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09 10:05:38作者:未知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7月7日下午,“20時代09”連續(xù)發(fā)生兩筆交易,成交價分別為30元和30.4元,較前一個交易日分別下跌35.6%和34.8%,也創(chuàng)下了該筆債券自發(fā)行以來最低價格。該筆債券由時代中國發(fā)行。
同一天,“21中駿1A”以56元價格成交4200手,與上一個成交價相比下跌12.1%,同樣創(chuàng)下了該筆債券7月以來最低價格。目前中駿發(fā)行的債券價格普遍跌至70元以內。
不僅是時代中國和中駿控股,7月以來,包括金地集團、碧桂園、旭輝控股、合景泰富等在內的房企的國內債券和美元債均出現(xiàn)較大幅度下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房企并沒有發(fā)生債務違約或展期的情況。
克而瑞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6月,百強房企的銷售金額環(huán)比增加60%,是自5月以來連續(xù)兩個月環(huán)比上升。今年上半年,百強房企合約銷售金額同比降幅也縮小至50.7%,其中6月同比降幅已收窄至43%。
房地產市場持續(xù)回暖,春節(jié)后房企融資環(huán)境也在不斷改善,但部分房企的流動性仍未有效改善,甚至之前一直堅持償還債務的部分房企,近期也對到期和回售債券進行展期。
債價下跌
7月7日下午,“20時代09”以30元價格成交1萬手,以30.4元價格成交1萬手,創(chuàng)下了時代中國旗下債券價格的歷史新低。其實,7月4日,時代中國還兌付了到期的ABS“時赫01優(yōu)”。
對一家沒有違約或展期的房企來說,債券價格跌至30元,預示著資本市場的信心不足。之前,時代中國并沒有任何公開債延遲支付利息或展期的情況,一直堅持進行兌付。
一位持有時代中國美元債的投資人告訴經濟觀察報,雖然時代中國年內沒有美元債到期,但國內債到期規(guī)模接近50億元,在當前房地產流動資金普遍緊張的背景下,“肯定是要展期的,就看能堅持到哪一天”。
7月7日,旭輝發(fā)行的一筆2027年4月到期的美元債價格每1美元下跌10.58美分,創(chuàng)下該筆債券單日最大跌幅。目前,旭輝發(fā)行的國內債券價格普遍在70元-80元左右。
同一天,中駿控股國內債“21中駿1A”下跌12.1%的同時,2024年9月到期的美元債每1美元下跌3.4美分;金地集團至少有3筆國內債券價格出現(xiàn)10個百分點以上的跌幅。此外,碧桂園、雅居樂、合景泰富等多家房企的債券價格也呈現(xiàn)不同幅度下跌。
不同于已經出險的房企,這些債券下跌的房企,并沒有出現(xiàn)公開債違約或展期的情況,甚至也沒有非標融資違約的情況。6月,碧桂園、龍湖、旭輝和美的置業(yè)還成功發(fā)行了國內信用債。
截至7月7日17點30分,房地產美元債共有200多筆凈價低于30美分,其中75筆凈價跌至10美分以內,涉及融信中國、佳兆業(yè)、奧園、藍光、禹洲、花樣年、華夏幸福、恒大、正榮、陽光城、景瑞、大發(fā)等多家房企。
此外,還有87只地產美元債凈價在10-20美分之間,涉及龍光、時代中國、寶龍、合景泰富、富力、當代、融創(chuàng)、弘陽、世茂等多家房企。其中時代中國、合景泰富均沒有發(fā)生流動性風險。
上述時代中國美元債投資人表示,這一價格意味著,無論是否進行展期,投資人并不認為未來房企能夠順利償債,“所以房地產債務展期都能順利通過,展期后分期支付,能收到幾筆算幾筆,重組的話,估計一分錢都拿不到”。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房地產主要資產都在項目層面,一旦進行債務重組,除去保交付,優(yōu)先償債的是銀行和信托,很難輪到信用債投資人,“現(xiàn)在20、30還能賣出去,到時候這個價格不一定有人接盤”。
一展再展
多個投資人分析,近期債券價格大幅波動與房地產債務展期有關。6月以來,部分之前流動性較好的房企對旗下債券進行展期,有的房企甚至對已經展期的債券進行二次展期。
