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2 08:22:34作者:智慧百科
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十三日,長安皇宮中的兩儀殿發(fā)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事件。唐太宗李世民在接見群臣完畢、百官盡退以后,留下晉王李治、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兵部尚書李勣等繼續(xù)議論政事。君臣說話之間,太宗突然從坐位上站起,情緒異常激動地對三位大臣說:“我的三個兒子和一位弟弟竟然做出這樣的事來,那我還會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說完,他放聲大哭,然后又抽出佩刀,朝自己的身上刺去??吹竭@情景,三位大臣也顧不
得什么禮了,長孫無忌趕忙上前抱住太宗,順手奪過佩刀,房玄齡也趁勢扶起太宗,說了許多勸慰的話。唐太宗慢慢地止住了哭聲,神情顯得那樣凄傷。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會做出這種唐突的行為?這和他立太子密切相關(guān)。
武德九年唐太宗即位后,立了八歲的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李承乾生于武德二年長安皇宮中的承乾殿,他的母親長孫皇后就以殿名給他取了名字。李承乾年輕時非常聰敏,很為太宗喜愛。國家的許多政務(wù)都由他決斷,太宗每次外出巡視,也讓他留守長安,代行處理國政。不料,時間一長,李承乾非但各方面不能進取,反而漸漸蛻變了,他生活奢侈,嬉戲無度。太宗對他越來越不滿。
東宮太子府中有個女樂師,長得十分美麗,能歌善舞。李承乾對她十分寵愛,給她起綽號叫“稱心”,日日和她廝混在一起。太宗知道這件事后非常生氣,派人把“稱心”殺了。李承乾把“稱心”埋在宮中,立墳頭,樹石碑,對“稱心”痛悼不已,在東宮庭院中蓋起一間房子,里面擺上“稱心”的畫像,又陳列了許多泥人泥馬,命人每天早晚祭奠,他自己也常來徘徊哭泣。從此,長時間不上朝參拜太宗。
李承乾在宮中閑得無聊,就把一百多個奴仆組織起來習(xí)歌練舞。這些仆人們像北方胡人那樣,梳起高高的發(fā)髻,穿起五顏六色的舞衣,打著鼓,敲著鑼,像巫人跳神那樣瘋狂地搖擺。李承乾還派人造了許多大銅爐和銅鼎,讓他的奴戶們偷來許多牛馬送進宮中,他親自用這些爐鼎煮牛馬肉,熟了以后,就召集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大吃大喝。吃膩了,喝煩了,李承乾又讓奴仆們穿起突厥人的衣服,梳起突厥人的發(fā)辮,披上羊皮襖,五個人擠在一個氈房中。
于是,東宮中的廬帳一座接一座,人們看了好像來到了北方的大草原。李承乾還讓奴仆們個個持戟拿槍,練習(xí)陣法。一時間,東宮里幡旗飛舞,喊殺連天,又使人覺得來到了遙遠的北方戰(zhàn)場。李承乾和仆人們住在廬帳中,吃飯時燒火烹羊,睡覺時頭腳相接。有時實在無聊,李承乾就裝做可汗死的樣子,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讓手下人號啕大哭。一次,他們正在做這種滑稽戲時,李承乾突然站起對眾人說:“如果我有天下,就帶領(lǐng)數(shù)萬騎兵跑到金城去,在阿史那思摩(突厥的可汗)手下當(dāng)一員將領(lǐng),該是多快活啊?!?/p>
李承乾的蛻變,并非太宗沒有對他管教,而是李承乾本人不可救藥。太宗為了加強對李承乾的教育,選派了許多有學(xué)問的人做太子老師。右庶子李百藥是太子比較早的老師。他針對李承乾留心典籍和愛好嬉戲的特點,寫了一篇《贊道賦》的文章,從古代儲君成敗的事跡對李承乾進行諷諫。由于李承乾毫不覺悟,兩年后李百藥不得不辭職。太宗又選中書侍郎杜正倫當(dāng)太子老師。當(dāng)時李承乾正犯腳病,不能上朝。
太宗特意囑咐杜正倫說:“太子有病不來上朝不算大事,可他不愛惜賢才卻令人擔(dān)憂。如果太子不聽教導(dǎo),可來告我?!崩畛星徊宦牰耪齻惤陶d。為了給太子施加壓力,杜正倫便用太宗的話嚇唬他。誰知李承乾上表太宗,反告了杜正倫一狀。太宗責(zé)備杜正倫說:“你怎么能在太子面前泄露我的話呢?”就這樣,杜正倫也沒有取得成功。此后,光祿大夫張玄素又當(dāng)了太子老師。鑒于李承乾久居后宮,荒廢學(xué)業(yè),張玄素便引古人“勿以小惡而不去,勿以小善而不為”的話規(guī)勸他。
不料李承乾極為反感,甚至派遣自己的戶奴,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去打張玄素,使張玄素險些喪命。于是,張玄素也不得不辭職而去。此后,太宗又以散騎常侍于志寧為太子老師。一個夏收大忙的時節(jié),李承乾不顧農(nóng)時,征調(diào)大批工匠官奴在東宮營造館舍,數(shù)月不停。于志寧對此勸諫說:“東宮是隋朝修建的,當(dāng)時的人就以為很奢侈華麗的了,怎么您還在里面營造亭臺呢?費那么多財帛,用那么多人力,這會敗德的?!?/p>
