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22 08:08:56作者:智慧百科
導讀:1850年11月22日,清代名臣林則徐病逝。本期視頻便聚焦于林則徐晚年的人生軌跡,講述了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林則徐人生的最后十年是怎么過的。
【視頻/毛立平】
【內(nèi)容提要】
很多人的書房和辦公室都會懸掛一些字畫和對聯(lián),來彰顯主人的品味和進行自我激勵。有一副對聯(lián)流傳至今入選率很高,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我們的主人公林則徐在查禁鴉片期間,也在自己的府衙上題寫和懸掛了這幅堂聯(lián)。文如其人,林則徐確實有著傳統(tǒng)士人的浩然正氣,但是作為特定時期的歷史人物,他也難免有其歷史的局限性;鴉片戰(zhàn)爭讓他經(jīng)歷了歷史的高光時刻,隨后走入人生的低谷,這一切都在他生命最后的十幾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林則徐到廣東禁煙,第一次繳煙斗爭就取得了勝利,在上一集節(jié)目當中我們詳細講了繳煙的過程,一共收繳鴉片一萬九千余箱,計重兩百多萬斤。他本想將繳獲的鴉片運回北京讓皇帝親自處理,但道光皇帝表示長途運輸消耗民力,下令就在當?shù)劁N毀。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虎門銷煙了。
其實在銷毀鴉片之前,林則徐曾廣為征詢銷毀鴉片的最佳辦法。之前他在湖廣禁煙的時候,就曾經(jīng)把收繳上來的鴉片澆上桐油,然后用火燒毀。但林則徐很快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因為焚燒時必然有一些油脂殘渣滲入到土地當中,有人在之后竟然掘地取土,然后再從土里提煉出毒品,跟我們現(xiàn)在地溝油的操作有些類似,所以林則徐覺得不能再用燒毀的方式了。
最后,他決定采取浸化的辦法,就是在水中撒入鹽,將鴉片浸泡幾個小時,然后再投入石灰攪拌,利用化學反應來銷毀鴉片。這在當時是最快速有效,也最適合大規(guī)模銷毀鴉片的方式了。
虎門??谖挥趶V州東南一百多里。林則徐在這里的海灘上挖了兩個大池子,池子前邊有涵洞通海,打開涵洞就可以把銷毀的鴉片渣沫排放到海里,涵洞后面有水溝,可以引水進來把池子沖洗干凈。
銷煙這天,虎門海灘上擠滿了前來觀看的百姓,林則徐首先祭告了海神,請海神原諒他將這些不潔之物排入大海,之后一聲令下就把石灰倒入了已經(jīng)在池內(nèi)浸化了半天的一百七十箱鴉片當中。一時之間池子上煙霧騰天,觀看的群眾呼聲鼎沸。一池鴉片銷毀之后就再倒入一池,整個銷煙就這樣持續(xù)了三個星期之久,而林則徐則堅持每天親自到場監(jiān)督,保證銷煙的有序進行。
虎門銷煙,是近代中國禁煙運動的巔峰,也是林則徐的人生巔峰。
虎門銷煙浮雕
當?shù)拦饣实叟喭炅謩t徐銷煙的奏報時,也是欣喜萬分,當即批復:“可稱大快人心事!”為了表示對林則徐工作的支持,他下令林則徐實任兩廣總督,就是讓他穩(wěn)定地繼續(xù)留在兩廣處理禁煙事宜,并做好地方的安定工作。
道光雖然是個缺乏政治遠見的皇帝,但他也感到隨著鴉片被銷毀,利益被截斷,英國人可能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因此命令林則徐要注意整頓水師,做好預防工作。但是,他并沒有真正預計到英國會大舉派兵侵華。實際上,就在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查理·義律表示由他負責交出鴉片的時候,林則徐就掉入了英國人的陷阱。
本來,根據(jù)當時清朝的規(guī)定,來廣州的外國商人,只許與清朝政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作交易,而不許另覓別的貿(mào)易伙伴,也不得與清朝官員打交道,一切需要向官方說明的事情,都由行商代為稟告。清朝制定這種規(guī)則的目的在于:
第一,可以切斷外國人與普通中國人的聯(lián)系,以防反對清朝統(tǒng)治的百姓特別是漢人“里通外國”;
第二,可以保持“天朝”官員的顏面,讓他們免于與“蠻夷”來接觸。
這種壟斷性的貿(mào)易優(yōu)惠政策,使廣州十三行行商大發(fā)其財,成為當時中國最富有的一族。但是根據(jù)清朝的規(guī)定,行商們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每一個外國商人只有行商對他們的貨物和品行進行過擔保之后,才可以獲得紅牌進入廣州進行貿(mào)易。一旦出現(xiàn)洋商逃稅或者在中國有不法行為,清政府也唯行商是問。
道光以來,行商們?yōu)槊恳凰胰肟诘耐鈬檀汲鼍吡私^無走私鴉片的擔保,這顯然是糊弄官府的鬼話。因此,我們前邊講過,林則徐在剛到廣州的時候是讓行商轉(zhuǎn)告洋商,讓他們交出鴉片。這就是遵循了清朝官員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慣例。
