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6 11:26:45作者:佚名
軸心國簡介:軸心國有哪些國家?為什么叫軸心國?本文這就為你介紹:
軸心國簡介
軸心國(Axis powers),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lián)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意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占領國。
為什么叫軸心國?
名稱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與納粹德國達成協(xié)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
后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軸心國有哪些國家?
一、軸心國
德國: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國家元首:希特勒)。
意大利: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8日投降(后成立的意大利社會共和國在1943年9月23日加入,1945年4月25日投降)(國家元首:墨索里尼)。
日本: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國家元首:昭和天皇)。
二、仆從國
匈牙利: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國家元首:霍爾蒂)。
羅馬尼亞: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國家元首:米哈伊一世)。
斯洛伐克: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權)。
保加利亞: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國家元首:鮑里斯三世)。
南斯拉夫:1941年3月25日加入1941年3月27日退出(政變后被分開占領)。
克羅地亞:1941年6月15日加入(烏斯塔沙傀儡政權)。
軸心國成員和反共產國際協(xié)定的成員國需要加以區(qū)分。作為軸心國成立標志的三國公約是一個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而反共產國際協(xié)定則是一個針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合作條約,在其成員遭到第三國攻擊、或攻擊第三國時,反共產國際協(xié)定的其他成員國不需要對其宣戰(zhàn)。
法律意義上的軸心國成員只包括上述8國(南斯拉夫在加入后兩天退出)。但是歷史學家通常將反共產國際協(xié)定成員國也算作軸心國成員,雖然事實上這些國家并未加入三國公約。
軸心國形成原因
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世界)侵略擴張野心達成一致。意、德、日三國同是法西斯國家,都積極對外侵略擴張。
為了實現(xiàn)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頭指向當時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抵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fā)展,稱霸世界。
20世紀30年代后期,意、德、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相互勾結起來,結成了侵略性的的軍事政治集團。這個集團稱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軸心國的滅亡
1940年9月27日,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三國公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這個軍事集團的成員被稱為“軸心國”。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后,日本在5月25日宣布廢除三國公約。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軸心國集團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