李承乾對這些話根本聽不進去,還秘密地派遣刺客張師政、紇干承基打算暗殺于志寧。他們偷偷來到于志寧住處,看見于志寧睡在茅草房中,生活很清苦,和李承乾居住的東宮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當(dāng)下受到感動,故沒忍心動手。于志寧對太子的教育也失敗了。
李承乾沿著邪路越走越遠。他不僅親小人,遠賢才,喜嬉戲、愛美色、求奢侈、厭政務(wù),而且,對嚴厲管教他的太宗也逐漸產(chǎn)生了嫉恨。李承乾制定了暗殺和政變的兩套計劃,想除掉太宗。他先派遣刺客紇干承基謀殺太宗沒有成功,于是,決定發(fā)動宮廷政變,逼迫太宗退位。參加李承乾政變密謀的心腹人物主要是漢王李元昌(即太宗的弟弟)、吏部尚書侯君集、左屯衛(wèi)中郎將李安儼、洋州(今陜西西鄉(xiāng))刺史趙節(jié)、駙馬都尉杜荷。
李元昌、侯君集受過太宗的指責(zé),心懷怨恨,所以與李承乾一拍即合,極力主張謀反。一天,這些人來到東宮李承乾寢室,用刀子各自割破手臂,再用帛蘸上血,然后把血帛燒成灰,放到酒中喝下去立誓同生死,準(zhǔn)備發(fā)動宮廷政變。貞觀十七年二月,齊王在齊州(今山東濟南)發(fā)動了叛亂。李承乾得到這個消息異常高興,他對紇干承基說:“我的住處西墻外,二十幾步就是大內(nèi),我們謀反,不是比齊王更容易嗎?”不料,齊王李勣的叛亂很快被平定,太子李承乾的陰謀也徹底暴露了。太宗把李承乾及其黨羽一網(wǎng)打盡,并命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勣、孫伏加、岑文本、馬周、褚遂良等大臣共同審理太子謀反一案。李承乾一一招供。于是,太宗決定廢李承乾為庶人,徙往黔州(今貴州彭水),李元昌賜令自盡,侯君集等全部斬首。
李承乾被廢了,誰繼位當(dāng)太子呢?太宗想到了魏王李泰。李泰是長孫皇后的次子、唐太宗的第四子、李承乾的胞弟,年幼時也非常聰明,特別喜歡詩文,長大以后,對經(jīng)籍、地理之學(xué)尤有興趣。太宗對李承乾逐漸疏遠時,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李泰。還在貞觀十年(636年)二月,太宗借口李泰喜愛文學(xué),對士大夫非常講究禮節(jié),便命在魏王府建置文學(xué)館,聽任李泰自由地選擇學(xué)士。太宗這樣做,顯然是為李泰當(dāng)太子創(chuàng)造條件。李泰手下的人對此心領(lǐng)神會,他們出謀劃策,讓李泰奏請撰著《括地志》一書。太宗大力支持,撥了許多經(jīng)費,給撰寫人優(yōu)厚的待遇?!独ǖ刂尽芬粫詈缶幊?,李泰在朝廷中獲得了好名。不僅如此,太宗對李泰的賞賜也越來越多,到貞觀十六年(642年)二月,對李泰每月的賞賜已經(jīng)超過了當(dāng)時還是太子的李承乾。
太宗這些做法助長了李泰及其僚屬們的驕橫氣焰。貞觀十七年正月,魏王府中傳出流言,說太子李承乾腳有毛病,當(dāng)廢,魏王聰明,當(dāng)立。這以后,朝中許多大臣也開始和李泰拉關(guān)系,徇私舞弊、行賄。這使當(dāng)時還沒有被廢的太子李承乾十分害怕。一天,李承乾秘密派人到玄武門上書,聲稱是李泰府上的典簽(掌管文書的小吏)為李泰請封。誰知,太宗打開奏書一看,里面寫的全是李泰罪狀。太宗知道這是李承乾搞的鬼,便召他上殿當(dāng)面斥責(zé)。李承乾辯解說:“兒臣貴為太子,還有何求?只不過求自安之計罷了。如果父皇立李泰為太子,那正是稱了他們的心愿,今后誰都可以謀取太子位了。”由于李泰與李承乾曾有過太子之爭,加之李泰也驕橫,因此許多大臣也都紛紛反對立李泰為太子。這樣,太宗又選擇了晉王李治。
李治是長孫皇后的第三子,太宗的第九子,貞觀二年(628年)六月生于長安皇宮中的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晉王。李承乾被廢以后,李泰、李治都有條件繼位東宮太子位。于是,他倆也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后來,因為李治得到了長孫無忌的支持當(dāng)了太子。原來,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兄弟,他聽說在太原發(fā)現(xiàn)一塊巨石,上面刻著“治萬吉”三個字。長孫無忌說石文顯示了上天的意志,立李治為太子天下大吉。這當(dāng)然是一種傳說和附會。實際上,長孫無忌看到李治性格軟弱,將來可以控制,而太宗也認為,有良佐輔助,太子軟弱一些無關(guān)大局。就這樣,在長孫無忌等人的堅決要求下,太宗決定立李治為太子。
貞觀十七年四月十三日,太宗與大臣們議論政事,當(dāng)說到立太子之事時觸痛了太宗,使太宗想起多少年來為立太子,為大唐社稷煞費苦心幾乎將性命斷送于苦苦培養(yǎng)起來的親生太子之手,一時激動得難以自制。當(dāng)太宗為立太子之事痛苦得要用佩刀刺自己的時候,李治就在他的身旁。長孫無忌奪過太宗手中佩刀,遞到李治手中。太宗情緒穩(wěn)定以后,大聲地說:“我要立晉王。”長孫無忌乘機回答:“謹奉詔,有不同政見者,臣請斬之。”于是,立李治為太子的事情就這樣決定下來。貞觀二十年唐太宗死后,李治即皇帝位。他就是歷史上的唐高宗(649年—683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