但是外國商人早就習慣了中國官員雷聲大雨點小的恫嚇,根本無動于衷。林則徐無奈,只能拿行商問罪,說即將把一兩個行商開刀問斬,這樣才使得洋商同意交出了最初的一千多箱鴉片。林則徐又采取進一步行動,封鎖了商館、斷絕了貿(mào)易,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才答應由他負責交出所有的鴉片。
當時義律的介入,無疑是所有洋商的福音,等于是英國政府出面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英國政府無疑是會保證英國商人的利益。于是,商人們紛紛交出了手中的鴉片,以至于有些商人還將在路上沒有運到的鴉片數(shù)量也報了上去。不僅英國商人,其他國家的商人也把自己的鴉片交給了義律,就是希望能夠把自己的小賬戶掛在大帳戶上沾點光。所以,當林則徐接到義律表示愿意交出鴉片的稟帖時,他可能是松了一口氣,但其實,他掉進了英國人的陷阱,此后他要面對的,就不是十三行的商人,也不是各國的洋商,而是直接面對了英國政府。
義律在交出鴉片的同時,還不停地寫信給英國外相,呼吁武力報復,并且提出了十分具體的侵華計劃和戰(zhàn)勝之后的勒索要求。1840年也就是道光二十年六月,英軍的軍艦封鎖珠江口,進攻廣州。
中英對戰(zhàn),雖然林則徐沒有直接向皇帝報告打了敗仗,但是他在奏折中還是委婉地表示,面對英國的軍艦,大清水師無法制勝,“不如以守為戰(zhàn),以逸待勞,百無一失也?!蓖瑫r,林則徐還改變了戰(zhàn)術,在虎門派重兵布防,并且在內(nèi)河演練水師,在沿岸設置炮臺,如果英國軍艦進入內(nèi)河,就可以水陸夾擊,讓英國軍艦處于不利的境地。
從我們現(xiàn)在的視角來看,林則徐預防的做法是對的,畢竟中英雙方的武器實力相差比較遠。有學者總結這種差距是:“英軍已處于初步發(fā)展的火器時代,而清軍仍處于冷熱兵器混用的時代?!敝袊耐僚谀敬c英國的船堅炮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海上戰(zhàn)爭確實很難取勝。
但是英軍并沒有進入內(nèi)河,而是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了定海,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直接威脅北京。這樣,大臣中的一些人立即發(fā)起了對林則的攻擊,說是他禁煙過激,斷絕了貿(mào)易以至發(fā)生了這樣的激變,還說洋人不是來打仗的,只是來訴冤的。
道光皇帝很快就相信了琦善、穆彰阿等人的話,把這場激變的責任開始往林則徐身上推。他在詔書中責備林則徐事情處理得不夠妥當,道光皇帝簡單地認為,只要處理了林則徐,這場戰(zhàn)爭可能就會平息。他命令琦善作為欽差大臣,前去與英軍和談,而英國人也表示愿意接受和談,這就讓道光帝進一步確信,這場戰(zhàn)爭就是林則徐的問題。
在此期間,林則徐也曾兩次上奏,慷慨陳述了禁煙運動的合理性和正義性。但這個時候的道光對林則徐的態(tài)度,和之前已經(jīng)截然不同,在林則徐的奏折上批示都是“無理、可惡!”“一片胡言!”
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去林則徐的職務,“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但一個月之后,林則徐就又接到吏部的文件,通知他暫留廣州,等待新任欽差大臣琦善前去審問和處理。到1841年5月,林則徐就又接到圣旨:降為四品卿銜速赴浙江鎮(zhèn)海聽候諭旨。
看來道光對于到底該怎么處置林則徐心里也沒個定數(shù),朝令夕改已經(jīng)成了這位皇帝的習慣。從總督大員一下降為四品官,這個處罰已經(jīng)不小,但這還遠遠不是林則徐的人生低谷。
琦善到達廣東以后和英國人展開談判,但他很快發(fā)現(xiàn)擺在自己面前的也只有死路一條。英國提出:要開放廣州等五口通商、在通商口岸派駐官員、中英官員要平等交往、要中國割讓島嶼、賠償焚毀的鴉片、賠償軍費等等十幾條。而道光皇帝給琦善的底線只有:第一肯定是可以懲辦林則徐;第二可以恢復廣州一口通商;第三可以部分賠償焚毀的鴉片;第四中英官員雙方往來只能用“照會”的形式。所謂照會,是國家間外交往來的一種文書,用作交涉的時候表明立場、態(tài)度,或者通知事項等。也就是說中英官員之間還是只能書信往來,最好不要直接接觸。
琦善也明白,他的任務是必須把和談給談成了,不能讓英軍再威脅到北京。所以最終只能答應了英國人的條件,以至于后來一直有人說琦善賣國,說他是接受了英國人的賄賂才答應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而當琦善把英國人的條件奏報給道光皇帝的時候,這個皇帝才看清楚英國人的野心原來是如此之大,作為大清皇帝怎么能答應這么屈辱的條款,于是立即處分了琦善,撕毀了和談,決定又和林則徐站在同一個立場上:打吧!
