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19 15:22:39作者:智慧百科
始皇帝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筑長城,修直道,開靈渠,又焚詩書,坑術(shù)士,行法治;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始皇清除了一切不利于大一統(tǒng)的因素,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也開創(chuàng)了后世封建國家的基本治理模式。到此時,歷史似乎表現(xiàn)出了某種莫名的必然,當嬴政完成了歷史賦予的“上承千年之封建,下啟千年之郡縣”的使命后,歷史也就選擇為他的生命畫上了句號。
公元前211年,天文官向皇帝報告說天象有異,《史記》上是這樣記載的的:“三十六年,熒惑守心?!痹谖覈糯煳墓僮铌P(guān)心的星象有兩種,一種叫五星連珠,另一種就是熒惑守心。五星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五星連珠并不是說非得五顆行星像串糖葫蘆一樣連成一條線,而是以地球為中心,五顆行星同時出現(xiàn)在太陽的同一側(cè),相互之間的角度越小越好,越小越難得,排成一條直線是最為難得的。因此,古人認為這種難得的天文現(xiàn)象一旦出現(xiàn),就必是祥瑞之兆。據(jù)說漢高祖劉邦登基時,就出現(xiàn)了這種天文奇觀。
與之相對,熒惑守心在古人看來是不祥之兆?!盁苫蟆本褪俏覀儸F(xiàn)在說的火星,“心”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心宿,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天蝎座。熒惑守心,就是說從地面上看,火星運行到靠近天蝎座的地方,和心宿靠得很近。
這原本只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但按照古人的解釋,天蝎座是代表帝王的星宿,天蝎座最亮的一顆星代表的是帝王,兩顆次亮的星代表的是皇子,如果火星運行到天蝎座,就是火星侵犯帝星,會給人間帶來嚴重的災難,或者是人民失去皇帝,或者是皇帝被人取代。總之,這是一個十分兇險的預兆。當始皇聽到這個消息時,心中的不安可想而知。但這只是讓始皇內(nèi)心煩躁的第一件事,結(jié)下來的兩件事,更讓始皇夜不能寐。
同年,有人報告帝國的東郡有隕石降落,有人在隕石上刻下了“始皇死而地分”六個字。這六個字有兩層意思,一是秦始皇會死,二是秦始皇死后天下會分裂。始皇聽到報告后十分惱怒,下令地方官嚴查此事。經(jīng)過排查,始皇一無所獲,但他認為刻字的人一定就是附近的百姓,于是便下令:第一,將隕石周圍的百姓全部誅殺;第二,將石頭上的字抹去然后將石頭燒掉。石頭是燒掉了,但想到熒惑守心之事,再加上這次的天降隕石事件,始皇心里漸漸蒙上了死亡的陰影。于是,他命人寫了《仙真人詩》,為他歌功頌德,以求添福添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始皇為天降的不祥之兆心煩意亂之時,又發(fā)生了一件怪異之事。這年秋天,朝廷的使者從東部返回咸陽時,在華陰縣碰到了一個怪人,他手里拿著一塊璧,攔住了使者的去路。然后對使者說:“為吾遺滈池君?!笔拐弋敿匆汇?,“為吾遺滈池君”,用的是一個典故,說的是武王伐紂,實際上是指始皇不得人心,會有人要討伐他了。然后,怪人說了另一句話,把使者嚇了半死:“今年祖龍死?!?/p>
當使者想要他詳說時,怪人突然消失不見了。使者把這件事上報始皇。始皇說:“祖龍不是指我?!比缓笥终f:“那人一定是山鬼,他只能知道未來一年的事,不會知道更多。”顯然,始皇這是自欺欺人的話,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極度不安了。于是,他讓人查看這塊玉的來歷,結(jié)果查明,這是第二次巡游時始皇沉入江底的那塊璧。這個結(jié)果讓始皇始料未及,十分驚異,以至于半晌無語。結(jié)果,始皇的心病就更重了。
