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4 08:19:22作者:未知
“其上書論事詞理切直者,朕從與不從,皆當載之”的意思是:如果有人上書議政,只要言辭直率,道理中肯,有利于治國,不管我采納與否,都必須記載在史書上。這句話出自《貞觀政要》第七卷,是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修國史房玄齡所說的一句話,這句話主要表明了唐太宗的治世理念。
《貞觀政要》節(jié)選及翻譯
貞觀初,太宗謂監(jiān)修國史房玄齡曰:“比見前、后《漢史》載錄揚雄《甘泉》、《羽獵》,司馬相如《子虛》、《上林》,班固《兩都》等賦,此既文體浮華,無益勸誡,何假書之史策?其有上書論事,詞理切直,可裨于政理者,朕從與不從皆須備載。”
貞觀十一年,著作佐郎鄧隆表請編次太宗文章為集。太宗謂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則書之,足為不朽。若事不師古,亂政害物,雖有詞藻,終貽后代笑,非所須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陳后主、隋煬帝,亦大有文集,而所為多不法,宗社皆須臾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許。
翻譯:貞觀初年,唐太宗對監(jiān)修國史的官員房玄齡說:“我發(fā)現(xiàn)《漢書》、《后漢書》記錄有揚雄的《甘泉賦》、《羽獵賦》,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班固的《兩都賦》,這些文章文辭浮華,無益于對帝王的勸誡,為什么還要收錄在史書上呢?今后,如果有人上書議政,只要言辭直率,道理中肯,有利于治國,不管我采納與否,都必須記載在史書上。”
貞觀十一年,著作佐郎鄧隆上書請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編成文集。唐太宗說:“我的詔書和命令,如果有益于百姓的,史書都已經(jīng)記載了,足以流傳千古了。如果我的命令不遵循古訓(xùn),擾亂了政務(wù),即使辭藻華麗,也終將貽笑后人,這不是我所需要的。像梁武帝父子、陳后主、隋煬帝,他們都有文集傳世,可是他們的行為大都不可取,最后,社稷江山統(tǒng)統(tǒng)斷送在他們手中。君主圣明與否,關(guān)鍵在于他的品性和行為,何必一定要有文章流傳后世呢?”太宗最終不許編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