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2 13:13:01作者:未知
米洛大橋簡介
米洛大橋,坐落于法國南部,是法國連接巴黎到郎格多克海岸,甚至擴展與西班牙巴塞隆納快速公路相連的A75公路計劃的一部分,而米洛鎮(zhèn)在這段路中居「瓶頸」位置。
大橋跨越塔恩河河谷,橋下兩端為拉爾札克高原和萊偉祖高原,有另一條快速公路蜿蜒其間,全長20英里,米洛大橋通車後,這段路行車時間從3小時縮短為10分鐘。
米洛大橋的建筑特點
米洛大橋采用斜拉橋形式,為四線道,橋梁采用七個懸臂單塔單索面支撐,橫跨塔恩河(TarnRiver),橋面高270公尺,懸臂支柱最高處達343公尺,比巴黎艾菲爾鐵塔還高。
大橋總長2460米,整個結構耗費鋼材36000噸,占大橋重量的四分之一,橋墩和橋塔采用混凝土建造。
全橋共分八跨,其中,除了最南與最北兩個跨較短為204米外,其余橋跨的跨徑皆為342米。由于兩端高度不同,全橋以3%的縱坡度由南端向北端下降,而為了提升視距,橋梁設有20000米的水平曲率。
7座橋墩高度從77米到240米不等,厚度由底至頂逐漸縮減呈梯形狀,墩底斷面寬度24.5米,到橋面后寬度降為11米。
每一根橋墩都是由16個段落組成,每個段落重2,230噸,這些段落本身又是在施工現(xiàn)場以每塊60噸、4公尺寬17公尺長的構件組成。橋面頂?shù)臉蛩叨染鶠?7米。
米洛大橋是怎樣建成的?
一、建造米洛大橋引起爭議
米洛大橋建筑之初曾引起不小的爭議,擔心破壞塔恩河河谷周圍自然景致,但是佛斯特以鋼骨為主建材配合其設計功力,讓這座大橋完工後看來結構輕巧,細致卻不失堅固。
他的設計理念就是“要讓大橋看上去精巧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二、米洛大橋特別的建設方式
與一般的橋梁建設不同,工程師們?yōu)闄M跨兩座高原的MillauBridge想出了獨特的建造方式。
先將橋板和橋面部分在其它地方建好,再利用水力發(fā)動系統(tǒng)將兩部分巨大的橋面由兩面高原逐漸移動到橋墩上,最后在橋中央合攏。
佛斯特采用特制鋼材為橋面,而非混凝土,以減輕橋梁重量。施工方案采用預造法,就是先將橋面在亞爾薩斯工廠銜接成每塊32公尺寬的鋼箱構件,共2000塊,然後運到橋兩端的山谷銜接起來,緩慢的懸吊到橋面預定段上方安裝。橋梁采用白色也達到視覺上的輕量效果。
這座堪稱奇跡的大橋僅設計方案就經(jīng)過了10年的精心準備。為了保證精確性,在施工中,使用了世界最先進的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300多個小型精密反光鏡,被澆注在混凝土橋墩中,或固定在周圍的巖石上。
在施工中橋墩只要每升高4米,專家就能利用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接收感應裝置的信號,糾正可能出現(xiàn)的偏差。大橋歷時3年建后,建筑垂直誤差不超過5毫米!而它的壽命將超過120年。橋面上支撐拉索的87多米高的鋼筋水泥橋塔,巨大而笨重,不可能在橋上直接修建。
人們要先把它造好,再在橋面上鋪設軌道,一點點地挪到橋墩的正上方,這好比在270米高空移動30層的大樓。
三、米洛大橋的測試抗性
為保證大橋的抗風能力,橋面主梁結構被設計成三角形,以有效減少風的阻力。除了用計算機模擬試驗外,還進行了戶外模擬試驗。
法國氣象局專門修建了一個人工山谷,然后向這個“山谷”灌水,水里夾雜了許多小顆粒。專家通過水流顆粒的變化模擬出米約大橋所在山谷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復雜風向,從而對大橋各種建筑結構的比例不斷修改。
最終,大橋的設計可以抵御時速250千米的強風。而且,大橋的材料比普通橋的材料要輕,這使它兼具了剛性和彈性,遇到超強大風,地震或者熱脹冷縮,它會像雜技演員一樣表現(xiàn)它的超強柔韌性。
大橋建造過程中首先遇到的難題也是風。270米高的建筑受到的風力遠超出地面的建筑,當兩邊橋體還未合攏時,這一高度的橋體經(jīng)常被強風吹得劇烈搖晃。
四、米洛大橋竣工
風力達到時速70千米時,所有工作人員都要撤出現(xiàn)場。最后,施工人員用巨型鋼管搭出了幾個200多米高的臨時鐵架,托住橋身,才使得工程順利進行。大橋的金屬橋體從南北兩端緩緩向中間靠攏時,經(jīng)歷了18次嘗試才最終完成合攏。
由于大橋有熱脹冷縮效應,設計者在每段橋面連接處,尤其是在橋墩上的兩段橋面的連接處,都設置了靈活的“金屬關節(jié)”,能允許兩段橋面自由伸縮。
該橋自2001年12月動工,2004年12月14日建成,共花費3年時間完成,其高度、完工時間均創(chuàng)下世界第一。
以上關于米洛大橋的建筑特色及建造過程介紹到這里,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文章下方的標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