐怖的是,動力來自于本心。(殺手的執(zhí)行力也很強大,但他們的動力來自于對領(lǐng)導者的敬畏亦或錢財?shù)壬硗庵?,因此他們只能作為旁人的殺人機器。)

          另外,這里的“畏懼”不單單指為了信念違反規(guī)則而受到懲罰的畏懼,還指對生命的敬畏、對親手結(jié)果一個生命(尤其人命)的恐懼。從這點來看,這里的“畏懼”和“憐憫同情”有著相似的地方。許多影視作品描述過當一個從未殺過人的普通人第一次殺人后的心理斗爭,他們斗爭的不僅是違法,而且是自己內(nèi)心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復雜抗拒。在游戲中沒有反應主角的這種抗拒(咳,其實更多可能由于篇幅不夠),不能說他天生冷血,但起碼可以說明,他因為執(zhí)行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可以克服諸如此類的心理障礙。這個能力幫他后期滅逍遙谷時,連悲傷都不曾表露出來。(此情節(jié)暫且不表,待我稍后分析。)

          當然,除了這兩個情節(jié),養(yǎng)成模式下“閑逛”觸發(fā)的某些事件中,某些選項亦能降低道德。不過那些大多是見死不救諸如此類。這些情節(jié)中,主角貪生怕死,為保全自己不顧俠義已經(jīng)趨近猥瑣和茍且,想來是設計者為了臉譜化主角形象、讓邪派路線來得更加順暢?;蛘吒?,是為了督促玩家在閑逛之余好好練功、不要慫到連一些渣渣NPC都不敢打。

          言歸正傳,總結(jié)問題答案。主角究竟悟出了什么?

          在這些事件中沒有人(也無法)對主角的行為加以引導,在逍遙谷內(nèi)練功的日子里,師兄和師父也關(guān)注主角的內(nèi)心世界(二師兄不也是這么叛變的?),因而沒爹沒媽的主角只能自己通過自身經(jīng)歷自己感悟正確的行事方法,并通過問題的一次又一次解決實現(xiàn)自我認同。具體來講,通過經(jīng)歷的事件(比如上述),他越來越肯定自己心中認為的“正義”即為正義,也越來越認同自己為了達到“正義”所使用的方法。

          接著,我來牽強地解釋一下為什么正義選項加道德、邪惡選項加悟性。(這還用分析?因為如來神掌、降龍十八掌這種高大上的正派人士專用武功有道德加成啊喂!)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了邪惡選項加的悟性,在于主角越來越肯定自己的秉持的觀念和處事方法。有人可能會反駁:正義選項也在強化著主角理解的處事方法啊!不錯,主角多選擇正當手段,對自己的認同感也會加深。但,“道德”和“悟性”本身存在概念上的差別。

          字典中,“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梢钥闯觯且环N基于群體認同的“標準”,偏向于群體性、同一性。“悟性”主要指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種個人“能力”,偏向于個體性??梢哉f,“道德”越高,對眾人的認同感和自己作為群體中一份子的歸屬感就越高,從而導致一個人做出符合群體預期的行為和選擇的幾率就越大——即最終導致越來越多符合群體認同的、“正義”行為的發(fā)生。“悟性”增加而“道德”降低,使得一個人對事物的獨立思考能力增加,并越來越脫離群體觀念的束縛——即越來越離經(jīng)叛道、最終和天下為敵。

          (第一問 完)

          第二問等我再整理一下,爭取日更吧!

          謝謝各位回復。說明一下,此文不為洗白

        更多相關(guān)資訊請關(guān)注:俠客風云傳專題

          2.邪線主角的心路歷程。

          許多人吐槽邪線主角在后期變化太突兀,仿佛只是知道了真相就成了六親不認、誓要殺盡江湖人的大魔頭。固然,主角的心理變化不很清晰,但從一些蛛絲馬跡中還是可以分析出他的心路歷程。根據(jù)主角的心理變化,我將他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懵懂期,懷疑期,覺醒期。而這三個階段,恰好是他一步步知曉身世之謎和父母之仇的三個階段。

