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22 20:27:33作者:佚名
1、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屃、螭吻。2、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同時還有人把螭首、朝天吼、貔貅也列為龍子之一,通常我們所說的是第一個版本。
1、老大:囚牛(qiú'niú),龍生九子之首,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2、老二:睚眥(yá'zì),龍之二子,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好勇擅斗,嗜殺好斗,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于刀環(huán)、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
3、老三:嘲風(cháo'fēng),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
4、老四:蒲牢(pú'láo),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傳說中的龍生九子的老四,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fā)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5、老五:關于老五有兩種說法,狻猊(suān'ní),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饕餮(tāo'tiè)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撐死。后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
6、老六:赑屃(bì'xì),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7、老七:狴犴(bì'àn),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zhí)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huán)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8、老八:負屃(fù'xī),屃,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屃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9、老九: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古建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泥土燒制而成的小獸,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真有點“平步青云”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味。這些東西在老百姓眼里如兇神惡煞一般,是作威作福的象征。因此,狻猊、囚牛、獬豸、鳳、狎魚們流傳到民間,就有了俗化的名字,分別為:走投無路、趕盡殺絕、跟腚幫搗、順風打旗、坐山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