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H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06-22 12:07:47作者:未知
生過孩子的麻麻們,一定對出院前醫(yī)生反復提及的囑托記憶猶新:
“ 產后42天后記得帶寶寶回來一起復查哦~”
相信很多媽媽們心里一定充滿了疑問:
為什么42天要回去檢查呢?
要檢查什么?不查可不可以?
首先,今天先把這些疑惑給K.O掉!
Q:
為什么一定要是42天?
A:
我們知道,在孕期,孕媽媽的身體為了適應寶寶的生長,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生產過后,麻麻們通過各種坐月子大法閉關修養(yǎng),身體狀況會漸漸恢復到產前。
閉關時間大概是42天左右,當然,根據體質及身體受損情況不同,有些麻麻恢復身體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但再晚也不會超過56天。
Q:
產后復查一定要做嗎?
A:
有些麻麻覺得,我恢復得很好啊,這個檢查就沒必要了吧?
其實,這跟產檢一樣,做不做是你個人的選擇,沒有強制性。
但西柚媽還是建議,麻麻們盡量都去做復查,畢竟,女人生孩子,子宮和臟腑都是歷了一場劫的,產后不檢查不治療,就可能會留下隱患或后遺癥。
好了,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給大家講一講產后42天檢查包括哪些項目吧!
第一站 → 產后常規(guī)檢查
產后42天檢查并不一定要在第42天準時來檢查,具體是指媽媽生下寶寶后的42-56天內進行的健康檢查,因為此時身體的其他器官已經開始逐漸恢復到孕前的水平。
一般來說,產后42天檢查與產檢一樣,由醫(yī)生接診后,媽媽需要檢查以下幾個方面:
1. 檢查產道或腹部傷口:了解宮頸的情況,查看惡露是否排干凈,如果是剖宮產或者有側切,還需要查看傷口愈合情況。
2. 血、尿常規(guī)檢查:尤其是對于妊娠合并貧血及產后出血的媽媽來說,一定要查血常規(guī),如貧血應及時治療;若媽媽患有心臟病、肝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或其他合并癥,應到內科或有關科室進行檢查和治療。
3. 腹部彩超檢查:針對子宮復舊情況進行評估。
4. 數碼陰道鏡檢查:協(xié)助辨別極微小病變,為醫(yī)生診斷提供支持。
5. TCT+HPV檢查:如果產后媽媽在孕前沒有做TCT和HPV檢查,可以在產后完成,檢測有無可能導致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病毒感染。
第二站 → 盆底狀況測量評估
據統(tǒng)計,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99%的新媽媽在產后都會遭遇因盆底肌松弛而導致的各種尷尬事兒,如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漏尿、性交疼痛、陰道松弛,甚至是子宮脫垂,只不過是程度上有些差異而已。
產后42天恰恰也是盆底肌修復的黃金時期,想修復受損的盆底肌就得先清楚盆底肌的損傷程度,最好進行盆底肌力評估。檢查過程中,產后媽媽們需要放松肌肉,在醫(yī)生的口令指導下收縮陰道,根據收縮持續(xù)時間和連續(xù)完成次數來分級:
l 0 級:感覺不到陰道肌肉收縮動作;
l 1 級:感覺到肌肉輕微的收縮或蠕動,但不能持續(xù);
l 2 級:明顯感覺到肌肉收縮,能完成2次但僅能持續(xù)2秒;
l 3 級:肌肉收縮能使手指向上向前運動,能完成3次且持續(xù)3秒;
l 4 級:肌肉收縮有力,能抵擋手指的壓力,能完成4次且持續(xù)4秒;
l 5 級:肌肉收縮有力,能持續(xù)對抗手指壓力,完成5次以上且持續(xù)5秒以上。
一般來說,正常的測評結果應在3-5級之間,不過大多數的情況下,新媽媽的盆底肌肉力量僅為0-2級,需要進行相應的康復治療。
為了幫助媽媽們恢復優(yōu)雅體態(tài)和身體健康,骨盆大小測量和腹直肌分離情況的評估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些評估數據將為產后康復效果提供數據對比,也可以幫助醫(yī)生為新媽媽量身定制產后康復的方案和療程。
第三站 → 新生兒相關檢查
產后42天檢查是媽媽們開啟產后修復的第一步,新生兒檢查則是對寶寶生長發(fā)育監(jiān)測的開始。那么產后42天時寶寶需要做哪些相關檢查呢?
1. 體重:體重是反映寶寶健康狀況、判斷發(fā)育和營養(yǎng)狀況的一項最重要的指標,醫(yī)生還可根據情況指導喂養(yǎng)和護理,包括溢乳、厭奶、母乳不足、哭鬧、便秘或腹瀉等。
2. 身高:影響寶寶身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疾病、營養(yǎng)、遺傳、內分泌、性別、骨骼及軟骨發(fā)育等,所以保證寶寶的營養(yǎng)、管理睡眠、防止生病是很重要的。
3. 頭圍:能夠反映寶寶的大腦發(fā)育狀況,如果頭圍異常,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腦積水、腦畸形、佝僂病等。
4. 胸圍:可評價寶寶胸部發(fā)育狀況,包括肺的發(fā)育、胸廓的發(fā)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發(fā)育程度。
5. 評價發(fā)育智能:通過視聽能力、豎頭能力、趴抬頭能力、追視能力等行為神經和運動發(fā)育能力測試,了解寶寶的智能發(fā)育水平,對智能發(fā)育遲緩的寶寶,可以及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早期康復治療。
注 意 事 項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本微信公眾號致力于母嬰知識科普,無任何商業(yè)用途,若有文字、圖片、視頻設計侵權或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