7月6日,富力地產發(fā)布公告稱,“16富力04”2022年第二次持有人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豁免本期債券持有人會議通知期限、豁免臨時提案提交及公告期限的議案》和《關于調整“16富力04”第一期本金兌付方案的議案》。
“16富力04”發(fā)行總額19.57億元,2022年4月到期后,富力對債券進行展期,按照展期計劃,2022年7月1日支付第一期15%本金,10月7日至2023年3月7日,每月支付10%,2023年4月7日支付剩余25%本金。
這次議案主要是對本應于7月7日支付的第一期本金支付方式和支付時間進行調整,根據(jù)議案,原來的一期2.93億元本金將分兩期支付,7月7日支付首期7.5%即1.46億元;等到2023年4月7日支付剩余7.5%尾款。
這次調整是富力對已經展期的債務進行第二次展期,意味著目前富力的資金無法支付第一期2.93億元的本金及利息,所以對第一期支付的本金,再次進行展期。
無獨有偶,6月27日,融創(chuàng)房地產發(fā)布公告稱,將召開投資人會議,對“PR融創(chuàng)01”兌付方案進行調整。主要將6月30日應支付的10%本金調整為5%,9月30日應支付的15%調整為10%。
“PR融創(chuàng)01”原為“20融創(chuàng)01”,發(fā)行總額40億元,原計劃于今年4月到期,彼時,融創(chuàng)對該筆債券展期18個月,分別于2022年5月15日支付10%本金,從6月30日到2023年6月30日每個季度支付15%,2023年9月30日支付20%。
融創(chuàng)于5月15日按期支付了第一期10%后,第二期本應該于6月30日支付的15%出現(xiàn)困難。這次展期主要將第二期及第三期各5%本金調整到最后一期支付,最后一期應支付本金從20%調整至30%。
奧園等房企也對已經展期的債券進行二次展期。房企的這些動作,一定程度反映了其現(xiàn)金流支配能力并沒有因為債務展期而有所改善。
一位國內非銀金融公司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投資人對于房企債務展期,最初是希望通過時間來換空間,即等到房地產市場好轉,房企流動性獲得改善,屆時兌付債券。
克而瑞數(shù)據(jù)顯示,雖然百強房企銷售金額同比仍有50%左右的下降,但從5月開始,百強房企銷售金額已經連續(xù)兩個月環(huán)比上升。與前5個月相比,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金額降幅已經大幅收窄。
雖然市場連續(xù)兩個月持續(xù)回暖,但出險房企的流動性并沒有明顯改善,而且融信、金科、寶龍等部分未出險的房企也開始進行展期操作,甚至市場普遍看好的金地、旭輝等房企債券也出現(xiàn)大幅波動。
市場回暖
雖然5、6月房地產市場持續(xù)回暖,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克而瑞數(shù)據(jù)顯示,6月30強房企銷售金額均環(huán)比上升,沒有出現(xiàn)下跌情況,其中招商蛇口、金地、綠城、金茂、濱江和華發(fā)等房企均出現(xiàn)翻番。
但上半年百強房企合計銷售金額3.47萬億元,同比下降50.7%。其中前15強房企恢復最快,比百強房企平均水平高出4個百分點;30強之后的房企恢復較慢,比百強房企平均水平低了近4個百分點。國企、央企和混合所有制企業(yè)恢復要遠遠超過民企。
多個房企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5、6月,房地產市場確實有一定改善,但從市場終端來看,改善并不明顯,“只有極個別城市位置較好、價格倒掛的盤,賣的相對好一些,其他的還是一般”,一位房企營銷負責人表示。
另一家房企區(qū)域負責人也認為,目前樓市所謂回暖更像是在筑底,由于之前下滑幅度太大,市場肯定要有一個回調。
7月以來,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再度出現(xiàn),這也成為未來房地產市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而且,由于房地產長效機制確立以及疫情防控對經濟及收入帶來的影響,使得房地產預期及需求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