古人多迷信,遇事好占卜,始皇也不例外。一年連發(fā)三件怪事,始皇食不甘味,夜不能眠。為了解除心中的恐慌和不安,始皇命人占卜,占卜的結(jié)果說,有兩種辦法可以化解這種不吉,一是遷徙,二是巡游。于是始皇決定,首先遷徙三萬戶,然后開始準備各項事宜,打算第二年巡游天下。
公元前211年,當始皇開始第五次巡游的時候,他是近五十歲的老人了。這次巡游距離他上次巡游整整隔了五年之久,如果不是占卜官說巡游可以消災避難,以始皇的年紀,想必他是不會進行這次巡游了。
這年農(nóng)歷十月,始皇的巡游隊伍浩浩蕩蕩地從咸陽出發(fā)了,他的第一站是到南方楚地的云夢澤,之后沿長江而下,過丹陽、錢塘、會稽。在會稽拜祭了大禹后,北上瑯琊。從山東平原津渡過黃河后,也許是旅途勞累過度,也許是各地氣候差異太大,始皇病倒了。《史記》的記載是:“至平原津而病?!惫糯同F(xiàn)代不同,古人說的疾病是兩個意思,“疾”是指小病,“病”是指大病,也就是說,渡過平原津后,始皇得了一場大病。
此時,始皇想到了之前發(fā)生的種種不祥之兆,也感覺到了自己似乎大限將至,但一生爭強好勝的他心有不甘,不愿相信死神的突然降臨。于是他諱疾忌醫(yī),不準群臣提及“死”這個詞,眾人都緘默不語,不敢說話,只能看著始皇的病一步步惡化。沒有人敢說始皇會死,也就無法勸始皇早早安排后事,始皇死前未指定太子,這就為后來趙高矯詔殺扶蘇,擁立胡亥繼位埋下了隱患。
不久,始皇感覺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寫下詔書,加蓋玉璽,要長子扶蘇趕回咸陽,為他主持喪事。但詔書寫好后,始皇的病情已經(jīng)極重,負責“行符璽事”的趙高并沒有發(fā)詔書給扶蘇,而是將詔書扣留。
農(nóng)歷七月,始皇到了沙丘。沙丘,這是一片不祥之地。
公元前295年,已經(jīng)禪位四年的趙武靈王以為自己選看墓地為名,請兩個兒子公子何和公子章到邯鄲郊外沙丘行宮。
武靈王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他對這兩個兒子都很喜歡,因此在把王位禪讓給公子何之后,武靈王覺得有些對不起公子章,于是決定為公子章要一塊封地,在代郡讓他也稱王。這個糊涂的想法,直接導致了接下來的悲劇。
胡亥畫像
一山不容二虎,一國難容二君。為了爭奪權(quán)力,公子章決定先下手為強,以武靈王的名義邀請公子何,準備趁機將其殺死。但公子何早有防備,在發(fā)覺公子章的陰謀后,立即派公子成和李兌發(fā)兵救援,公子章戰(zhàn)敗,逃到沙丘宮武靈王那里。
此時,李兌打算向趙王(公子何)請示如何處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認為如果請示趙王,趙王一定不會讓他們攻打沙丘宮。但如果不請示趙王,趙王最終會得到一個他最想要的結(jié)果。李兌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沙丘行宮,誅殺了公子章。但對武靈王,沒有人敢承擔殺害前趙王的罪名。于是,公子成等人圍而不打,武靈王被圍在行宮內(nèi)。
在圍困了三個月之后,公子成料定武靈王已被餓死,于是打開宮門,為武靈王收尸。趙王在父親被圍期間,不聞不問,直到公子成報告說武靈王餓死的消息,他才象征性地哭了一場,然后下令厚葬??蓱z曾經(jīng)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的趙武靈王,竟被活活餓死在這沙丘行宮。后人有詩憑吊曰:
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明于此休。
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
這塊一代英主趙武靈王的慘死之地,歷來被趙國視為不祥之地,始皇巡游到此,心中更加不安。俗話說,病由心生,始皇的心病到此愈加嚴重,病情急劇惡化……
沒幾天,始皇死在沙丘。始皇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卻給后人留下了一大謎團:始皇是怎么死的?