        《俠客風云傳》主角性格解析攻略 邪線主角的選擇

          先說懵懂期。

          剛開始,主角不過是一個手段狠辣卻仍然有著正常三觀的小小少年,第一個轉(zhuǎn)折來自于他的師叔,盟主線和邪派線的不同亦始于此。盟主線中,主角沒有去見師叔,使得他直到結(jié)局依舊對自己的身世不很清楚。盡管在江湖旅途中遇到許多爹娘曾識得的故人,可幸運的是,無一人說破往事,任憑單純熱血的主角快樂地遨游武林,徹底忘卻了上代人的恩怨。當主角在天龍教和大師兄并肩作戰(zhàn)時,當玄冥子不甘地倒在龍王身側(cè)時,數(shù)十年前開出的冤孽的血色花朵早已化作塵埃了。

          可惜,邪線主角選擇了玄冥子。探知真相本沒有錯,只是一旦了解這種真相,日后再也不會安心了。我將懵懂期的結(jié)束設置在主角第一次從玄冥子那里聽到關(guān)于父母的信息。從這里開始往后,直到他在破廟內(nèi)盤問瘋子,都是懷疑期。

          有一個關(guān)鍵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也直接決定了主角覺醒期的心態(tài):他造了那么多殺業(yè),究竟為了什么?

          我們把這個問題留在下一問單獨分析。這里,想先要說說我認為的邪線主角性格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也是回答這個問題至關(guān)重要的部分——一為對自己秉持觀念的信賴,二為對周遭事物的懷疑。

          從第一問的分析可看出主角一直不擇手段、堅定的遵循自己觀念中認為正確的事物。譬如,他認為杜康村家暴妻子的丈夫是“惡”的,所以在藥中下毒以維護他所認為的“正義”。因此這點略去不談。

          至于懷疑的態(tài)度,可以對比荊棘的叛逆。二師兄荊棘長期作為逍遙谷中的刺頭,通過各式各樣的形式表達著對師父和大師兄的不滿。他不滿于大師兄總掩蓋了自己的光芒、不滿于師父對自己和大師兄的不同態(tài)度,極力想掙脫逍遙谷證明自己。玄冥子恰好看中并利用了這點,最終使得荊棘反叛。可本質(zhì)上講,荊棘從未拋卻過逍遙谷。他從小在逍遙谷潛移默化習得的價值觀伴隨他上了天龍教的山寨。否則,他也不會在玄冥子使出各種下作手段的時候心生猶疑、不會面對方云華時嗤之以鼻、不會在最后大師兄和師父死時沖上前去。出走的荊棘注定會回去,他只不過需要時間明白大師兄和師父的真正用心而已。

          主角不同。他比不上荊棘從小長大在逍遙谷。滿打滿算,他僅僅呆了滿三年而已(第一年九月至第四年九月)。此處我們不談主角對師父師兄的情誼,只論逍遙谷的價值觀是否深入他的骨髓——很顯然沒有。他在第二年十月底選擇了對自己師父出言不遜的師叔,意味著他對師父并沒有完全信賴。而在第四年八月底之后天龍教的一系列事件里也能看出,他始終對玄冥子也持懷疑態(tài)度,跟隨他不過為了尋找身世答案罷了。

          自此,主角的心路歷程明朗起來。他自始至終從未信任過任何人,也沒有對任何人過分親近過。輾轉(zhuǎn)立場,漂泊四方,他只為尋找一個使自己可以一以貫之的理由。

          (第二問 完)

          二周目時用獨孤九劍加傲天神劍打邪派,最終卻因為沒有利用隊友沒有開天書而死在了最后一戰(zhàn)……這次四周目用六脈加殘花配左右開弓和唯我毒尊真是帥得一逼!起碼前期征戰(zhàn)四方基本都是兩回合結(jié)束戰(zhàn)斗!為了更這篇文章,所以也更加注意了主角的變化細節(jié),但愿下面能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清晰的呈現(xiàn)在小伙伴們的面前吧!……說句題外話,由于游戲強制退出而自己拖大根本沒存檔,導致打了半天的眾門派還要重打!因此三周目用野球拳秒了龍王,還是不敢確定六脈是否在Boss戰(zhàn)中行之有效……小伙伴們覺得六脈最后終極大決戰(zhàn)該怎么打求指教!

          3.主角造了那么多殺業(yè),究竟為了什么?

