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僅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11-26 12:08:33作者:智慧百科
一、無處不在的熊孩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碰到熊孩子的經(jīng)歷。轉角遇見熊孩子——這是古往今來誰都無法避免的頭疼問題,就連體恤百姓、憂國憂民的詩圣杜甫也曾在知命之年遭遇熊孩子的惡作劇,惹得老杜大聲訴苦。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中,杜甫便記錄下了遭熊孩子戲弄的場景: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杜甫在詩中寫了什么呢?他說道:八月里的一場秋風,把我屋頂上的三層茅草刮走了。它們沿著江河,被吹到了對岸,一些高高地掛在了樹上,另一些則飄落到了池塘和洼地里......就在這個時候,南村的一群熊孩子居然忍心欺負我這個老頭兒,當著我的面兒把茅草抱走跑了,干出了如盜賊一般的事情。眼看馬上就要下雨了,我急得沖著這幫孩子叫喊著:快還給我,快還給我!結果,喊了半天,口干舌燥,也沒能要回來,我只好倚著拐杖獨自嘆息.......
如此說來,熊孩子的問題的確是一個千古難題,缺乏教養(yǎng)的熊孩子在古代也一樣存在。然而,孩子并非生來性惡,只因他們在幼年時期缺乏正確的教育與引導,沒有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與習慣,才漸漸變得目無尊長、頑皮賴骨、不軌不物。
二、以詩化人,以詩養(yǎng)德
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意思是說,《詩》可以激發(fā)人的情志,觀察世間萬物、人情風俗,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還可以抒發(fā)心中的不平與怨氣。不僅如此,學《詩》能讓我們懂得如何侍奉父母、忠于國君,同時還可以增長見聞,知道許多鳥獸草木的名稱??鬃訉Α对娊?jīng)》的評價同樣也能運用到文學體裁的“詩”的意義中來。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文學體裁,“詩”因其社會功能,肩負著啟蒙與教育的意義,與此同時,詩歌獨有的字數(shù)和韻律特色使其成為了孩子最容易學習與記憶的文學樣式。對于孩子來說,詩是最好的啟蒙讀物,優(yōu)秀的兒童詩宛若天籟之音,長久滋潤著孩子的心靈。正如呂坤在《演小兒語·序》中所云:“童時習之,可為終身體認。”
雖然,古代并未有明確的兒童詩概念,但早有許多易于孩童持誦的蒙學讀物,多以韻文的形式,每三字、四字一組,像一首詩一樣,通俗押韻,朗朗上口。其中,《弟子規(guī)》便是一部經(jīng)典的三言韻文,對孩子的立行坐臥、著衣飲食、事親敬長、灑掃應對等多個日常方面做出了示范,引導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品性與習慣。
如個人行為規(guī)范:
如長幼之道規(guī)范:
如待人處事規(guī)范:
《弟子規(guī)》篇幅不長,卻幾乎總括了孩子生活的全部領域,結合具體小事引導孩子端正行為,如詩一般,富有韻律、節(jié)奏明朗,既簡潔又合乎傳統(tǒng)道德的要求,孩子們從小傳唱,銘記不忘。
三、簡單直白的幼兒詩
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有意識地為兒童寫詩的文人鮮有。但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人”的發(fā)現(xiàn)、“兒童”的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作家關注到兒童群體,開始為孩子寫詩:魯迅、周作人、胡適、鄭振鐸、郭沫若、劉半農(nóng)、朱自清、葉圣陶、冰心等,“以兒童為本位”的兒童文學漸漸蓬勃起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我們加入到兒童隊伍里去成為一員,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誠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給孩子寫詩,須得熟知孩子的心理與思想,不應是蹲下來故作小兒的討俏姿態(tài),而應是發(fā)自內(nèi)心,在情感上與孩子息息相通,發(fā)生共振。不僅如此,給孩子的詩,還應注意到不同生長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語言和認知發(fā)展。其中,幼兒詩更應以簡單、直白的語言,生動、具體的形象,短小、精煉的篇幅呈現(xiàn)出來,從小為孩子樹立優(yōu)良的品行與價值觀,引導他們健康向上成長。
今天,小編搜集和梳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幼兒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與他人方面
《我和小麗》
我借一只蠟筆,
用完還給小麗。
我說:“謝謝你!”