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后人只能從歷史片段中不斷猜測。主流的看法有兩種,一種是病死的。理由是始皇為防止大權(quán)旁落,日理萬機,過于勞累,始終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身體本就不太好。巡游開始后,始皇從西到南,又從南到北,經(jīng)歷嚴冬酷暑,旅途顛簸勞累,以五十歲的高齡,在七月的高溫季節(jié)突發(fā)疾病而亡,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另一種說法是被謀殺的。有三種可能:一是胡亥殺的。理由是秦始皇病中想將皇位傳給扶蘇,胡亥為了奪取皇位,殺害了始皇。二是趙高殺的。趙高接近始皇的機會最多,但他與蒙恬有恩怨,如果扶蘇繼位,蒙恬很可能會殺了他,因此當?shù)弥蓟室⒎鎏K時,他要殺掉始皇,矯詔立胡亥為帝,以保證自己的利益。三是李斯殺的。
因為一旦扶蘇繼位,必然會重用蒙氏兄弟,李斯就保不住自己的丞相地位了,所以下手殺了始皇。這三種說法,顯然是后人依據(jù)三人在始皇死后的行為作出的推斷,并無任何事實依據(jù)。首先,從能力上來說,胡亥的智商是明顯不夠的;從膽量上來說,李斯的膽子是絕對不夠的;即使嫌疑最大的趙高,也無法從史料中找到他殺始皇的蛛絲馬跡。
從證據(jù)角度來看,始皇病死的可能性更大。但無論如何,始皇是死了,享年五十歲。他肯定沒想到,這趟為了消災避禍的巡游,卻成了他最后一次在人間展示權(quán)威。兩個月之后,秦二世將始皇葬于驪山陵墓,讓他到另一個世界統(tǒng)領(lǐng)他的千軍萬馬,展示權(quán)威去了。
秦始皇生前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功績,但也犯下了不少錯誤。但在臨死之前,他又犯了一個錯:沒有立太子,沒有立皇后。
始皇不立太子,給秦帝國帶來了又一場災難。
始皇已死,秦國一無太子、二無皇后,這就讓身為丞相的李斯極其為難。李斯第一件為難的事兒就是始皇死了,是該昭告天下,還是秘不發(fā)喪?
經(jīng)過慎重的考慮,李斯選擇了秘不發(fā)喪。理由是,始皇在第三次巡游的時候,走到博浪沙時,遭到刺客的襲擊,雖未查出兇手,但李斯認為天下的反秦力量依舊不少,只是迫于始皇在世,不敢輕舉妄動,一旦得知始皇駕崩的消息,反秦力量就會抬頭,國家就會陷入混亂。后來的事實證明,李斯的判斷是極為準確的,始皇死后的第二年,大澤鄉(xiāng)就爆發(fā)了起義,各地反秦力量迅速集結(jié),秦帝國很快就崩潰了。
決定秘不發(fā)喪后,李斯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保住這個秘密。為了掩人耳目,李斯將始皇的遺體放在涼車中,每天按時為始皇供應飲食。隨行的官員也被蒙在鼓里,照常向始皇上書,但文書實際上都由車中的宦官處理,只有李斯、趙高和胡亥及幾個親信太監(jiān)知道實情。
巡游隊伍開始準備返回咸陽,為始皇料理后事。就在此時,意外發(fā)生了。
在返回咸陽途中,趙高將詔書未發(fā)給扶蘇一事告訴了胡亥,并對他說:“皇上駕崩了,沒有明確說要把帝位傳給誰,只是說要將詔書傳給公子扶蘇,一旦扶蘇負責皇上的后事,必然會被擁立為帝,到時候您就連尺寸之地也撈不著了,你看這如何是好?”
這是趙高在暗示胡亥,但胡亥的智商確實不敢恭維。他竟然傻傻地說:“這是父皇的意思,我能怎么樣呢?”
趙高見他不開竅,就直接說:“現(xiàn)在的天下大權(quán),就掌握在你、我和李斯丞相的手里,您想想啊,做人的臣子和讓人做臣子,管別人和讓別人管,那能是一個滋味嗎?”
這次胡亥知道趙高在說什么了,但腦子依然轉(zhuǎn)不過彎:“廢掉長兄自立,是不義;違背父皇的遺詔,是不孝;做這樣的事天下不服,是會遭報應的?!?/p>
趙高見胡亥如此,便說了一堆歪理:“商湯殺掉夏桀,周武王殺掉商紂王,都是以下犯上,但后人沒有說他們不忠,而歌頌他們?nèi)柿x。衛(wèi)國國君弒父自立,孔子稱贊他,并沒有說他不孝……因小失大,日后必然會有禍害;關(guān)鍵時刻猶豫不決,將來就會后悔……”
聽完這一套歪理,胡亥動搖了。于是說:“現(xiàn)在父皇剛死,我們就考慮這個事,不太合適吧!”
