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11 08:36:01作者:佚名
開欄的話 百城松綁、央行出手……在過去的一個季度里,紓困成為了樓市的關鍵詞。然而疫情疊加種種不確定因素,已經改變了不少購房者的置業(yè)觀:“雙減”疊加多校劃片,讓“老破小”的學區(qū)房不再那么搶手,經歷了隔離與封閉的人們更看重物業(yè)服務的品質;在疫情之初頗為搶手的“小院子房”,也伴隨著毛坯交房的尷尬、裝修成本的攀升被拋棄,大平層再次受寵;“房住不炒”成為共識的今天,年輕人不再“趕著”掏空6個錢包上車,“租房也挺好”逐漸被“00后”接受……北京商報今起推出《不一樣的買房消費觀》,探索疫情與“房住不炒”兩大因素下,購房者不一樣的買房消費觀。
置業(yè)北京,預算是剛需趕上第一班車的痛點所在??們r每提高10萬元,就是一個“圈層”的出局。
“老破小”曾經在北京市場一枝獨秀,要么總價低、門檻低,是新北京人的首選,可以滿足他們尋找一個落腳點的愿望;要么傍身重點學區(qū),家長們可以用最低的成本為孩子投下一套“占坑”房,只為12年的學籍。無論是哪種情況,選擇“老破小”的他們,不在乎小區(qū)物業(yè)、居住品質,只看重“總價低”這一關鍵因素,正是有了他們,也不斷帶動“老破小”的流轉。然而伴隨著疫情與“雙減”,曾經的“老破小”似乎不再那么吃香。在包括陳婷在內的購房者眼中,無論是作為自住、出租還是將來置換,次新房的可塑程度都更高?!皩幰贝涡路?不要南向‘老破小’”也成為了他們的執(zhí)著。來自機構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傳統意義上的“老破小”成交量首次跌破此前幾年50%的均線,而次新房則保持增長態(tài)勢,突破20%。
“我都不愿意住‘老破小’,
更何況接盤者”
盡管買房到現在一分錢沒漲, 陳婷依舊很滿意自己的“婚前首置”。
去年底,在陳婷準備和未婚夫領證之前,父母給了陳婷100萬元的嫁妝,加上自己工作八年的積蓄,陳婷在未婚夫的鼓動下,趕在婚前以首套房的資格拿下了這套總價340萬元的一居室次新房。
因為并不是自己的第一居所,陳婷在選房之初對于位置有點茫然?!拔依瞎谑吧接幸惶變删邮遥娣e雖然不錯,但卻是‘歲數很大’的老公房,我們倆又都不是北京孩子,將來肯定要有一方父母過來幫著帶孩子的?!?/p>
在是把兩居室的老公房賣了換三居室,還是再買一套之間,陳婷和她的未婚夫并沒有太多分歧——首付150萬元以內,每個月的月供要控制在陳婷的公積金+未來這套房子的房租?!案先艘黄鹱∵€是不太方便,但如果現在硬要買一套兩居,我們這個成本壓力也很大,索性就買一個品質好點的一居室,攢攢錢五年后再置換?!?/p>
置換是每個北漂的必經之路,由小到大、由遠及近,搭上一波房價上漲,還可以給后來的換房增添些許助力。陳婷的買房理念有兩點:對得起自己的首套房資格,以及方便未來置換。
“疫情真的改變很多,原本計劃的‘老破小’也擱淺了,感覺這種房子未來不好置換,我現在都不愿意選,更何況幾年后的別人呢。”在陳婷看來,房子成功置換的前提必須是有下家愿意“接手”,現在都講究居住質量、小區(qū)品質,“老破小”并沒有給到購房者以生活,而只是簡單地寄居。
在她的購房邏輯里,現在北京有可能買到好地段+好品質的房子,而這種場景以往是小概率事件。同時,陳婷對“新”格外執(zhí)著。
不再“能買”就行
更要先有“質感”再說能買
“房子要夠新,五年以后好置換。”這是陳婷在見中介何巍之前開出的購房條件。
何巍在帶領陳婷連看十幾套房子后發(fā)現,與過往給老人買房多喜歡“南向、通風好”等不同,陳婷更看重位置、物業(yè)和配套。用陳婷的話說,結束一天的工作,奔波而疲憊,更希望回到一個有“質感”的家。
“大概從兩年前開始,像陳婷這樣的年輕購房者并不是少數,因為是首次置業(yè),他們更看重社區(qū)的品質,有沒有電梯、房齡不能太舊、是否好置換,如果能有個差不多的學校,那就更好?!焙挝¢_玩笑地說,自己和同事們把陳婷的這種需求叫“首置五年肯定換”類型,“寧愿要朝北的次新房,也不要陽光明媚地南向‘老破小’”是這類置業(yè)群體共同的特點。
這種轉變也是源于消費者購房邏輯的轉變。早幾年的買房邏輯,大家認可的是上車盤,“能買”就行,總價越低的房子流轉得越快,受關注度也越高?,F在的邏輯似乎變了,“需求”匹配度上升到第一位,不再是“能買”就行,更要能先滿足“質感”再說能買。
據貝殼研究院推出的《2021居住客群消費趨勢年報》顯示,消費升級品質居住成為新剛需,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房屋的居住屬性,對居住環(huán)境、房屋品質、小區(qū)配套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樓齡為例,2020年重點城市購買樓齡在10年以內的購房客群占比46.5%,較2017年提高15.7個百分點。此外,小區(qū)配套、物業(yè)服務方面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疫情之后
次新房成交帶看雙升
最終陳婷選中的這套房子,與何巍觀察的大致相同:總價340萬元的朝北50平方米一居室,位于九龍山地鐵站附近,首付不到140萬元,裝修得比較好,可以直接出租,租金在6500元/月,加上陳婷的公積金,恰好能夠覆蓋房貸。但房子位置,與老公房呈現一個大對角。
“說是次新房,也有小20年了,但小區(qū)維護得不錯,物業(yè)很好,交通非常方便,所以租金特別可觀。反正我們還年輕,計劃先過五年的二人世界,要孩子的時候這套房子也滿五年了,到時候再考慮是把老公房往朝陽置換,還是把這套新房子往西邊換?!标愭谜f。
不得不說,低總價在北京總是無往不利的,二手房交易量高于新房也司空見慣,掛牌量充沛的情況下,買房人還能“精挑細選”一番。
我愛我家研究院高級分析師宋俊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2017-2021年,北京“老破小”住宅(2000年以前建成)市場成交套數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同期,北京“次新房”(2010年以后建成)則相對較小,市場成交套數占有率均低于20%。
對比疫情前后,2017年上半年到2019年末,北京“老破小”住宅成交套數占比為54.4%,帶看量占比為24.7%;而2020年初到今年上半年,北京“老破小”住宅成交套數占比為51.5%,帶看量占比為20.7%。相應的,同一時間維度上,北京次新房成交套數占比由15.1%增至18.9%;帶看量占比由6.5%增至8.2%。
“特別是今年上半年,‘老破小’住宅成交套數跌破此前幾年50%的均線,而次新房則保持增長態(tài)勢,突破20%的均線。”在宋俊梅看來,這一個趨勢代表了疫情后人們置業(yè)觀念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很可能將一直持續(xù)。
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則表示,經歷疫情之后,“老破小”的目標受眾,購買力相當受限,大部分人選擇觀望來控制支出。同時,影響“老破小”變化的還有政策因素,例如北京多校劃片全面落地,曾經的學區(qū)房被剝離可供交易的“外衣”,而且政策的未來趨勢,也促使購房者變得理性。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