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1 08:48:01作者:未知
盼星星,盼月亮,盼著闖王出主張,
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盡有闖王,
不當(dāng)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這是在明末崇禎年間,各地百姓擁護“李闖王”傳唱的歌謠。
李闖王名李自成,是陜西米脂人。他雖然家境很貧寒,但是人大仁大義又有勇有謀。他做過驛卒,還做過邊兵,還加入了農(nóng)民起義軍反明,還當(dāng)了起義軍的首領(lǐng)。起義軍南征北戰(zhàn),隊伍不斷壯大,有幾十萬。起義軍所向披靡,最后推翻了明王朝,那時候明朝已經(jīng)政治腐敗、經(jīng)濟崩潰、搖搖欲墜了。
起義軍建立了大順朝??墒且驗殒?zhèn)守山海關(guān)的明將也就是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guān),闖王不得不帶兵退出北京,在河南、陜西、湖北等地作戰(zhàn),以后的事就沒人知道了。
雖為一代英豪,可下場卻是這樣,后人猜測不絕,議論紛紛。有人他要么遇難,要么隱居了。
遇難說
有人說李自成在九宮山遇難?!睹魇贰返慕Y(jié)論是:“自成已死,尸朽莫辨”。依據(jù)是,當(dāng)時清朝靖遠大將軍阿濟格追擊李闖王,他給朝廷的報告上說,李自成兵力已盡,只帶20幾個親信逃進九宮山中,卻又被村民圍困,脫逃不了,只能自縊而死。等大將派人前去驗尸時,尸體已經(jīng)腐爛了,不能辨認。
另外一個根據(jù),何騰蛟——南明王朝駐湘將領(lǐng)兵部尚書,他給唐王的匯報說他的部眾已經(jīng)在九宮山下斬李自成,只是首級丟了。
但“遇難”說令人難以相信。因為李自成驍勇非常,又具雄才大略,一直是官府的死敵,可以說是南明王朝和清王朝統(tǒng)治者心目中的大患,因此他的生死絕對是重大事件。而阿濟格的報告中“尸朽莫辨”,應(yīng)屬不屬實,何騰蛟的報告也只不過是謊報戰(zhàn)功。這些只能是傳聞,不可能真有其事的。
還有一事值得一提,退居湖湘時,李自成手下還有40余萬兵馬,至少也有數(shù)萬人駐九宮山一帶,說他僅帶20名親信,明顯與事實不符。何況加入李自成真被殺,他幾十萬大軍怎么可能善罷甘休。九宮山也不可能能平靜?可事實上,那幾十萬大軍當(dāng)時很平靜,九宮山也很平靜。這就從反面證明李自成未死。
可為什么有“遇難”說,而且遇難說在民間廣泛流傳呢?這可能是李自成與其部下搞的障眼法,是一個緩兵之計。揚言李自成已死,一方面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對起義大軍的戒心,下一步可能會聯(lián)合抗清;另一方面,清王朝也會以為心腹之患已除,就會放松警惕。時機一旦成熟,起義軍還會可東山再起。
隱居說
還有“隱居說”說李自成隱居在夾山寺。
清朝初年,張瓊伯即將上任云南同知時,在他赴任的途中,游訪了石門夾山寺,與寺中方丈談古論今,頗為投緣,視為知己。他幾年后又重訪夾山寺,可寺中方丈已死。悼念時,方丈的徒弟告訴他,那方丈就是威震天下的闖王李自成。在九宮山是他的部將孫某替他死的。
澧州知州何某乾隆初年親赴夾山寺調(diào)查李自成的下落,他在寺中親眼目睹了一幅李自成的畫像,叫“奉天玉和尚”。
清末以來,在石門等地發(fā)現(xiàn)的斷碑、詩詞、出土文物上,一些尋訪李自成遺跡者也找到了與李自己成有關(guān)的痕跡,比如:“況值戎馬星落雨舊天”“金鞍玉鐙馬如龍”“徐聽三公話政猷,子門徒已數(shù)千指中興”……這些都不是和尚的口氣與心境,反而很像戎馬出身的帝王的心聲。
在石門夾山寺里,1981年奉天玉大和尚墓被發(fā)現(xiàn)。一副在瓷壇中盛著的遺骨與李自成身材相近。墓中陪葬物與闖王家鄉(xiāng)——陜西米脂縣的習(xí)俗也很相同。郭沫若先生是著名學(xué)者、歷史學(xué)家,他也不否認李自成禪隱居夾山寺的說法。
但對這一說法人們的意見也是不同的。發(fā)現(xiàn)奉天玉大和尚墓等的,有人說只能說明石門夾山寺確實有過奉天玉大和尚這個人,怎么能證明奉天玉大和尚就是李白成呢?還有人說,左眼曾受箭傷失明李自成畫像不可能像寺中的畫像那樣雙目炯炯有神,可以說奉天玉不是李自成。
也有人考證,石門夾山寺是由一座破舊的古廟裝修成的,是一座具有相當(dāng)規(guī)模、香火不絕的寺院。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奉天玉將沿門托缽化緣積累的資金全部用來建此寺,而且當(dāng)?shù)厥考澮矊λ碌慕ㄔO(shè)給予支持。大勢已去的李自成,在官府窮追不舍之時,怎能明目張膽,不顧一切到處拋頭露面為寺化緣呢?李自成隱居于夾山寺一說,因此不成定論。
李自成死于黔陽羅公山,死于辰州九宮山,死于廣西峽山,死于平陽……還有無數(shù)種說法,究竟何者為真,實在難以得出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