          上文提到,此問題直接決定了主角的定性。此部分會接著上文分析,補充之前并沒有完成的、關(guān)于主角心態(tài)變化的論述。

          一般會有三種答案:復仇,稱霸,和平。復仇,復的是父母之仇;稱霸,最終得到的是巔峰的權(quán)利和財富;和平,是主角自己在天龍教、面對前來討伐的正派人士說的一番話??梢牢宜姡?ldquo;復仇”是誘因,“稱霸”是手段,“和平”是口號,他真正的目的,和在杜康村下毒時一模一樣——正義。很可笑,最終十惡不赦的大魔頭所秉持的觀念竟是正義。此番所謂“正義”,不如說他一直相信因果輪回、相信一切都要付出代價——就像《復仇者聯(lián)盟2》中的奧創(chuàng)相信,人類需要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價。

          不信?待我逐步分析。

          先看復仇。

          很多小伙伴提到,非常不能理解主角對從未見過的親生父母的執(zhí)念竟然導致最后他殺了有恩于自己的師父師兄。我不想牽強地將此解釋為主角孝心滿滿,而是認為,與其將此事說成唯一的理由,不如把它歸結(jié)為一個誘因。在第二問中,我將主角的心態(tài)分成了三個階段,而越來越清晰父母之死的原因,恰恰引起了心態(tài)的質(zhì)變。舉三個關(guān)鍵點:

          1)(懵懂期轉(zhuǎn)為懷疑期)第一次接觸玄冥子時,主角對他出口污師很是憤怒,但當他一聽到有關(guān)自己的身世,盡管猶豫,還是決定跟隨玄冥子看看。

          2)第四年八月底他決定跟隨荊棘離開前,有一段他和大師兄的對話。在對話中,他固然提到“自己想要成為像小蝦米一樣的大英雄”、“提到逍遙谷卻只有大師兄的名號”等和荊棘一樣的理由,可從方括號中的心理活動可看出,他想要探究父母之死的真相,想要去父母曾經(jīng)呆過的地方看看。

          3)(懷疑期轉(zhuǎn)為覺醒期)他在天龍教后山無意聽到了玄冥子的往事,之后去破廟找瘋子,后來從昏迷的武當掌門那里進一步確定了真相,最終心態(tài)大變,自始至終是父母身死之謎引起的。此處不再贅述。

          很明顯,父母之仇是他變化的原因??蓮统鹗遣皇撬哪康?mdash;—或者說主要的、唯一的目的呢?

          在破廟剛剛盤問之后,主角是感性而憤怒的,是以他才沖上武當山頂想斃了武當掌門卓人清。最終沒有下手的原因,游戲中看似是被前來探望的大師兄和神醫(yī)所打斷。我固然可以下結(jié)論說,憑主角天下第一的武功(已經(jīng)成神了好嗎)怕什么區(qū)區(qū)大師兄和武當,但我不選擇詭辯,就姑且相信主角因為擔心自己實力不濟而退縮。但他在之后同樣沒有選擇直接殺了玄冥子,而要潛伏在玄冥子身邊直到最后爭搶天龍教教主之位。他的實力不濟么?若真如此,他怎么膽敢在最后單挑師叔?如果我是主角,若我單純想要復仇而不為其它,玄冥子作為直接的罪魁禍首,我一定選擇直接殺了他——就像《天龍八部》中的蕭峰一般,之后殺盡天下仇人,管他江湖大勢如何,我只要他們血債血償。難道憑借主角的武功,他做不到這點么?既然他可以做到,然而不選擇這么做,而是拖那么久,個中原因便很值得探究一番了。

          再看稱霸。

          在此我想將主角和龍王做一個對比。龍王只要無上權(quán)勢,一點不在乎別人死活,主角不是龍王。舉個栗子。當他隨玄冥子來到天龍教的山寨,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多么氣派”或者“我以后一定要在這里有一番作為”,而是心中感嘆“這原來就是爹娘曾經(jīng)呆過的地方”。夜叉領(lǐng)他上后山看風景,他除了驚異意外柔和的美景,還在想“爹娘恐怕曾經(jīng)也看過這番美景”。以上劇情說明,此時的主角心中存著柔情,沒有如一個真正想要走上霸道之路的獨裁者(龍王)一樣眼里只有無盡的權(quán)勢。

          收復江府和八卦門時主角說過一段想要帶領(lǐng)武林走上真正和平的話(還被二師兄覺得很有道理),先拋開和平不談,主角自己的論述體現(xiàn)了他不過是將制裁和霸權(quán)作為一種手段。這種論調(diào)是他初進天龍教時玄冥子教給他的,為的是解釋(更確切地說是掩飾)玄冥子一系列的狠辣手段。玄冥子自然不信自己的一套說辭,狠毒的真正原因不過是為了快速鏟除擋路人、得到他想要的榮華富貴和無上權(quán)力而已。

