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25 19:20:31作者:佚名
“出事了,快來人??!”
2009年11月26日上午,上海海事大學女生宿舍樓里傳來一陣呼喊聲。
保衛(wèi)處師傅慌忙趕來,走到人群密集的506號宿舍,一腳踹開衛(wèi)生間的門,然后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只見一位女同學半蹲在衛(wèi)生間里,將兩條毛巾系在一起,一邊掛在衛(wèi)生間水龍頭上,另一邊套在脖子里,早已沒有了生命體征。
示意圖
這位女同學名叫楊元元,是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在讀研究生。
就在2個月前,楊元元還因為考上研究生而高興的手舞足蹈,而如今卻突然自殺于宿舍樓里,這是為什么?
據(jù)目擊者稱,楊元元自殺的洗手臺距離地面不足一米,只要她有一絲生存欲,隨時可以站起來重回生門。
但不知為何,她偏要以這種極端痛苦的方式選擇自縊。
求死之心可想而知。
在替楊元元感到震驚和惋惜之余,所有人都在好奇,楊元元為什么尋死?
她的身上發(fā)生了什么?
1979年,楊元元出生在湖北枝江。
因為家境貧寒,楊元元出生時,父親希望她長大后能掙大錢,改變貧窮的命運,所以給她取名元元。
而她還有一個弟弟楊平平,也是在父親期望一生平安順遂的愿景下得名。
那時,一家四口人生活雖然艱難,但好歹溫馨幸福。
然而,在楊元元6歲時,父親被一場大病奪走了生命,家里的重擔全都落在了在三線建設軍工廠看大門的母親一人身上。
說起來,楊元元的母親望瑞玲也實在是苦。
幼年喪父,學習成績好卻沒有機會讀書,好不容易找個大學生當老公,卻在自己33歲這年撒手而去,留下母子三人。
望瑞玲實在不服氣自己的一生要這樣悲慘下去,于是她教導兒女要好好讀書,用知識來改變命運。
所幸,楊元元和弟弟很爭氣,學習成績在學校里一直名列前茅,十分優(yōu)異。
楊元元與母親和弟弟
而且,看著盡管工資微薄,也不遺余力供自己讀書的母親,楊元元心中感動至極。
為了不讓母親傷心,楊元元幾乎對望瑞玲言聽計從;為了讓母親過上好日子,楊元元把“做老板、掙大錢”當成自己的夢想,不斷為之奮斗。
1998年高考,楊元元和母親都認為,這是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年份,所以極為重視。
但在報考志愿時,母女倆卻第一次出現(xiàn)了分歧。
原本,楊元元報考了大連海事學院的法律系,想通過法律維護正義。
但望瑞玲覺得,大連路途遠、車票貴、專業(yè)還沒什么用,所以堅決反對。
楊元元拗不過母親,最終妥協(xié),選擇了武漢大學的經(jīng)濟系。
雖然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yè),但楊元元依舊努力學習。
她的心中還有期待,只要拿到本科文憑,就能實現(xiàn)自己當老板、賺大錢的夢想。
為了解決學費問題,楊元元申請了助學貸款,平日里除了上課,還四處打工賺錢。
忙碌和壓力充斥著楊元元的大學生活,她無暇交際,也不和同學多做交流。
要強的她,不想向別人透露自己的辛酸和苦難。
按理說,一個自強不息的貧困生,經(jīng)過努力何嘗不能博得一個美好的未來。
但是楊元元卻在拼搏路上,迎來了一場人生的巨大改變。
楊元元上大三那年,弟弟楊平平也考上了武漢大學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
家中出了兩個大學生,又都在同一所學校,這份榮光讓母親望瑞玲驕傲許久。
但悲喜交加,也是這一年,望瑞玲所在工廠要將職工居住區(qū)拆遷,想要新的住房,需要花3.5萬元購買。
望瑞玲當時的工資只有200多元,孩子上學的學費都交不上,哪里還有錢去買房子。
沒錢買房,望瑞玲又不想繼續(xù)住在老廠區(qū),她沒和楊元元商量,自己在廠里辦了內退,然后拿上行李,去武漢投奔楊元元去了。
生活拮據(jù)的望瑞玲自然是不肯在外租房的,所以楊元元將她安排在自己的宿舍,共同擠在一張不足1.2米的小床上。
這下原本6個人的宿舍突然顯得擁擠,其他學生因為望瑞玲的存在感到不自在,紛紛申請轉宿舍。
楊元元也無奈,向學校申請了單獨的一間宿舍,和母親住在那里,直到畢業(yè)。
楊元元與母親
因為望瑞玲的到來,楊元元更加忙碌了。
平時除了上課、做家教打工,她還要幫媽媽擺攤賣茶葉蛋。
而且還要承擔弟弟的學費。
本就內向的楊元元至此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2002年,楊元元大學畢業(yè)。
憑借著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她原本對未來充滿期待:當老板、掙大錢,找一個工資3000塊錢的好工作。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
初入社會,楊元元一沒資金,二沒人脈,三不善交際,老板可不是你想當就能當?shù)摹?/p>
雖然老板當不成,但楊元元有2次當公務員的機會。
一個是在湖北枝江縣,另一個是在廣西平海。
楊元元還沒拿定主意,母親望瑞玲說道:“寧愿在武漢掃大街,也不回枝江!”
