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8 23:14:09作者:未知
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制造成的,所造出的紙張質(zhì)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松散開的纖維束,一般只用于包裝。
直到東漢時期,經(jīng)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并分散成纖維狀;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而成為紙漿;第三是抄造,即讓紙漿滲水制成漿液,然后用撈紙器,使紙漿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第四是干燥,把濕紙晾干,揭下就成為了紙張。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后來,有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shù)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蔡倫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fā)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改進的造紙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