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0 16:22:38作者:智慧百科
東漢滅亡后,魏蜀吳各據(jù)一方,史稱“三國時期”。公元263年,魏國滅掉蜀國。公元265年,司馬炎廢了魏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316年,匈奴攻入長安,司馬鄴被廢,西晉亡。317年,司馬睿被擁戴為皇帝,史稱東晉。
南朝指自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掉皇帝,自立為皇帝,國號為“宋”后,南方相繼建立的宋、齊、梁、陳4個朝代。北朝指公元439年,北魏統(tǒng)一北方后,先后建立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和隋朝因此將南北共存時期稱為“南北朝”。
1.遷都許城
東漢王朝經(jīng)歷了黃巾起義、董卓之亂和李郭火并之后,各州郡割椐一方,官僚、豪強趁機爭城奪地,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據(jù)勢力,朝廷己經(jīng)名存實亡。
公元195年,把持朝廷大權的李傕和郭汜在長安發(fā)生火并,互相攻伐。
外戚董承和其他大臣帶著獻帝逃出長安,回到洛陽。洛陽宮殿,早己被董卓遷都時放火燒成一片廢墟。
漢獻帝到了洛陽,只好住在一個官員的破舊房子里。文武官員則搭起簡陋的草棚,遮風避雨。而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足夠的糧食充饑。
這時,曹操的勢力己逐漸壯大。他打敗了兗州的黃巾軍,不但在兗州建立了根據(jù)地,還將黃巾軍的降兵收編為“青州軍”,擴大了武裝力量,又打敗了陶謙和呂布兩個軍事集團,成為一個強大的割據(jù)勢力。
駐扎在許城(今河南許昌)的曹操得知漢獻帝的處境后,就派曹洪帶領一支人馬到洛陽去迎接漢獻帝。
董承等大臣不了解曹操企圖,拒絕曹洪接走獻帝。曹操親自到洛陽,向朝臣們說明,許城有糧,但無法運到洛陽,只好請皇上和大臣們暫時遷到那里,免受饑寒。
公元196年,曹操把漢獻帝迎到了許城,將許城改名許都,作為東漢的臨時都城。曹操自封為大將軍。從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獻帝名義發(fā)號施令。這就達到了他迎接獻帝遷都許城的目的。
許城成了都城,要長期支付大批官員和軍隊的糧食供應,也是非常困難的。
棗祗向曹操建議實行“屯田”。就是把流亡的農(nóng)民召集到許都郊外開墾荒地,農(nóng)具和牲口由官府提供,所產(chǎn)糧食,官府與農(nóng)民平分。實行屯田的命令一頒布,很快許都附近的荒地就被開墾出來了。一年下來,缺糧問題基本解決。
曹操以皇帝名義號令天下,以屯田解決軍糧供應,在許都招賢納士,舉賢任能,奠定了他成就霸業(yè)的基礎。
2.官渡之戰(zhàn)
袁紹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jù)初期實力最強大的集團,隨著曹操集團的不斷壯大,他感到曹操對他的發(fā)展是個威脅。
公元200年,袁紹決心進攻許都。他調(diào)集了10萬精兵,以顏良為大將,派沮授為監(jiān)軍,從鄴城(冀州的治所,在今河北臨漳西南)出發(fā),進兵黎陽(今河南浚縣)。
顏良渡過黃河,進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曹操派一支人馬到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佯裝渡河,將袁軍主力吸引過去,暗派一支輕騎兵突襲白馬。袁紹果然中計,包圍白馬的袁軍大將顏良被打個措手不及,全軍潰散。顏良也死于亂軍之中,白馬之圍隨之解除。
袁紹得知曹操救了白馬之圍,下令大將文丑率五六千騎兵打先鋒,全軍渡河追擊曹軍。曹操見袁軍來追,令士兵將軍卸盔甲滿地亂丟。
文丑趕到南坡,見曹兵的兵器盔甲丟的滿地都是,以為曹軍已經(jīng)慌亂逃跑,令兵士下馬撿拾丟在地上的武器。早已埋伏好的曹兵一齊沖殺出來,袁軍大敗,文丑死于非命。
一連打了兩場敗仗,損失兩員大將的袁紹帶領10萬大軍繼續(xù)進攻,一直追到官渡才扎下營寨。
曹操也在官渡布好陣勢,雙方在官渡相持。過了一個多月,袁紹的謀士許攸根據(jù)曹操缺糧難以持久的情況,建議袁紹派出一支人馬,繞過官渡,偷襲許都。袁紹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許攸在袁紹手下郁郁不得志,就連夜投奔了曹操。他把袁紹一萬多車糧食、軍械,全部存在烏巢,守將是嗜酒的淳于瓊,其防備松懈等情報統(tǒng)統(tǒng)對曹操說了,并獻計:帶一只輕騎兵去把他的糧草全部燒光,三天之內(nèi),袁軍不戰(zhàn)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