上述房企區(qū)域負責人表示,市場整體規(guī)模下降的情況下,購房者對項目可選擇空間較大,但首要考慮的依然是交付問題,“從這一點來說,國企、央企和混合所有制企業(yè)與民企相比,有天然優(yōu)勢”。
“所以,這也是很多房企一直堅持兌付的主要原因”,上述房企銷售負責人表示,主要債務沒有展期,一直堅持償還債務,對外界釋放的是一種信心,“如果有錢的話,再適當拿幾塊地就更完美了”。
在他看來,市場回暖需要一個漫長過程,銷售金額變成房企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當前保交付、預售資金監(jiān)管趨嚴、首付貸款周期較長的情況下,樓市熱度很難在短時間內傳遞到債市。
難言改善
今年上半年,連續(xù)兩個月房地產市場改善,以及2月以來房地產凈融資回正,雖然力度上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但畢竟較去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有一定程度修復。但從近期房企債券展期及二次展期的廣度及密度來看,似乎房企的流動性并沒有實質性改善,甚至面臨比一季度更大的壓力。
上述房企銷售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雖然銷售市場和再融資名義上都有改善,但對民企尤其是出險房企流動性改善的作用極為有限。
Wind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截至7月7日,房地產國內信用債發(fā)行總額4190億元,比2021年同期減少1000億元左右,其中民企發(fā)行規(guī)模168億元左右,占比只有4%左右。
已經成功發(fā)債的民企,碧桂園、旭輝、美的、新城為指導性發(fā)債的結果,金科是通過非市場化方式發(fā)行,而濱江成功發(fā)行的只有超短期債券。大部分其他民企即便是獲得發(fā)債額度,也難以贏得資本市場青睞。
上述房企銷售負責人表示,之前,他所在公司曾多次就公開發(fā)債認購事宜與資本市場進行廣泛溝通,但得到的普遍反饋是不理想,“也不是一下就拒絕,讓我們先提前還一筆存量債券,然后他們從中拿出一部分來買新債”。
在這種情況下,房企發(fā)行新債券的意義不大,對原有債務進行展期似乎是一個性價比更高的選項?!鞍l(fā)新債也是為了還舊債,監(jiān)管說了,展期不算違約,對于企業(yè)來說,存量債券展期成功率顯然比新發(fā)債券大”。
至于開發(fā)貸和其他融資方面,其表示,除非是特別好的項目,可以正常獲得相應開發(fā)貸,普通項目獲得開發(fā)貸的難度較大,即便能獲得,也需要額外追加抵押物,付出的成本較之前更甚。
而且,開發(fā)貸等項目層面的融資,用途也僅限于項目,對于集團公司流動性并沒有太大改善,在發(fā)債受阻的背景下,房企通過再融資緩解流動性是不現(xiàn)實的,銷售回款成為緩解流動性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從銷售到回款的過程并不輕松。
第一是首付,在目前普遍實行首付分期、動輒半年付清首付的情況下,即便是20%-30%的首付,也很難在短期內流入到房企的賬戶。
第二是保交付和預售資金監(jiān)管,任何一個房企的項目,保交付都是第一位的。一個項目通過銷售獲得回款后,優(yōu)先保障的是將房子建成并交付到購房者手中,所以設置了預售資金監(jiān)管制度。
第三是狼多肉少,上述房企銷售負責人透露,對一家已經出險或債務展期的房企來說,各方面的資金缺口都很大,少數(shù)回流到集團總部的資金,往往是一份錢分成幾份用,每一處資金都不充足。
“看數(shù)據(jù)說這個賣了五百億,那個賣了兩百億,但最后連2個億都還不起”,上述房企銷售負責人表示,銷售額僅僅是一個數(shù)字,最后考驗房企的是真金白銀,“所以有些房企把考核從銷售額改成回款了,就是這個道理”。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田國寶經濟觀察報部門主任
不動產開發(fā)報道部主任兼高級記者
主要關注房地產、產業(yè)園區(qū)、雙創(chuàng)及物業(yè)等領域。擅長深度報道和調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