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行情交易界面如何看指標?
2023-02-13
更新時間:2023-02-08 18:08:13作者:智慧百科
(文/潘昱辰 編輯/周遠方)技術路徑的爭議,一直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過程。除純電動和混動的爭議外,混動本身的技術路徑也一直是業(yè)界討論的熱點。
2月7日,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CEO)李想發(fā)布微博:“如果汽車銷量前三的比亞迪、吉利、長安都開始使用增程電動,某企業(yè)關于增程落后的營銷規(guī)劃可以停止了,省點錢干正事吧?!?/p>
他進一步解釋稱自己并非針對比亞迪,因為比亞迪“沒有貶低過任何技術路線,是我們最尊重的企業(yè)”。此前,李想曾通過微博提問比亞迪“百萬級車型”仰望U8的動力結構是并聯還是串聯。李想認為,綜合平順性和能耗兩個關鍵要素,前驅適合并聯;而四驅和后驅,串聯都是更好的選擇。
盡管李想沒有點名營銷“增程落后”的某企業(yè)是哪家,不少網友認為,李想暗指的企業(yè)是長城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李想在微博中特意強調,比亞迪、吉利、長安為銷量前三;但就在一年前,自主品牌銷量前三還是吉利、長安和長城。
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事件的原委還要追溯至2022年7月,正值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增程式車型AITO問界M7上市,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曾稱增程式不夠先進是“胡扯”,效率比燃油車更高。
此言一出,時任長城魏牌CEO李瑞峰連發(fā)數條微博批判,稱“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yè)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并帶上了#智能DHT是全球更好的新能源技術##余承東稱增程車不夠先進是胡扯# 等標簽以引發(fā)網友討論。
盡管李瑞峰針對的是華為問界與余承東,但也“誤傷”了同樣應用增程式技術的理想。李想當即在同年8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回擊稱,增程式汽車是“加了增程器的電動車”,PHEV是“加了電池的燃油車”,兩者有本質區(qū)別: “如果這都搞不明白,我不相信他們能做好產品?!?/p>
他還表示,往后5年增程式仍舊是SUV最佳解決方案。
雖然李想并未直接點名長城,但李瑞峰卻不甘示弱,將矛頭轉向李想。在他看來,增程式的本質是“串聯式插電混動”,而長城DHT本質是“串并聯插電混動”:“說增程是一輛電動車,PHEV是一輛燃油車,這是對新能源產品的極大諷刺,什么邏輯呢”,并附上#李想回應增程式技術落后#的標簽。
飽受爭議的“取巧”技術
那么,增程式為何被長城汽車和李瑞峰們視為“落后技術”呢?如果增程式真的不夠先進,理想、問界等新興品牌又為何執(zhí)著于應用這項技術呢?
根據工信部2017年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yè)及產品準入管理規(guī)定》,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包括增程式汽車。但與一般PHEV相比,增程式系統的發(fā)動機不能直接驅動汽車行駛,而是以增程器的身份為電機供電,再由電機驅動汽車行駛。由于采用串聯式布局,增程式系統的結構相較串并聯結構更為簡單,成本也更低。
而與純電動車相比,增程式汽車對電池容量的需求不大。以理想ONE為例,其電量僅為40.5kWh,純電動續(xù)航里程不到200km,但在增程器的加持下,綜合續(xù)航里程可超過1000km。由于電池成本在電動車總成本中占比最高,增程式車型相較同級純電動車可以大幅削減成本。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汽車工程師朱玉龍曾表示,在30萬元左右的車型中,80-120kWh電池系統均價在10萬元以上,約占物料成本的40%以上;而增程式系統采用30-40kWh電池,物料成本在4萬元左右,僅占總物料成本的20%。
根據理想汽車財報,在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汽車毛利率一度超過20%,即使在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的第三季度,其汽車毛利率依舊達到12%。
然而,增程式技術本身也存在明顯短板。朱玉龍指出,增程式汽車發(fā)動機不直接驅動汽車,會造成一部分功率浪費,在長途行駛或虧電狀態(tài)時,主要由發(fā)動機產生電力,這時所需油耗反而較高,也成為李瑞峰等人批評“技術落后”的話柄。
因而有業(yè)內人士認為,理想汽車采用增程式系統,實際是一種取巧的產品策略:相較燃油車有節(jié)油優(yōu)勢,相較純電動車有續(xù)航優(yōu)勢,相較一般PHEV又有成本優(yōu)勢,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從而得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網絡論戰(zhàn)實為營銷?
事實上,這不是李想第一次因增程式爭議在網上“開炮”。更早之前的2020年,時任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增程式是“過時的技術”,李想不甘示弱,公開邀請媒體測試對比理想ONE和奧迪Q7 PHEV,“用數據說話”。一年后,馮思翰離開大眾中國。李想隨即發(fā)布同期新車上險量,稱理想ONE的上險量已超過大眾全系中大型SUV之和。
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無論是之前李想“硬懟”馮思涵、李瑞峰“開撕”余承東,還是此番李想舊事重提,為增程式發(fā)難“某企業(yè)”,都是借機為即將上市的自家混動產品和混動技術造勢。
就在李瑞峰抨擊增程式后不久,2022年7月,魏牌拿鐵DHT-PHEV宣告上市;一個月后,李瑞峰卸任魏牌CEO,升任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CGO)。不過,拿鐵DHT-PHEV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自去年下半年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僅1萬輛出頭。為挽回頹勢,今年第一季度,長城魏牌還將推出尺寸更大的六座SUV魏牌藍山DHT-PHEV。
而在李想回擊“增程式落后”的第二天,理想最新車型L7也將正式發(fā)布。新車為五座SUV,定位低于去年開啟交付的L9和L8,同樣采用增程式動力。
理想L7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此前李想曾在回應與問界車型的對比時直言:“銷量少的產品沒資格成為別人的競品?!倍袌龇答?,也成為他連續(xù)“懟人”的最大底氣所在。
在過去的2022年,全系增程式的理想累計交付汽車13.32萬輛,同比增長47.2%,在插電混動汽車市場僅次于比亞迪位列第二。作為對比,問界去年交付量為7.5萬輛,而長城魏牌全系車型銷量僅為3.6萬輛。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插電混動乘用車銷量為142萬輛,同比增長160%,增速顯著高于同期純電動車。目前,除理想和問界外,包括李想提及的吉利和長安,以及東風嵐圖等品牌均已推出增程式車型??梢?,無論增程式技術是否先進,混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已是不爭的現實。
不過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車企扎堆做包括增程式在內的混動車,實際是不得已為之。朱玉龍指出,插混熱銷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動力總成成本居高不下,但要消化這些成本,則至少需要2年時間實現產業(yè)鏈上下游的匹配。
他預計,新能源車市場變化至少在2025年后,屆時隨著電池成本下降以及充電設施普及,增程式車型銷量也會逐步下降,最后回歸純電動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