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6-17 08:47:03作者:佚名
中國央行在15天內已事實性地通過“麻辣粉”、“逆歸購”等措施3次調降了市場利率,顯然是基于當前重雜形勢的考量。
蔡江偉
記得小時候的學校里,一到節(jié)假日,就會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文藝表演。臺上翩翩起舞,臺下評委打分,通常根據規(guī)矩,總要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再均勻計算后的得分,便是各支隊伍評獎的依據。類如的規(guī)矩在許多場景都有,大家也基本認可其合理性。
昨日,某網紅經濟學家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表文章,稱當前中國扣除豬肉因素后,實際上已經處于通縮狀態(tài)。此言一出,便引發(fā)輿論的廣泛熱議,諸如“扣掉虧損就是盈利”、“淘汰窮人都是富人”等,段子如潮。實際上,這不是該經濟學家首席次發(fā)出這樣的言論,早在10月16日,該公眾號在題為《不是通脹,是通縮》的文章中,已經明確提出“拿掉豬以后都是通縮”的觀點。但當時目椽文章并沒有引發(fā)輿論的廣泛關注,而一個月后的舊事重提,終于以一句“不能為了一頭豬犧牲整個國民經濟”,引爆網絡。
關于官方公開的CPI數(shù)據,民間向來有不同的建議。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跟大家的直觀感受不符。譬如,這些年來房價大幅上漲,但CPI卻少見異動;和為何豬肉的權重如此之高,以至于坊間謔稱“二師兄”足以影響貨幣政策進而決心股市走向。后來官方有過詳細解釋,住房是采用房租而非房價口徑,而豬肉所占CPI的權重事實上已經逐漸下滑,民間的爭議和質疑也徐徐平息。官方公開的CPI數(shù)據,盡管約摸并不盡美,但目前依然是宏觀決心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依據之一。
今年二季度以來,因為非洲豬瘟等因素的影響,豬肉價格漲幅顯然,此前官方公開的數(shù)據顯示,10月份豬肉價格同比漲幅達到了101.3%,進而帶動CPI上升至3.8%的水平。從這個角度上看,豬肉的確像是那個應該被淘汰的“最高分”,也使得“拿掉豬肉就是通縮”,在字面表述上并沒有事實性缺點。但豬肉價格上漲,能否真的算成偶發(fā)因素,恐怕需要詳細考量。畢竟根據豬周期的經驗,和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目前業(yè)內最樂觀的共識,也是要到明年下半年后才干顯著恢重產能。也因此,豬肉價格高位運行恐怕還得保持一段光陰,偶發(fā)因素卻造成了中長期影響,那么宏觀決心時,恐怕就不得不加以考量。
然而現(xiàn)實往往卻是,接連而來的偶發(fā)因素,反而形成了常態(tài)。拿中國前些年在發(fā)展中遭遇的大事來說,自1997年開始,綠澍便有亞洲金融危機、全國性洪災、中美關系緊張、科網泡沫破滅、9·11事件、A股開啟熊市、非典疫情……就這些單個事件而言,個個都是偶發(fā),皆非主觀所能預料,是否在宏觀決心時,都“淘汰”為宜?再以普通人的生存案例看,上周雙十一要剁手、這周頭疼腦熱得看病、下周交際需應酬、抑或是季節(jié)突變得置衣……個人的生存預算,是否可以消除這些偶發(fā)性開支?
貨幣政策應該是一項嚴謹?shù)臎Q心。目前,各國競相降息,甚至掀起了一股負利率的熱潮,連個辭主要經濟體也躍躍欲試。譬如美國總統(tǒng)特朗屏⑼多次斥責美聯(lián)儲的貨幣政策太保守、降息動作太慢。而中國瀕臨的情景顯然更為重雜,雖然沒有調降基準利率,但中國央行在15天內已事實性地通過“麻辣粉”、“逆歸購”等措施3次調降了市場利率,顯然是基于當前重雜形勢的考量,興許也有對當前CPI數(shù)據失真予以決心修正。
固然,不論是否認同該經濟學家的觀點,都應該保障他暢所欲言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