          可主角接受這種說辭了,并一以貫之的執(zhí)行下去——無論真心相信或者覺得這套說法十分漂亮。在逍遙谷的虐心劇情中,主角固然要殺死大師兄,但同時還是闡述了所謂“和平”而非稱霸的目標。在最后一戰(zhàn)中面對蜂擁而至的無數(shù)正派領(lǐng)袖,他依舊在不厭其煩的說明目標、弱化殘酷手段。難道主角也如玄冥子一樣給自己的殘忍找借口嗎?玄冥子找借口為的是說服兩位師侄替他賣命,如果主角找借口為的又是什么?維持他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除了想要別人認可他,他沒有任何理由和目的這樣做。

          綜上所述,在主角心中,稱王稱霸一統(tǒng)江湖不是一個目標,只是實現(xiàn)自己最終目的的手段而已。

          接著看和平。

          我在上文中引述了最后一戰(zhàn)中主角自己關(guān)于為什么投奔天龍教的回答。他親口說想要一個“和平”的武林,可在我看來,“和平”不過是他用來說服眾人——或者從某些層面說服自己的口號??谔柺悄脕硇麚P、說給別人聽的,因而他數(shù)次提起。至于他自己是否相信,我也不知道。

          這里的“和平”有些像儒家講的“天下大同”的味道,概念上升到了整個天下而不僅僅拘泥于個人的恩怨。在本游戲中,列舉兩個我認為真正心懷天下的人:天王和蕭遙(丐幫也算,但鑒于丐幫在無論游戲哪條線中都是一個代表傳統(tǒng)價值觀的形象,因此不提他們)。天王不同于龍王秉持“霸道”,執(zhí)著的是“王道”,并一直期盼建立一個沒有紛爭的祥和武林乃至天下(玄冥子很可能最開始就是從他這里聽到這套說辭的)。蕭遙出場不多但個性鮮明,即使沒有進入東廠線,也可看出他飽讀圣賢書、一心志向遠大、對當今朝政不滿。

          主角和他們是一類人嗎?無論在游戲開頭、還是后期少年英雄會勝利、抑或每次戰(zhàn)斗時點開人物界面出現(xiàn)的語音,都說明主角的目標是“成為像小蝦米一樣的大英雄”。小蝦米是一介江湖,因此此處的“英雄”代表“大俠”,不是天王和蕭遙這類人想要成為的“明君”或“賢相”。并非貶低主角,可私以為主角的境界達不到如蕭遙一般真正投身家國。對于主角最理想的結(jié)局,莫過于游歷各地、像一個大俠一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有時三兩好友聚在一起談笑斗酒。他的本心對朝堂無甚關(guān)心,也不適合。

          可能在這里有人會提到東廠線和“入朝為相”的結(jié)局。雖然此文重點在于分析邪線主角,不過也可以將其它線路分析一二。不要忘了進入東廠線時主角的初衷,他最開始堅持幫助蕭遙只是由于兄弟義氣,連到了杭州靈隱寺內(nèi)心還吐槽著“這下被拉下水了”。作為一個被迫參與——而不像蕭遙一開始便真心輔佐勤王 ——的人,“入朝為相”僅僅是“不得已”之后的“只能為之”。很多事情一旦選擇了便停不下來。至于選擇之后的心態(tài)變化我不在此論述了。人心都會變化,而此文的目的只是究其本源和本心。

          最后說正義——主角認為的“正義”。(吐槽一句:前面鋪墊鋪得我心好累……)

          在談論這點之前,我需要分析說明主角善惡觀的巨大變化。

          在第一問時,我詳細解析了前期劇情的兩個小細節(jié)——杜康村下毒和狠手殺黃駱——來說明主角分明的善惡觀和肯對自己秉持的善惡觀堅定不移的執(zhí)行的兩個特性。當時我提到,這時他心中的善惡觀還和主流大眾的相同,即他眼中的“惡”亦是主流價值觀所摒棄的。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他對玄冥子狠毒的行事風格不甚認同、為什么在沈瀾死時他產(chǎn)生了愧疚、懷疑等諸多復雜情緒。那么,從什么時候開始他不再憐憫弱者、不再對強硬手段抵觸——從懷疑期過渡到覺醒期后。說明白點,就是知道了爹娘死去的真相后。上文已經(jīng)說明了“復仇”是誘因。

