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07 14:30:26作者:佚名
看點如今正是中考放榜的日子,家長與學生的目光都聚焦于此。沒想到,一張北京中考成績與相應分數(shù)段的圖引起熱議:僅海淀學生,總分只扣了5分不到的考生就有517人。不禁引人擔憂,中考600分只能上技校了嗎?面對越來越卷的現(xiàn)實,卷不動了之后,新出路又在何方?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高凈值TIMES (ID: HNWI_TIMES)
文丨張威廉、Ivey 編丨May
中考600分什么水平
剛剛,京圈家長都炸鍋了!
北京今天公布了中考成績,各區(qū)也相繼公布了分數(shù)段人數(shù)——
今年北京中考滿分660:語數(shù)外各100;物理、道德與法治各80;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各擇其一考試,各80分;另有體育40分。
但成績一出,我人看傻了:僅海淀學生、僅655分以上(只扣了5分不到),就有517人;只扣了8分不到的,總共就有1,856人。
這是什么水平?
今年海淀最終參與中招錄取的人數(shù)超1.8萬。也就是說,652分以上的人數(shù)占總考試人數(shù)約10%。
而超過645分的,有4000多人——將近20%的孩子中考扣分在15分以內,突破天際的高分啊!
數(shù)據(jù)一出,隨即有業(yè)內人士貼出了海淀區(qū)今年各大高中的預估錄取分數(shù)線,海淀“六小強”(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首師大附中、101中學、十一學校)的中考錄取分數(shù)都在650分以上。
一眼看過去,別說600分了,620分以下的中學都不怎么“入流”了。
許多家長已經慌得不行:按照五五分流的政策,今年600分以下的孩子可能只能上職業(yè)學校了。
關于“600分上技校”這一猜測,我們還真去扒了一下北京教育考試院的數(shù)據(jù),今年:
海淀區(qū),考626分及以上的有9393人,約占總考生的50%。
豐臺區(qū),50%線大概劃在611分;
石景山區(qū),50%線大概在605分。
(以上分數(shù)包含各類加分)
拿這三個教育水平不一的區(qū)做個估算,北京全市的50%線確實應在600分附近,甚至可能更高。
今天再也坐不住了的,不止初中孩子的家長。從幼兒園到初三,北京家長已經集體炸窩。
有的家庭孩子剛剛準備參加小升初考試,父母就已經在給孩子做中考的規(guī)劃了。
雞娃的北京,已經“卷”出了新高度。
一年更比一年卷
如果把每年、每屆北京家長都招過來做個調查,肯定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
北京中考,一年比一年卷。而且從今天家長們的反應來看,未來只會越來越卷。
就以筆者本人為例。作為在北京長大的孩子,筆者2011年在海淀參加了中考。當年,北京中考滿分580,海淀的錄取線大概是這樣的:
筆者當年考了540多分,以幾乎是最低分擠進了位于海淀的一所Top 5高中。
換句話說,2011年海淀的初三學生,想進Top 5,有將近40分的容錯空間,相當于總分的7%。
而到了2022年,總分提高到660,Top5門檻提高到653,容錯空間只有7分,相當于總分的1%。
從這個角度來算,2022年,海淀孩子想擠進Top5的高中,比11年前難7倍。
可想而知,這11年間,每一屆“后浪”都承擔了比“前浪”更大的心理壓力。
當然,你說11年,北京孩子也很卷,考540也很難,但筆者回想起那時,心理壓力真的沒有那么大。
讓筆者記憶猶新的是,當時考完回到學校,年級主任跟家長和孩子們說:大家都放松點,你考第一也能上清華,考第十也能上清華,那為啥不考第十呢?
言下之意就是,大家都已經做得很好了,家長和孩子沒必要那么累、那么卷。
換到今年,這位年級主任估計說不出這種話了,因為你考第一能上清華,考第十就出局了。
“一分一操場”,真不是開玩笑。
更可怖的是,為了一個孩子的考試,要搭上全家人的精力。孩子當然是最累的,家長也要一直投入時間和金錢。最后,大家都很努力了,但結果很可能是:總有人比你更卷。
你真的有信心自己的孩子能擠進那1%嗎?
路在何方
一旦開“卷”,就要一直卷,越來越卷。這是一個無窮盡的死循環(huán)。
我們觀察到,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卷不動了,開始尋找新出路。
一些家長打量起了國際學校——但正如我們之前多次報道的,這條路正被漸漸堵死。
就在昨天,一張關于“國際高中再受整頓”的截圖,在朋友圈廣泛傳播:
消息稱,7月底前對所有相關學校全面排查,針對不同情況進行治理:無證無照停辦;有照無證,年底前退費;有照有證需整改成民辦高中。
而停辦、退費、整改、徹底治理等字眼,還是在家長圈里引發(fā)了種種猜測:國際高中走到盡頭?公立國際部時代落幕?是不是以后只能走中考的獨木橋?
當然,此消息還沒有官方通知,不足采信。不過民辦教育的“合規(guī)”,確實是大勢所趨。
而且,就算是國際高中還能舞照跳、馬照跑,它們的教育方式也變了。
因為政策變動,國際高中現(xiàn)在都得申辦普通高中牌照;而普通高中的規(guī)矩是要參加中考,畢業(yè)還要會考,這就相當于在國際化教育的路徑上,又增加了國內課程的學習。
原本以為讀國際高中可以“躺平”,快樂成長,但最后小孩卻要讀兩套書,更累了。
還有一部分家庭,選擇了帶孩子出國讀書。
比較受關注的國家有:
加拿大:在中小學階段,各個學校的硬件條件、師資力量、甚至教學水平,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加拿大強調多元文化教育,支持評判性思維,對學生的評價不單純看考試成績。
美國:在基礎教育階段,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好奇心、質疑能力、探究能力,讓學生離開學校時,帶走的是活力、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濃厚、持續(xù)的學習探究興趣,而不是一堆好看的成績單。
其他:奧地利、愛爾蘭等,不搞排名,以鼓勵式教育為主,注重教育資源均衡。
當然,無論是國際學校還是出國讀書,都面臨一個客觀問題:海外身份。提前規(guī)劃身份,才能在需要更換賽道時,做到游刃有余。
▼本文轉載自高凈值TIMES(ID:HNWI-TIMES),高凈值TIMES由相關領域大神級人士主理,內容涉及法務,信托,保險,稅務,資產管理,財富傳承,家族辦公室等,專治高凈值人士焦慮癥和不安全感!
關注外灘教育
發(fā)現(xiàn)優(yōu)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