趙高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錯過這個時機,您就再也沒機會了?!?/p>
胡亥同意了趙高的謀劃。這樣,趙高的計劃就成功了一半。
另一半的關(guān)鍵,就是丞相李斯。李斯作為百官之首,如果對此有異議,那趙高的計劃肯定無法施行。于是,趙高找到李斯,要把李斯拉下水。
“皇上駕崩了,但沒有幾個人知道這件事,皇上發(fā)詔書給扶蘇要他回咸陽辦理喪事,但現(xiàn)在詔書和符璽都在胡亥手里,詔書還沒有發(fā)出去?,F(xiàn)在看來,立太子的大權(quán),完全掌握在您和我手中。丞相您看這件事怎么辦才好?”趙高先是試探性地問李斯的意見。
李斯聽后十分吃驚,他沒想到皇帝的詔書沒有發(fā)出,竟然落在了胡亥的手中。但李斯是何等之人,明顯看出趙高有篡詔改立意圖,當下大怒:“始皇尸骨未寒,你竟然說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話!我出身貧寒,皇上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才有今日的榮華富貴。而今皇上將天下安危托付給我,我是絕對不會辜負他的?!?/p>
趙高見李斯不為所動,就換了一種方式。
“你的才能與蒙恬、蒙毅比,如何?”“我不如他們?!薄澳愕墓谀兀俊薄安蝗?。”“深謀遠慮呢?”不如。”“在天下的聲望呢?”“不如?!薄芭c扶蘇的親近程度呢?”“不如?!?/p>
李斯回答完五個問題,已經(jīng)出了一身冷汗。趙高最善察言觀色,趁機很關(guān)切地問:“丞相,您想假如公子扶蘇繼位,秦國大權(quán)必然落入蒙氏兄弟之手。蒙氏在秦國根基深厚,到時候您能不能保住丞相之位權(quán)且不說,您曾上過《諫逐客書》,一旦秦國再次發(fā)生排外事件,您的宗族都性命堪憂??!”
趙高的攻心計取得了效果。李斯仰天長嘆:“生逢亂世,只好以自保為重!”趙高進一步贊揚胡亥是個仁慈的公子,說了胡亥許多好話,實際上是在暗示李斯,胡亥就是個傀儡,大權(quán)以后依舊會掌握在你我二人手中。在趙高的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之下,李斯的心理防線崩潰,心甘情愿地將自己的良心出賣給了魔鬼,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趙高把李斯拉下水后,三人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矯詔改立活動,準備殺掉扶蘇,另立胡亥。首先,李斯偽造了一份詔書,詔書中說始皇立胡亥為太子。這就為胡亥篡位打下了基礎(chǔ)。不久,李斯又偽造了另一份詔書,并以秦始皇的名義發(fā)出,要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致扶蘇和蒙恬于死地。這是趙高和李斯為擁立胡亥必須做的事,但這也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因為始皇最信任的大臣——蒙恬的弟弟蒙毅隨時都可能回來,到時候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原來,始皇死之前,為了祈求病情好轉(zhuǎn),派蒙毅到代縣為自己向山川之神祈禱。蒙毅的離開為趙高實施陰謀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但蒙毅隨時可能回來,這就使得這場陰謀極具風險。
詔書到達扶蘇手中后,扶蘇十分悲傷,但看到蓋著玉璽的詔書,也由不得他不信,于是他走入房中準備自殺。但蒙恬面對這從天而降的大禍,卻保持了難得的冷靜,他對扶蘇說事有蹊蹺,皇上把三十萬軍隊交付你我之手,怎么能突然派使者要求你我自裁,而今皇上未立太子,難保不是他人的陰謀,希望公子能上書核實詔書內(nèi)容的真實性。