          個人認為,父母之死的真相帶給他一個最重要的心態(tài)變化是,徹底顛覆了他十幾年來對善惡的判定。持著“非黑即白”觀念的主角無法接受曾經(jīng)信仰的 “正義”一方對自己的父母做了只有“惡人”才會做的事,而破廟瘋子提到往事的細節(jié)更加凸顯了這個事實——那些高唱仁義無私的俠義之士甚至貪婪地如瘋狗一般去搶奪圣堂之鑰、只為自己能獨吞秘寶。應該說,一根筋的主角接受不了表面看起來如圣人一樣的正道中人人性的陰暗面展露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這種陰暗面直接導致了自己父母的死,也接受不了一直相信的師叔原來告訴有關(guān)他父母之事的原來都是謊話。從此,主角看到的江湖中所有勢力都是“邪惡”和“虛偽”。既然旁人都是“邪惡”,那么非黑即白,一定有“正義”的存在。“正義”在哪里?用一句話概括,“舉世皆濁我獨清”。他以分明的善惡觀最終得出這個結(jié)論,依照他對自己所秉持的堅定不移執(zhí)行的特性,最后用“稱霸”和強硬手段對付這群“惡人”順理成章。(如此中二的少年我也是醉了啊!)

          結(jié)合上文,主角的終極理想其實是當一位主持正義的大俠,而現(xiàn)在在他眼中,除了他之外武林鮮有正義,要么就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要么就是心狠手毒的真小人,便讓他來肅清武林,還武林一個正義。自此,他欲一統(tǒng)江湖的答案明了。父母之仇需要血債血償,但比模糊的父母形象更重要——或者說在他內(nèi)心最深處更為認可的是,當他還初入江湖懵懵懂懂時就立誓要做到的:“成為像小蝦米一樣的大英雄”。

          (第三問 完)

          4.為什么邪線主角不理會自己感受到的真正江湖?

          這個問題我想了一段時間,下面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只是拋磚引玉,可能片面,可能牽強,還請各位見諒。

          “……這三年他自己接觸的些新一代才算得上真正未來的武林吧 而他從瘋子和天龍教經(jīng)歷和聽說的更像是武林的黑歷史和過去 兩者鮮明對比 自己反而更接受聽來的而不是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所以才給我奇葩的感覺”

          當主角后期在逍遙谷面對大師兄時,他心道:“大師兄,你什么都不懂。”我們?nèi)魧⑦@里的大師兄看作武林新一代的代表,此處便體現(xiàn)了他對所有如大師兄一般不知前塵往事的同代人的優(yōu)越感和使命感——可以用“眾人皆醉我獨醒”來概括。當一個人不認同一個群體時,他自然不會相信這個群體所傳達出的東西。對他來說,現(xiàn)在的他正站在事實真相的頂端俯視著這些武林新貴。

          當然,當他面對武林前輩和現(xiàn)在武林的中流砥柱時,他的心態(tài)——上文已用長篇幅分析過——是“舉世皆濁我獨清”。

          上述應該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我還想將此問題擴展開來,深入探究這種優(yōu)越感背后的武林:為何主角知道了前塵往事就會產(chǎn)生優(yōu)越感?他為何不顧及同門情誼、竟能下手殺了大師兄?游戲中的江湖究竟是怎樣的?

          1)為何主角知道了前塵往事就會產(chǎn)生優(yōu)越感?

          首先我想說明,武林新貴其實在整個江湖中是一股較小的力量,它不足以說明整個江湖的全貌。固然,年輕一代乃江湖未來,總有一天青澀的他們會接過前輩的衣缽最終統(tǒng)領(lǐng)江湖。但在游戲大背景下,既然他們還沒有走到這一步,既然武林還奉少林老方丈、武當卓人清、丐幫柯降龍等人為權(quán)威,新貴們只能依著長輩的號令行事而很難對江湖產(chǎn)生大的影響。未來很誘人,但在現(xiàn)實的權(quán)威面前,未來卻十分蒼白無力。我們產(chǎn)生“江湖都是新生力量”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過度拘泥于主角的視角。主角作為新貴中的新貴,自然不會直接和真正處于江湖權(quán)勢巔峰的人打交道。至于盟主線后期,不過是一場生死存亡、亂世紛爭的例外罷了。亂世之中出的一些少年掌權(quán)者(如盟主線)不適合拿來談論游戲大“背景”。