好不容易從小縣城出來,哪有再回去的道理?
母親的反對,讓楊元元再一次選擇妥協(xié)。
資料圖
她只好帶著望瑞玲在武漢扎根找工作。
起初,楊元元在一家培訓中心做英語老師,每月拿著800元的工資。
后來,為了讓媽媽過上富裕的生活,她做過保險推銷員、干過家教、擺過地攤,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2005年,楊元元鼓足勇氣與人集資合辦一份文藝雜志,但因為辦刊思維不合時宜,導致雜志滯銷,最終以失敗告終。
投的錢不少,卻沒搞出一個名堂,楊元元為此深受打擊,情緒也變得異常焦躁。
看到昔日同學考研的考研,讀博的讀博,一個個發(fā)展的非常好,楊元元自卑又封閉。
她想到了讀研,希望通過更高的文憑,來獲取好的工作機會。
2009年,已經(jīng)30歲的楊元元成功考入了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如愿學了律師專業(yè)。
上海海事大學
但奇怪的是,入學僅僅2個月,楊元元卻突然自殺了。
按理說,楊元元的法律夢想實現(xiàn)了,公費讀研也解決了經(jīng)濟上的問題,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fā)展,前途簡直一片光明。
可就在這時,楊元元卻自殺了。
“早知是如今的局面,我就不讓她來上海了”出事后,望瑞玲向記者哭訴道。
原本,楊元元是不想帶母親上學的。
上海路途遠、人生地不熟,自己都還需要適應,更別提照顧母親了。
但望瑞玲曾經(jīng)在上海學過船舶技術,對上海的繁華情有獨鐘。
她不顧女兒的想法和困擾,毫不猶豫地跟去了上海。
不用多說,望瑞玲又一次住進了學生宿舍,還是擠在一張小床上,絲毫沒有感到任何不妥。
但上海海事大學和武漢大學不同,因為校規(guī)的原因,不允許望瑞玲住在學校宿舍里。
楊元元為此向學校提交申請,希望校方能夠體恤一位“偉大”的母親,為她安排一個床位。
結果遭到校方拒絕。
楊元元申請書
在宿管人員多次勸說望瑞玲搬離,但都無動于衷的情況下,2009年11月21日,宿管阿姨開始禁止望瑞玲進入宿舍樓。
兩人因此發(fā)生口角,言辭頗為刺耳。
楊元元見狀后,情緒開始變得焦慮、失眠,她不停的悔恨自己沒有照顧好媽媽。
后來,在學校一體育老師的商定下,將校外一處房子以每月450元的費用租給望瑞玲。
同時,還給楊元元提供了一份校內網(wǎng)兼職的工作,每月有320元工錢。
望瑞玲這才搬離了宿舍。
但是因為還沒拿到住房鑰匙,望瑞玲又不舍得住賓館,她瞞著楊元元獨自在電影院坐了一晚。
11月的上海夜晚冰冷刺骨,楊元元得知母親的境遇后,愧疚得徹夜無眠。
11月23日,楊元元終于拿到體育老師的住房鑰匙,但是打開門的一瞬間,有些傻眼。
空曠的毛坯房里什么都沒有,可以說,除了地上的灰塵,再無其他。
楊元元見狀不免有些心涼,但她還是將母親的行李搬了過來。
夜晚,楊元元和母親將被褥鋪在水泥地上,睡在一起。
寒冷侵蝕著母女倆的身體,她含淚說道:“是我沒用,對不起。”
楊元元不斷地向母親道歉,說母親跟著她沒有享到福,反而受盡了苦楚。
楊元元母親
第二天,情緒激動的楊元元決定找學校說情,希望母親回到宿舍里住。
望瑞玲看著楊元元不同往日的斯文,震驚之余,竟沒想到這是她們母女倆最后一次見面了。
11月26日上午9點,楊元元被發(fā)現(xiàn)在宿舍衛(wèi)生間里自縊身亡。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讀了那么多年書,還是沒有什么改變?!?/p>
