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14 18:20:30作者:未知
2015年8月28日下午三點,六位科學家組成了一個團隊,被NASA帶到了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火山附近沒有任何植被,全部都是發(fā)紅的巖石。
這里曾經(jīng)是一個廢棄的采石場,與月球、火星相比,這里的地貌極為接近,也沒有任何動物愿意踏足這一片不毛之地,整個實驗不會有外界因素干擾。
而在這個荒無人煙的采石場里,NASA修建了一間直徑10米,內部使用面積約93平方米的圓形穹頂房屋,穹頂?shù)诙舆€有一個閣樓可以遠眺。
資料圖
六名成員將生活在不足一百平米的狹小空間內,長達一年的時間。
在此期間,穹頂內部的攝影機會全程記錄所有人的生活現(xiàn)狀,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任何個人隱私,所有的舉動都會被NASA盡收眼底。
同時,為了模擬在月球和火星上的生存環(huán)境,六位成員也不能隨意走出穹頂。
每次外出,他們都必須要像正規(guī)的宇航員一樣,穿上厚重的太空服,攜帶著為數(shù)不多的氧氣,執(zhí)行NASA給他們下達的任務。
在穹頂之中,6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小房間,小房間內有一張桌子和一張床。
資料圖
這就是他們所有的配置,科學家們每天吃的都是芝士粉還有金槍魚罐頭,他們也不能隨心所欲地聯(lián)系自己的家人,只能通過電子郵件。
這就是NASA迄今為止,進行過最長時間的隔離實驗,而這項實驗也沒有隨著6位科學家試驗時間到期,戛然而止。
如今這項實驗已經(jīng)進行過好幾期,接受實驗的成員也越來越多。
NASA進行了隔離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在封閉的狹窄空間內,生活一年的時間,六位成員們又會有哪些變化呢?這項實驗又有著怎樣的結果?
資料圖
火星真人航行計劃
NASA會有這樣一項隔離實驗項目,其實和現(xiàn)在航天大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近些年來,人們對月球、火星的探索越來越多,對外太空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
與此同時,隨著地球上一些不可再生資源的不斷損耗,日益增長的人口和有限的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
所以NASA在上個世紀,就開始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安居的樂土。
距離地球最近的衛(wèi)星——月球,已經(jīng)被世界各個大國相繼登陸,而對于月球的自然環(huán)境,科學家們自然也是進行了分析的。
資料圖
月球由于質量太小,引力較低,周圍沒有大氣環(huán)繞,太陽輻射不加任何阻攔,可以直接抵達月球地表。
這也就造成了月球晝夜溫差極大的情況,極其不適合人類生存,而且在月球上,科學家們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生命跡象。
相比較而言,火星的環(huán)境就好太多了,火星和地球一樣,都是在太陽系當中,是一顆行星。
從火星和太陽的距離來看,這個距離也適中,加上火星上也有著大氣,火星上的溫度和地球上的溫度最為接近。
資料圖
近些年來,各個國家的航天局都把火星當成了研究的主要對象。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火星上大氣的成分也和地球很類似,絕大部分都是氮氣。
而火星上的地表形態(tài),又顯現(xiàn)出了冰川還有流水侵蝕的痕跡,這也就意味著火星上很有可能存在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
但是要真的使火星變得適合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進行火星殖民,人類依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NASA計劃著在2030年之前,完成真人前往火星的載人航天壯舉。
前往火星,宇航員們在外太空往返的時間就需要一年,加上還需要在火星執(zhí)行任務的時間,沒有個兩三年可回不來。
資料圖
所以為了完成之后的火星真人航行計劃,NASA就很有必要在地球上先進行一些模擬實驗。
此前宇航員們最多在空間站內逗留幾個月的時間,從未在空氣稀薄、沒有任何生命的環(huán)境下停留超過一年的時間。
為此,NASA設計了一個夏威夷太空探索和模擬仿真的項目。
設計好整個實驗流程之后,NASA又下達了4個月和8個月的共同居住任務。
2015年8月28日,NASA又讓六位科學家參與到了這個封閉隔離實驗中。
他們需要隔離的時間是迄今為止最長的,足足要持續(xù)一年。
資料圖
六位成員們又是怎樣度過這為期一年的實驗的呢?
