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H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07-12 12:05:42作者:未知
“只要孩子能上公辦園,連夜排隊都值得”
“公俏民貴”供需矛盾較突出
“秋季的招生已經(jīng)滿額了,家長需求很旺盛。 ”7月6日上午,記者問起招生情況,合肥幼教集團鶴琴幼兒園園長費廣萍如是說。
合肥幼教集團鶴琴幼兒園是一所公辦幼兒園,位于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七里塘社區(qū)興華苑小區(qū)旁邊,周邊人口密度較大,適齡入園幼兒也多。費廣萍介紹,幼兒園于2019年7月正式啟用,啟用前,園方曾對周邊小區(qū)進行摸排,有730多名適齡幼兒有入園需求,最終僅接收223名幼兒入園,“雖然園方很希望能盡可能滿足家長、孩子的入園需求,但供給不足”。
記者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家長在孩子入園時,大都首選公辦園。 “只要孩子能上公辦園,連夜排隊都值得。 ”合肥市民杜女士告訴記者,她有2個孩子,上的都是公辦園。
據(jù) 《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情況》,全省共有獨立設置幼兒園11478所,其中公辦園僅占46.7%。由于公辦園學位不足,家長又期望孩子能上公辦園,由此導致了“入園難”。
在費廣萍看來,“入園難”實際上是“入優(yōu)質園難”問題。一方面公辦幼兒園不足,孩子進不去;另一方面民辦優(yōu)質園價格太高,家長不愿進,“與公辦園一學期2000元左右的保育費相比,普通民辦園動輒一學期保育費上萬元,家長們自然會選擇價格便宜、質量又高的公辦幼兒園。 ”
“公俏民貴”,“入園難”問題依舊待解。省教育廳廳長趙振華表示,我省將結合出臺的《安心托幼行動方案》,優(yōu)化幼兒園布局、補足配齊公辦幼兒園學位、支持民辦幼兒園普惠發(fā)展,穩(wěn)步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
“除了缺少經(jīng)費保障,師資不足是學前教育普惠建設中面臨的困難”
“缺資少師”發(fā)展短板待補齊
一個學期結束了,淮南市潘集區(qū)架河鎮(zhèn)中心幼兒園園長王莉卻并不能放松。困擾她的是,幼兒園“不斷上漲的運營成本”和“貸款發(fā)放的人員工資”。
架河鎮(zhèn)中心幼兒園是一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已經(jīng)開辦近10年,每學期保育費1800元。由于價格親民,深受周邊孩子家長歡迎。但是,運營成本的不斷增加讓王莉暗暗叫苦。
“由于是普惠性民辦園,收費基本上和公辦園差不多少,但需要支持的項目更多。 ”王莉告訴記者,園里有22名工作人員,其中教師16名,每年人工開支、運營費用都需要在50萬元左右,有時候入不敷出,“前些日子,我還貸款幾萬元為老師發(fā)放工資。 ”
早在2019年,省財政廳、省教育廳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建立普惠性民辦園補助制度的通知》,從2020年春季學期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財政補助標準為市本級 (市轄區(qū)、不含縣改區(qū))不低于300元/生·年,其他縣(市、區(qū))不低于200元/生·年,由各市、縣(區(qū))結合實際自行確定所屬普惠性民辦園財政補助標準。
不少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反映,針對普惠性民辦園的支持政策相對較少,且難以落實。 “至今,我們只收到2021年財政補助,且實發(fā)補助與按照政策的應享有的補助有差別,在補助申請時,發(fā)放手續(xù)也十分繁瑣。 ”皖北某市幼兒園園長說。
“除了缺少經(jīng)費保障,師資不足是學前教育普惠建設中面臨的困難”。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稱,2021年全國幼師缺口達52萬人。按照2013年教育部印發(fā)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全日制幼兒園的教職工與幼兒的比例需達1∶5至1∶7,但記者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不少地方很難達到相應比例。“16名教師,其中有9名是當?shù)氐膶殝專瑑H4名有幼師資格證。工資低、待遇差,很難招到合適的幼師。 ”王莉說。
“長期以來,地方對學前教育的不夠重視,導致基礎弱,尤其農村地區(qū)更是如此。 ”潘集區(qū)教育局基教科科長曹廣全認為,亟需加強農村學前教育投入力度,補齊普惠園建設中的短板。
“要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教師補充和待遇保障機制”
扶持“普惠”加大供給解難題
我省正在實施的《安心托幼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將新增公辦學位9.9萬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7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不低于90%。
“之前,小區(qū)附近沒有幼兒園,最近的幼兒園也在3公里之外,來回接送很不方便。如今,孩子能就近入園了。 ”7月8日上午,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磨店家園同德苑小區(qū)業(yè)主劉先生說。為緩解轄區(qū)居民 “入園難”,新站區(qū)創(chuàng)新“國企辦園”體制,于 2021年 7月組建了合肥新鑫幼兒教育有限公司。同年9月,首批華潤萬橡府、同德苑2所“國企公辦園”正式開園,滿足近230名幼兒入園需求。
長期關注學前教育的專家認為,長期以來,學前教育的基礎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視,相關部門過于強調非義務性。類似“社會為主、公辦示范”的辦園思路,將舉辦學前教育的主要責任推向社會力量和市場,由此導致政府投入嚴重不足。
今年3月,省教育廳等九部門印發(fā)《安徽省“十四五”學前教育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其中一項是“鼓勵支持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軍隊、街道、農村集體舉辦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
在合肥新鑫幼教集團副總經(jīng)理韓瑾看來,國企集團化辦園在堅持公辦屬性下,能夠發(fā)揮企業(yè)“機動靈活”的優(yōu)勢,釋放辦學活力。比如國企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用人制度,有助于破解當前的幼師缺口和編制難題。她建議:“要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教師補充和待遇保障機制,加強幼兒教師人才校企合作培養(yǎng)支持力度,擴大優(yōu)質幼師的供給。 ”
在重視公辦園建設的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普惠性民辦園對促進幼有所育、幼有優(yōu)育的作用不可或缺。王莉認為,應建立穩(wěn)定長效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機制,落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辦學用地、稅收優(yōu)惠、費用減免、教師培訓、職稱評定、評先評優(yōu)、幼兒資助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享受同等待遇。
來源: 安徽日報 作者: 李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