          既然新貴是無法預知的未來、而目睹甚至參與了所謂“黑歷史”的前輩才是關(guān)鍵,那么就不難理解主角眼中為什么只有“歷史”和“曾經(jīng)”了。那樣“黑暗”甚至無人啟齒的“曾經(jīng)”造就的“現(xiàn)在”——從主角的眼光看——也是充斥著“血腥”和“謊言”的。偌大江湖中,他的同代人懵懵懂懂渾渾噩噩,當今武林的中流砥柱試圖粉飾過去的骯臟,那么,自己作為“未來”的代表之一,也作為“過去”的遺留之一,自然會覺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而要立誓改天換地了。

          2)他為何不顧及同門情誼、竟能下手殺了大師兄?

          這個劇情是很多人包括我最為心痛也最為痛恨主角的一處。一些小伙伴留言講,主角所做的其余事自己都可以勉強理解,唯獨當看到滅師門一處時不敢相信。游戲中存在性格各異的配角,每個人都有值得動容的點,可不得不承認,大師兄谷月軒和二師兄荊棘是眾配角中最為深入人心的兩個角色。比起玩家對二師兄叛逆不懂事的一笑了之,對大師兄更多的則是心疼。無論盟主線大決戰(zhàn)中為了荊棘擋掉所有人的攻擊,還是邪線逍遙谷一戰(zhàn)時的絕不還手,都能讓作為旁觀者的我們落淚唏噓。

          論及這個問題,先來說說大師兄的人物形象。大師兄作為游戲一眾武林新貴里最遵循傳統(tǒng)價值觀的一個人物,古代最看重的“忠孝禮義廉”在他身上都有完美的體現(xiàn)。有人說,中國古代有兩大“完人”——王陽明和曾國藩,那么以我之見,《俠客風云傳》的完人非谷月軒莫屬。如此人物,可以說承載著游戲中江湖最美好一面。主角不會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對于善惡觀分明的他,在不知道父母死亡的真相前應該會將大師兄作為標桿式的人物學習。我想,倘若沒有前代人的恩怨 ——退一步講只要谷云飛沒有親手殺了主角母親,主角很可能最終會被大師兄的無私感化。可惜命運使然,竟致使兩人兵戎相見。

          我始終認為,破廟瘋子描述的“大俠谷云飛一掌震斷了夫人的心脈”對主角心態(tài)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聽到如此事實,他心道:“……殺父仇人的兒子竟是我的大師兄……我還那樣尊敬他……”這是他善惡觀改變的一個標志:“曾經(jīng)我十分尊敬的人原來不值得我尊敬”。最后在逍遙谷時,他下手有猶豫,心中有懷疑,但最終下手了。我們不分析其中心態(tài)的糾葛掙扎,但單就“下手”這個事實來看,從此主角邁過去了一道坎,完成了真正的“脫變”。

          當大師兄和師父紛紛倒下的那一刻,主角徹底否定了曾經(jīng)在師門學習到的一切符合主流大眾認知的價值觀,自此,他可以沒有絲毫猶豫的對其他人使用更毒辣的手段。之后,他在逍遙谷涼亭前對荊棘說的一番話,與其說在安慰荊棘,不如說在撫平自己現(xiàn)在和以后做任何事時愧疚的良心。他滅師門之后坦然嗎?“滅師門”這個劇情安插在這里合理嗎?人心轉(zhuǎn)變得真的如此迅速嗎?答案已經(jīng)不重要了。唯一需要理解的是,想要完成“武林霸主”和“宏圖霸業(yè)”,這個劇情是必備??绮怀鲞@一步,在天龍寨中,他面對曾經(jīng)共同舉杯對飲的傅劍寒、面對曾對其心懷兒女私情的秦紅殤、面對一眾以前或相知、或尊敬的武林人士不會下手得那般決絕。

          3)游戲中的江湖究竟是怎樣的?