實驗過程
這六位科學家分別是三男三女,其中一位是來自法國的天體生物學家,另外一位是來自德國的物理學家,剩下的4位成員都是美國人。
他們都不是普通人,其中還有一位是專業(yè)的宇航員,另外三名成員分別是建筑師、醫(yī)生和土壤科學家。
NASA把實驗的地點選在了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的北坡。
相較于南坡,北坡由于處在背風坡,這里沒有降雨,加上受到火山活動的影響,常年的溫度都比附近區(qū)域高上許多。
資料圖
這也就導致了實驗地點周圍完全就是一片荒郊野嶺,一根小草都沒有生長。
NASA為了模擬火星上的自然環(huán)境,特意把試驗地點選在了貧瘠的火山北坡。
實驗使用的的圓頂屋高度在六米左右,六位成員在這里面不能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對外聯(lián)系僅僅只能用到電子郵件,而且還和外面有著20分鐘的延遲。
這一行為也是為了模擬在火星和地球之間的通訊條件,電磁波從火星傳到地球需要長達20分鐘的時間。
而金槍魚罐頭和芝士粉也是通過海運而來,每隔四個月才會補給一次,適宜飲用的淡水則是兩個月補給一次。
資料圖
六位成員在圓形穹頂下的生活并非就像坐牢一樣,完全封閉在房屋之內。
他們的生活偶爾還會出現(xiàn)一些小插曲,NASA還會模擬一些突發(fā)狀況,例如電力突然中斷、工具突然損壞,房屋內的太陽輻射急劇增加等。
面對這些突發(fā)狀況,六位成員沒有其他的應對方法,只能穿上重達24公斤的宇航服往外撤離。
等過了規(guī)定的時間,他們才會允許回到穹頂之內。
除此之外,NASA除了讓他們完成最基本的共同居住任務之外,六位成員們還得完成一些熔巖的探索任務,取回一些NASA規(guī)定的樣本。
資料圖
在山洞、山體的外出探索過程中,他們也必須穿著宇航服。
對這些容熔巖的探索也是NASA為了模擬宇航員們在火星上,執(zhí)行探索任務時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火星上也存在著許多熔巖管道,對這些熔巖管道的探索,很有可能會揭開火星生命之謎。
無論是在地球還是月球、火星上,熔巖管道都是一個熱點,蟄伏的生命或許會在此休眠。
宇航員們本來就行動不便,為了探索這些洞穴,即使使用輕型裝備也很困難。
因此,讓六位科學家們在火山上首先進行模擬實驗,對未來宇航員在穿著宇航服的條件下,研究熔巖管道可能面臨的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資料圖
NASA的相關人員Michaela Musilova曾發(fā)布了一條官方聲明:
“穿著EVA太空服做研究,需要花費三倍的時間。我們需要在地球上進行大量的訓練,找出最好的方法,創(chuàng)造最好的EVA太空服,這樣我們有一天就能夠在月球和火星上進行這種研究?!?br/>
其中的一位成員希娜,她看到NASA發(fā)布了這個實驗項目之后,就義無反顧地報名了。
來到了夏威夷火山之前,她也在自己的博客中寫到:“我就想通過我們六個人的努力,完成NASA給出的任務,好讓人類早日才走出地球!”