她說:“別客氣!”
在操場上跑跑,
我踩了小麗腳。
我說:“對不起!”
她說:“沒關系!”
——王代紅,《幼兒歌謠400首》,1984
《采蘑菇》
鮮蘑菇,
采回家,
香的給媽媽,
大的給爸爸,
小的自己吃,
全家笑哈哈。
——佚名,《娃娃畫報》,1981
《小板凳》
小板凳,
真聽話,
和我一起等媽媽。
媽媽下班回來了,
我請媽媽快坐下。
——再耕,《365夜兒歌》,1983
人與社會方面
《紅綠燈》
哥哥走,
我也走,
我和哥哥手拉手;
手拉手,
慢慢走,
一走走到馬路口,
看見紅燈停一停,
看見綠燈開步走。
——皮作玖,《兒歌三百首》,1983
《有禮的魚兒》
玻璃水匣中,
小小魚兒游。
看它們——
向左又向右,
會沉又會浮,
大家很有禮,
不碰也不扭。
——含真,《小朋友》,1935
《霧》
清早發(fā)大霧,
白煙層層迷大路;
前面景物不清楚,
到校方向也模糊。
朋友請漫步!
不要跑來撞痛我。
——佚名
人與自然方面
《保護栽的樹》
割草留樹,
房子有得住。
砍樹如草,
板凳無處找。
——陶行知,1931
《各有各的美麗》
春風起,
樹木穿青衣;
秋風起,
樹木穿紅衣。
青衣,紅衣,
各有各的美麗!
——景秋
《她想》
誰給我穿美麗的衣?
誰給我吃雪白的米?
若不是農(nóng)夫們——
種出棉麻和谷米,
我怎能有食有衣!
——君素
詩是聽覺的文字,是孩子從小親近的文學體裁。在詩的情韻中播撒美德的種子,那些優(yōu)秀的作品將會留存在他們記憶深處,深深影響著他們的一生。
四、正邦說幼兒德育作品征集活動
兒童詩是“閃光的語言的珍珠”,而幼兒詩則“能在更深的一個層次上,以詩的感情、詩的形象、詩的意境、詩的語言來啟迪孩子的心智,開闊他們情感的領域,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詩的啟發(fā)與引導,希望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詩人能加入為孩子寫詩的陣列,一起為孩子健康成長獻一份力。
由深圳市正邦公益基金會與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舉辦的“正邦說”幼兒德育作品征集活動,為廣大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提供創(chuàng)作平臺,面向全社會為0-6歲幼兒征集優(yōu)秀的詩詞、歌謠、繪本、動畫片、游戲、明德精言六類作品,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和權威人士參與評審交流活動,并對各類優(yōu)秀作品予以創(chuàng)作資助與傳播支持。
獲評“年度杰出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將獲得“正邦助創(chuàng)金”人民幣50萬元+“明德傳播費”人民幣50萬元,共計100萬元人民幣。
獲評“年度佳作提名”的創(chuàng)作者,將獲得“正邦助創(chuàng)金”人民幣10萬元。
作品要求:
1. 創(chuàng)作對象:專為0-6歲幼兒創(chuàng)作,作品可側重針對0-3歲或4-6歲幼兒。
2. 主題、內(nèi)容要求:
(1)德育主題:應與“幼兒德育”直接相關,能引導0-6歲幼兒理解并養(yǎng)成美好品德與行為,為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人格基礎。建議重點圍繞以下方面進行創(chuàng)作:
● 人與他人方面:懂感恩、講禮貌、誠實守信、團結友愛、尊重他人、關愛弱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等。
●人與社會方面:遵守公共秩序、遵守餐桌禮儀、不插隊、不破壞公物、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嘩、不隨便動別人的東西等。
●人與自然方面:節(jié)約用水、珍惜糧食、保護動物、愛護草木等。
(2)幼兒內(nèi)容:應選取0-6歲幼兒易于理解的內(nèi)容,并配以清晰的敘事、直觀的呈現(xiàn),毋需成人講解,幼兒也可順利接受作品中的德育指引。
-READ MORE-
正式啟動丨“正邦說”幼兒德育作品征集交流活動
報名“正邦說”,看這篇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