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30 17:22:38作者:智慧百科
歷史拐點漢匈之戰(zhàn)簡介
漢匈百年戰(zhàn)爭又稱漢匈戰(zhàn)爭,是指西漢初年,對匈奴的一系列戰(zhàn)役,雙方各有勝負(fù),前后歷經(jīng)130余年。此一期間漢朝與匈奴的關(guān)系是以和親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互相存在。
雖然這場戰(zhàn)爭使雙方國力同時衰落,但對人口不多,經(jīng)濟基礎(chǔ)薄弱的匈奴來說,影響更大。
漢匈之戰(zhàn)背景
一、匈奴擴張
秦漢之際,北方匈奴頭曼單于的太子冒頓王子以鳴鏑射殺愛妻善馬的手段訓(xùn)練出一支強大的草原騎兵。因頭曼單于偏愛少子欲廢冒頓太子之位,故冒頓先其一步殺父自立。
冒頓即位之后,先是東破東胡,隨后西擊月氏,定樓蘭、烏孫、呼揭等西域二十六國,南并樓煩王、白羊河南王,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將北方草原眾多部落統(tǒng)而為一。
此外,他還建立了一套上至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下至二十四長的完整的政治軍事管理體系。在這一系列征伐戰(zhàn)爭和強有力的改革措施之后,匈奴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游牧王朝。
而在匈奴祖先淳維到頭曼的一千多年間,匈奴的疆域時大時小,一直到冒頓單于時期匈奴擁有控弦之士三十萬,勢力空前強大。就在北方夷人完全服從于匈奴單于的統(tǒng)治之后,早已對南方中原虎視眈眈的匈奴開始與南方的中國為敵。
二、中原凋敝
在北方匈奴逐漸強大崛起之時,秦二世悉延始皇帝“剛毅戾深”之法,而邊事不靖,戍守漕運勞苦致使賦斂無度,又復(fù)興土木之作,加之盡誅手足濫殺臣僚,奢靡享樂不問朝政,以故下自黔首上至朝臣皆離心離德。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陳勝、吳廣于大澤鄉(xiāng)起義。隨后,諸侯叛秦,楚漢相爭。燃燒了數(shù)百年的戰(zhàn)火短暫的熄滅了十三年后,中原王朝再一次陷入動蕩之中:人口銳減物價飛漲,生靈涂炭滿目瘡痍,出現(xiàn)了“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shù)”,“人相食”的慘劇。
此外,剛剛平定中原的劉氏王朝,還面對著不斷的內(nèi)部爭斗。在楚漢之爭時,為了聯(lián)合多方力量共同對抗項羽,劉邦曾經(jīng)分封了七位異姓王,即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這些異姓王勢力強大,擁兵自重,屢有造反,威脅著王權(quán)。
與此同時,戍守邊境的將士離關(guān)而去,匈奴便乘隙渡黃河而南下,以中原疲敝無暇北顧之便,復(fù)奪蒙恬所爭之地,與漢塞接壤,時而侵犯漢地。
漢匈之戰(zhàn)的過程
一、第一階段
1、平城首戰(zhàn)
交戰(zhàn)時間:漢高帝六年(前201年)秋至七年(前200年)冬。
會戰(zhàn)地點:馬邑、太原、銅鞮、晉陽、離石、樓煩西北、平城、白登。
參戰(zhàn)將領(lǐng):劉邦、陳平;冒頓、韓王信、左賢王、右賢王、王喜、曼丘臣、王黃、趙利。
(1)兵圍馬邑 韓王策反
漢高帝六年(前201年)秋九月,冒頓單于引兵南下,圍攻韓王信于馬邑城。韓王信數(shù)次派遣使者向匈奴求和。其后漢朝發(fā)兵救援韓王信,劉邦又因韓王信曾多次向匈奴派遣使者而懷疑其有二心,便使人責(zé)備韓王信。
韓王信害怕因此而被誅殺,于是與匈奴約定共同攻打漢朝,將代國都城馬邑城交出投降匈奴。匈奴得韓王信,于是引兵南逾句注,攻打太原城。
(2)高帝親征 乘勝追擊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冬,劉邦親率32萬大軍北上迎擊匈奴。在銅鞮擊敗韓王信,斬殺其將王喜。韓王信逃奔匈奴,他的部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人擁立趙王的后代趙利為王,收集殘兵,與韓王信及冒頓單于商議一齊攻打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