但歷史跟秦帝國開了個大玩笑,扶蘇料定自己必死,沒有請求核實,就悲愴地自殺了。假如當時扶蘇請求核實詔書的真?zhèn)?,很可能在z這段時間內(nèi),蒙毅會趕回,這樣真相就將大白于天下,胡亥和趙高、李斯之流就不得不面對扶蘇和蒙恬手中的三十萬精兵,秦國的歷史將被改寫。
遺憾的是,歷史不能被假設(shè)。
為了增加詔書的可信性,趙高等人命令巡游隊伍改變既定路線,不直接向西,而是先向北走,做出一副始皇要巡視北部邊疆的樣子,這樣扶蘇就不會想到詔書有詐,使其迅速自殺,造成既成事實,從而順利地實現(xiàn)他們的陰謀。扶蘇果然中計,毅然赴死,結(jié)果奸人計謀得逞,毀掉了大秦剛剛創(chuàng)建的基業(yè)。
巡游隊伍在炎熱的夏天繼續(xù)行進,由井陘向九原出發(fā),就是由現(xiàn)在的河北石家莊西部走到內(nèi)蒙古包頭西部。由于天氣炎熱,始皇的尸體開始腐爛,不時發(fā)出一陣陣惡臭,為了遮掩臭味,趙高命人拿一些鮑魚裝到車上,想用魚的腥氣遮掩尸體的惡臭。行到九原,確認了扶蘇已死的消息后,趙高等人立即命隊伍沿直道南下,趕回咸陽為胡亥舉行登基大典。胡亥登基后,才將始皇安葬于驪山陵墓。傲視天下的始皇,最終落得如此慘死的下場,恐怕是他當初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的。
始皇死了,扶蘇也死了,胡亥登上了本不屬于他的寶座,史稱秦二世。秦二世的智商和能力,前文已經(jīng)介紹過,指鹿為馬的典故想必也是人盡皆知。秦二世實際上就是一個傀儡,被趙高玩弄于股掌之間。趙高本是胡亥的老師,雖然胡亥繼位后趙高僅僅得到郎中令的封官,但由于其老師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他是沙丘之謀的主謀,因此二世將他視為恩人,他的權(quán)力實際上也就超過了丞相李斯,掌握了朝中大權(quán)。
胡亥的皇位是通過沙丘矯詔這種非正當?shù)耐緩饺〉玫?,他心里有鬼,總是擔心宗室貴族和朝中大臣對他質(zhì)疑,因此他每天想的事情就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皇位。
一天,二世問趙高:“人生苦短,就像白駒過隙。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君臨天下,想要好好享受人生,一直到我壽終。我該怎樣才能做到這些呢?”
趙高回答說:“令有罪者相坐誅……滅大臣而遠骨肉……盡除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
胡亥視趙高為老師,又把趙高視為恩人,對趙高言聽計從。因此,胡亥開始按照趙高的建議,“滅大臣而遠骨肉”。
要保住皇位,首先要殺掉的就是對自己有威脅的兄弟姐妹,于是,一場血腥的大清洗活動在秦國皇室展開了。
史書上留下來的關(guān)于大清洗的材料不多,主要有以下兩件事。
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被胡亥軟禁在宮中,不久被以“不臣”的罪名賜死?!安怀肌本褪浅甲幼隽顺龈竦氖拢话愣际侵该胺噶嘶实?,再往上說就是有謀反的意圖。公子將閭向來是皇室中最謹慎守禮的人,對這樣莫須有的指控,他實在不服。他對傳達命令的使者說:“我從來沒有違反過朝廷制定的禮儀,也從來不敢不遵守朝廷的規(guī)定,更從來沒有對皇上出言不遜、禮節(jié)不周,何以說不臣?我不奢求無罪,只想知道自己哪里犯了罪!”面對公子將閭的申辯,傳令的使者無情地說:“卑職只是奉命行事?!贝叽偃还幼圆弥x罪。公子將閭?cè)搜鎏扉L嘆,含冤自殺。
另一位公子高,在得知胡亥要殺自己的消息后打算逃跑,但想到逃跑會株連自己的家族,于是想到了一個以自己的死換取家族安全的辦法。公子高上書秦二世說,自己愿意為父皇殉葬,請求二世允許。二世自然十分高興,立即答應了公子高的請求,還賜錢十萬為他筑墓。這樣公子高才避免了家族被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