          最理想的江湖中人莫過于大師兄和傅劍寒。這二人,一人身具“忠孝禮義廉”的美好品質(zhì)、擔得起大任,一人行俠仗義逍遙隨性好不快活。然而,江湖是一個魚龍混雜的社會,其中充斥著各色人士。就像“東廠線”體現(xiàn)的,在這里,所有人都是灰色的。

          想來想去,我自己很難一句話總結(jié)這個江湖。借用53樓吧友@VirgoShit 的回復:“……是一堆收保護費的和為了自己的利益結(jié)盟和斗爭的關(guān)系場。”從門派斗爭和勢力制衡的角度看,這句話總結(jié)得堪稱精準,這里不再贅述。

          但江湖有如傅劍寒一般的人物。他們率性灑脫,不拘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規(guī)矩,對酒比劍,自得其樂;也有方云華之流,只為名聲威望,將武林當作了名利場;當然,也有如沈瀾一般由于種種原因受盡苦難,遁而避世,江湖是他們的傷心地;更有那些廣大的我們連名字都不知道的蝦兵蟹將、販夫走卒,只為討口飯吃,真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借用文成公一言:“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至于是何種顏色,恐怕只有汝心才知吧!

          (正文完)

          后記:

          一部作品,一個性格固定鮮明、且作為作品中心的主角固然能得到看官更多的感性認同,可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往往將終極主角描繪得并不很突出,而是將其置于宏大的作品背景下,通過他/她的眼睛串聯(lián)起大背景下諸多事件和人物。同時,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中更多專注于主角的心路歷程。通過如此設計,才能一方面完成整個作品的世界構(gòu)造,一方面凸顯出人性的復雜曲折。

          不談多線路中主角因選擇不同而被賦予的不同個性,單就邪線中“武林霸主”和“宏圖霸業(yè)”兩個結(jié)局,由于前期選項不同“主角們”的心態(tài)亦各異。此文分析杜康村中的兩個選項,安知也有許多玩家選擇了另外選項而得到了相同結(jié)局。歸根結(jié)底,邪線本是眾多可能性之一,而這篇文章講述的也不過是一種可能性中的一個更小的可能性而已。因而,本文并非定性,只是表達一種觀點罷了。

          我的武俠情結(jié)一直很濃厚。從小學讀的第一本武俠《倚天屠龍記》,再到之后接觸到有關(guān)武俠的形形色色,對這種專屬于東方人的浪漫藝術(shù)充滿向往,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一介大俠,舞劍對酒、看盡世間繁華。而最早接觸到的這類單機游戲應是半瓶神仙醋的“金庸群俠傳2”,之后幾年苦苦尋覓未果,直到今年八月看了游戲解說逆風笑對《俠客風云傳》的實況解說,才知道原來國產(chǎn)單機武俠游戲并未消失。打過一周目又一周目,看著一張張精美的結(jié)局CG,長舒一口氣之時還有些許悵惘。正如笑笑在視頻最后一集結(jié)束時說的,武俠題材中如此精良的單機游戲,以后應是再難遇到了吧!

          我玩的游戲不多,至于如此喪心病狂的邪線也是第一次玩到,不知道這是不是單機游戲中少有的將邪派線路設計得淋漓盡致到連玩家都不忍心的一部作品。作為電腦前的我,很多時候為圖一時爽快更喜歡操控主角毀天滅地,游戲中NPC的死活并不是我考慮的范圍。畢竟,做一個符合價值預期的大俠實在無聊了些。只是在這個游戲中,玩家恐怕很難從邪線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當趨近真實的、血淋淋的殘酷擺在面前時,我們更多的是思考,思考倘若這條線路是真實世界中發(fā)生的事,主角的心態(tài)會怎樣?他這么做的原因為何?從而警醒自己避免陷入這種心態(tài)悲劇。這是此游戲設計得十分成功的一點,它讓我們確信,盡管大多數(shù)人為逃避現(xiàn)實的勞累喜歡幻想做一些離經(jīng)叛道的出格事,可本質(zhì)上我們依舊不敢也不愿違背自己的良知。

          文章發(fā)布以來,受寵若驚的,得到了眾多吧友的支持和熱烈討論,在此感謝諸位的熱情。因為留言太多,我可能沒有辦法一一回復,請小伙伴們見諒。若文章和觀點能給各位提供一絲靈感,不勝榮幸。倘若有不同觀點,敬請抒發(fā)。我很高興本貼成為一個大家討論的平臺。倘若各位還有什么問題想讓我談一談,我愿意拋磚引玉。

          不得不說左右開弓簡直不能更帥!七回合干掉天王,劍圣方丈什么的五回合完蛋!導致最后傅主角出場霸體兩回合可惜無人認親最后群攻清小怪清的實在太爽!下周目試一試情誼七劍和骨尺~

        《俠客風云傳》主角性格解析攻略 邪線主角的選擇

        更多相關(guān)資訊請關(guān)注:俠客風云傳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