隨后道光帝任命奕山為靖逆將軍來對抗英國,但是奕山也很快打了敗仗。為了給自己開脫罪責,奕山只好編造說,英方其實是愿意議和的,之前的條件苛刻主要是由于他們恨之入骨的林則徐還沒有受到嚴懲。始終看不清楚局勢的道光皇帝再次相信了奕山的話,又求和心切,下旨革去林則徐的“四品卿銜”,“從重發(fā)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就這樣,一心想著忠君報國、為皇帝分憂的林則徐,由最受寵愛的道光朝名臣變?yōu)橐幻锶?,踏上了前往伊犁的戍途?/p>
在路過揚州時,林則徐又接到諭旨,河南有河流決口了,要他先去開封治理水患。治河是林則徐的老本行,他接旨之后立即奔赴開封,在工地上日夜奔波,督率民工挑土筑壩,經(jīng)過六個月的艱苦努力,終于把水患給解決了。但就在河工合龍之日,道光帝的諭旨也同時下達:“林則徐于合龍后,著仍往伊犁?!?/p>
這個時候的林則徐一定是非常心寒吧,但他也只能繼續(xù)踏上西行之路。途中林則徐曾因病在西安停留了三個月,夫人也是在這個時候不遠萬里前來送行,林則徐就在這個時候?qū)懴铝恕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名句,然后告別夫人,由兩個兒子陪同繼續(xù)向伊犁行進。
林則徐“身行萬里半天下”章,現(xiàn)存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林則徐在新疆待了三年多,在這里,他不僅看到了沙俄的勃勃野心,還目睹了邊疆的荒涼景象。林則徐認為,要充實邊防和改善邊疆人民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屯田備邊。他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了開墾荒地的要求,布彥泰也采納了這一建議。
從道光二十三年秋天開始,林則徐就以他衰老的病軀,不辭勞苦,當起了“愚公”,帶領民工,挑挖沙石,建筑堤壩,開墾荒地,這是一項極為艱巨而繁重的工程。林則徐先是耗時一年零四個月,用工十萬余,修成了一條六里長的主干大水渠。水渠修成之后,就為墾荒創(chuàng)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屯田也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到1844年11月,林則徐已經(jīng)開墾荒地近20萬畝。伊犁將軍布彥泰被他的行為所打動,多次給道光帝上奏,說林則徐墾荒功勞卓著,請求寬免他的罪名,像這樣能干、肯干的大臣應該重新啟用。道光皇帝起初對這些奏折都不予理睬。直到道光二十五年,他才終于允許林則徐回京以四品京堂候補。
就這樣61歲的林則徐至此終于摘掉了“罪臣”的帽子,此后他也歷任過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等職,但是由于常年的辛苦勞作,他的身體和精神都不大行了。
到道光三十年春,林則徐就因病辭官,告老還鄉(xiāng)了。但是就在這一年年底,太平天國起義爆發(fā)了,朝廷缺乏能干的將才進剿太平軍,就又想起了老邁的林則徐,再次任命他為欽差大臣,讓他趕赴廣西督辦軍務。林則徐不得不再次啟程,但是在赴任途中就暴卒于廣東潮州,終年65歲,死后晉贈太子太傅,賜謚文忠。
文忠這個謚號一般是授予對朝廷忠心耿耿而且有作為的忠臣,林則徐的確配得上這一謚號。當然,作為一個文官,第一等的謚號應該是“文正”。這也是天下文人都夢寐以求的謚號,清朝獲謚“文正”的只有8個人,包括大家熟悉的湯斌、劉統(tǒng)勛、曾國藩等。“文忠”在清代基本算是第二等的謚號,除林則徐之外,大家熟悉的索尼、李鴻章等人也都謚號文忠,足見林則徐在當時朝中的地位。
其實早在林則徐去世這一年的年初,道光皇帝也駕崩了,享年69歲。兩人在同一年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不同的是林則徐因力主禁煙而成為民族英雄名傳后世,道光帝則因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和《南京條約》的簽訂而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所有的內(nèi)憂外患,兩人都已無力顧及,只能留給繼任者去接手這個爛攤子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