為了了解六位成員在整個過程之中的心理健康情況,NASA在他們身上安裝了人體運動跟蹤器,時不時地還會采取電子問卷調查。
資料圖
一旦NASA發(fā)現(xiàn)了其中某位成員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情緒長時間處于低落狀態(tài),他們就會即刻讓該成員退出實驗。
在完成探索任務時,之前素不相識的六位成員必須快速建立起信任關系,并且他們還需要單獨執(zhí)行一些個人任務。
在執(zhí)行個人任務時,他們的身邊沒有同伴陪同,NASA希望宇航員在孤獨、幽閉、極端受限的環(huán)境下,依然能夠冷靜并出色地完成探索熔巖管道的任務。
熔巖管在整個實驗中,不僅僅是科學家們的研究對象。
因其隔離性,它們有著極大的可能性,會成為太空旅行者們安居的家。
資料圖
對于在2030年,NASA第一次派遣到火星的宇航員們來說,來自太空還有太陽的的輻射,將是一個極其致命的危險因素。
為了應對這一潛在的危險,在火星建立一個宇宙輻射的防護結構則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宇航員們攜帶大量建材前往火星又不太現(xiàn)實。
所以他們只能就地取材,躲在熔巖管里,這里相對安全,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也大上許多。
六位成員們就在火山的各個山洞、山體進行著調查工作,他們每個人探索過的山洞都高達數(shù)百個,就是為了尋找適合避難和疏散的場所。
資料圖
遇到一些意外,NASA也會要求他們盡快趕到他們找到了熔巖管內。
而且在穹頂內生活,也有成員在NASA安排的電力中斷意外中,險些觸電受傷。
實驗結果
六位科學家們在一年的時間內都沒有呼吸過新鮮空氣,單調的生活也讓成員們的精神狀態(tài)很是敏感,大家的脾氣越來越暴躁。
NASA的監(jiān)控也顯示,在此生活長達一年的六人,確實發(fā)生過大大小小的爭執(zhí)。
爭執(zhí)不光是發(fā)生在穹頂之內,外出執(zhí)行任務時,六位成員也會因為一些隊員速度太慢、拖拖拉拉而沒有耐心。
資料圖
隔離實驗項目的負責人吉姆表示,當她看到成員們發(fā)生爭吵后,他們沒有做過多的干預。
吉姆相信這個六人團隊能夠克服這些問題,吉姆稱:“我所得出的實驗經(jīng)驗之一就是,你無法阻止人際沖突,在長時間的任務過程中,哪怕是最優(yōu)秀的人也會發(fā)生沖突?!?/p>
六位科學家們的觀點的確無法全部相同,最后他們和吉姆預想的一樣,也妥善地解決了所有的問題,讓整個團隊變得更好。
在和其他人相處了1年的時間后,隔離實驗結束,六名科學家終于可以重見天日。
六位科學家的家人早就在圓形穹頂外等候著他們出來。
資料圖
在“歡迎回到地球”的問候聲中,成員們與各自的家人緊緊相擁在了一起。
六位科學家們都覺得,他們都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這一年以來自己的變化。
做實驗最后的一段日子里,他們都在數(shù)著手指頭過日子,整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已經(jīng)極其麻木。
在穹頂里生活的日子,六位成員感覺生無可戀,極其枯燥,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也無法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和其他人談論的話題永遠離不開穹頂。
而這樣的生活模式,讓人變得極其敏感、情緒化,一件小事大家都容易多想。
一直吃著罐頭和冷凍食物的他們,頭頂還被白色的穹頂覆蓋,呼吸著沉悶的空氣。
資料圖
所以“被放出來”之后,他們十分渴望溫暖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還有可口的食物。
在穹頂里水源極其珍貴,他們幾乎都沒怎么洗過澡,洗漱也要十分節(jié)約。
不少成員也表示,出來后第一件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跳進海里,暢快地游泳,感覺流水在身上流動的觸感。
該試驗項目的主管Musilova也稱:“宇航員們來自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背景,說著不同的語言,他們在執(zhí)行任務期間總是在一起,就像在月球或火星上一樣?!?/strong>
在六位成員中,建筑師特里斯坦也覺得這次經(jīng)歷很是寶貴。
資料圖
他在這次實驗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建筑技巧,并且他還希望以后自己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人性化和更宜居的作品。
參與過隔離居住實驗的成員們也覺得,再次回憶起來在穹頂里生活的經(jīng)歷,讓他們體會到了和之前完全不一樣的生活,還挺懷念的。
最后,也向參與過封閉實驗的六位科學家們致敬,作為人類航天事業(yè)的探索者,他們有著常人都難以企及的勇氣。
-完-
編輯 | 不誤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