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7 11:27:01作者:未知
峨眉山之所以成為佛教圣地,原因在于這里有一座萬年寺。萬年寺創(chuàng)建于晉,最初名叫普賢寺,唐時改名為白水寺,宋時又稱作白水普賢寺。明朝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重新修建的白水普賢寺竣工,竣工這天正好碰到明神宗母親七十圣誕,為了給太后祝壽,明神宗立即將白水普賢寺改名為“圣壽萬年寺”,此后雖然多次被毀又多次被重建,但卻再未改過名字。
萬年寺位列峨眉山八大著名寺廟之首,在它的大殿內(nèi)供了些什么佛?這些佛的身后又有著怎樣的動人傳說?
在了解萬年寺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和隱藏其間的動人傳說之前,人們首先想要知道:佛教圣地的大殿內(nèi)都安放哪些佛教圣人?這些佛教圣人背后都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萬年寺的巍峨寶殿內(nèi)所供阿彌陀佛銅像,為明嘉靖年間鑄造。彌勒是梵語的音譯,彌勒為姓,意譯慈氏,字阿逸多,義為無能勝。傳說這個彌勒菩薩的經(jīng)歷非同尋常,他出生在南天竺(印度)婆羅門家里,生來相貌莊嚴,聰慧異常。
按印度的習慣,生了孩子要請相師看相,當相師為彌勒菩薩看相后,驚異地說:“這個孩子具有完全的輪王相,長大以后必然要成為轉(zhuǎn)輪圣王?!边@話很快傳到國王耳朵里面,滿朝文武惶恐異常,擔心國內(nèi)要發(fā)生政變。急急忙忙想要搜尋到這個孩子,然后殺掉。孩子的父親預(yù)感到大禍臨頭,馬上將他藏匿在他的舅舅家中,舅母擔心他的災(zāi)禍還不能避免,立即要求他出家去修習佛法。
由于彌勒從小生活在經(jīng)濟富裕的貴族家庭中,所以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愛裝扮自己。如國王將一件金縷袈裟供獻給佛,佛將它賜給各位比丘,各位比丘看到這般華麗的袈裟,誰都不敢要,唯獨彌勒坦然接受了這件袈裟,并天天穿在身上,到處討飯吃,這便引起一些比丘的議論,他聽到這些議論后根本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彌勒成佛的歷史,比釋迦牟尼資格要老得多,但他因為喜好郊游,愛吃穿,而重視慧眼、勇猛精進卻不如釋迦。彌勒出家后,不與小乘比丘為伍,而與文殊、普賢、觀音、大勢至等大菩薩同事,所以在大乘法會上,彌勒都占有重要的席位。釋迦牟尼在他的眾弟子中,對彌勒總是另眼看待,他選擇彌勒做接班人,予以授記,次當作佛,這件事甚至引起一些比丘的非議。由于彌勒佛的特殊地位,因此凡是佛教圣地一般都供奉著彌勒佛銅像,以此倡導(dǎo)彌勒佛善待世間萬事萬物的精神。
萬年寺的后殿是一尊韋馱彩繪泥塑像。為什么要在后殿安放這尊韋馱彩繪泥塑像呢?他有怎樣的作用呢?原來韋馱天將是南方神將之一,是四天王及三十二將的主位。他身穿堅固甲胄,兩手捧持寶劍,現(xiàn)出勇猛威武的形象。受佛令,完成教法外護大任,統(tǒng)率東、南、西三洲,利生化益、救濟一切眾生是他的誓愿。我國自古以來,凡建寺廟的場所,須先安奉此神像,以表彰他護法的公德。
萬年寺最為核心的便是大雄寶殿,殿內(nèi)有三尊銅像,為“三身”佛,每尊高3.85米,銅鑄敷金,嘉靖年間別傳和尚籌鑄。左右兩廂供十八羅漢。大雄寶殿中為什么供著“三身”佛呢?這個“三身”佛又是什么?它們有著怎樣的寓意?要揭開這個謎團首先要知道佛是誰。佛教中所說的佛一般是指其始祖釋迦牟尼,他姓喬達摩,名悉達多,是當時北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在今尼泊爾南部)凈飯王的太子。
29歲(一說19歲)時,他有感于人世間生、老、病、死各種苦惱,悟知世間一切無常,又對當時的婆羅門教不滿,便舍棄王族生活,決意擺脫塵俗的糾纏,出家修道。他在80歲的時候去世,遺體被火化,在火化后的灰燼中得到一些佛骨舍利子,被分給8個國家建舍利塔供奉,他身前所說的佛法,被弟子們整理成經(jīng)、律、論三藏?!叭怼狈鹨喾Q“三佛”,指三種佛身,即釋迦牟尼的三種形象:“法身佛”、“報身佛”、“應(yīng)身佛”,依次被稱作“毗盧遮那”(佛的本身的意思)、“盧舍那”(光明遍照的意思)、“變化身”(相互呼應(yīng)靈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