楊元元悲觀地留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話。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沒想到,一向以這句話激勵自己的楊元元,會以這樣極端的方式離開人世。
對于楊元元的死因,網(wǎng)絡上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海事大學歧視婦女,強行攆走住在宿舍里的楊元元母親望瑞玲,導致楊元元精神崩潰自殺。
楊元元家屬也認為,11月26日早晨7時20分左右,望瑞玲沒有見到約好一起進餐的楊元元,害怕楊元元可能出事,于是到宿舍找她。
可敲門未得到回應后,望瑞玲苦苦哀求宿管人員上樓檢查,卻被宿管人員斷然拒絕,惡語攆走。
直到9點才開門救人,錯失搶救時機。
資料圖
楊元元家屬的話聽上去是有一定道理,學生在學校出事,學校定然逃脫不了責任。
但是,導致楊元元悲劇發(fā)生的,與母親望瑞玲也有必然聯(lián)系。
節(jié)目《社會能見度》曾這樣評價楊元元自殺事件:“親情中的PUA”。
1998年高考,楊元元的夢想是去大連學法律,但望瑞玲卻以路途遠、車票貴為由拒絕。
并且不顧楊元元的苦苦哀求,讓她報考武漢大學經(jīng)濟系。
楊元元大三那年,望瑞玲職工宿舍拆遷,明明老家有房不愿居住,偏要楊元元在學校宿舍安排住處,同擠一張床。
大學期間承擔弟弟的學費,使得弟弟從武漢大學讀到北大博士。
而自己因為未償還助學貸款,本科證和學位證被學??哿?。
直到工作5年后,才攢夠3970元贖回證書。
畢業(yè)后,楊元元求職生涯坎坷,望瑞玲到現(xiàn)在都不明白,本科畢業(yè)的楊元元為何找不到好工作。
殊不知,楊元元兩次當公務員的機會,都因望瑞玲的一句“不愿回小縣城”而作罷。
不如意的工作了8年,好不容易考上上海海事法學研究生,可以開始屬于自己的新生活。
而彼時,在北京讀博士的弟弟也有能力接母親去北京生活。
但望瑞玲仍然選擇跟隨楊元元去上海,和楊元元同吃同住,形影不離。
資料圖
在學校以不合規(guī)矩為由,要求望瑞玲搬離宿舍時,她的退休工資已經(jīng)漲到900元,卻不愿花450元租房。
“能省一點是一點”,是望瑞玲常掛在嘴邊的話。
為此,從2009年4月到11月,她和楊元元共用一個手機,但話費卻花了不到一百元。
沒有獨立空間,沒有自由生活,帶母求學的楊元元被親情捆綁,精神已經(jīng)瀕臨崩潰了。
如果沒有這場爭執(zhí),如果望瑞玲能夠自食其力,那么楊元元或許不會如此絕望的走向極端。
楊元元的死,在網(wǎng)上引起一片輿論。
母親望瑞玲將矛頭指向學校,要求學校賠償35萬元死亡賠償金。
但校方卻拒絕道歉,并回應稱,望瑞玲索要的35萬元賠償金,只有5萬是用來處理楊元元的后事,其余的30萬是要購買房產(chǎn)。
不管真相如何,為了不繼續(xù)擴大,最終學校出于仁道主義,向楊元元家屬賠償16萬元。
望瑞玲拿到錢后,將在太平間停放了19天的楊元元尸體火化安葬,入土為安。
至此,楊元元死亡事件有了一個了解。
但是它所產(chǎn)生的影響,卻是不可忽略的。
有網(wǎng)友說,楊元元是被砍掉一雙翅膀的鳥,明明可以飛的更高、更遠,卻只能呆在母親的懷抱。
的確,因為望瑞玲的自私,讓楊元元一直在重壓下成長。
她學習成績優(yōu)異,喜歡文學、喜歡法律,如果不是母親的阻止,她完全可以擁有燦爛的人生。
但是,望瑞玲沉重的愛壓得楊元元喘不過氣,她只能犧牲自己的價值觀,三十年來對母親百依百順。
所有痛苦自己扛,壓力自己擔,楊元元以為,這是對母親孝順的回饋。
但是她不知,孝順是一回事,愧疚是另一回事。
愧疚不會是人生成長的動力,它只會摧毀一個人。
畸形的愛是枷鎖,健康的愛才是正途。
-END-
作者:劉小優(yōu)
編輯:淡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