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28 18:40:31作者:佚名
昨日,一則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視頻在各大社交平臺上流傳。B站UP主“衣戈猜想”在視頻中講述了有關他二舅平凡但不平庸的一生。視頻中的二舅曾是村里名列前茅的尖子生,但一次發(fā)燒被隔壁村村醫(yī)打錯針變成了殘疾,自此便輟學靠做木工過日子。雖然生活拮據(jù),但是他可以掏空積蓄為養(yǎng)女買房,還照顧著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正如“俠客島”評價道,“二舅活出了我們向往的飽滿人生。”
來源:微博相關話題
截至目前,該視頻的播放量已突破2000萬,點贊量高達322.8萬。不僅連續(xù)兩天霸榜B站熱搜,新浪微博上有關“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話題閱讀次數(shù)都已達到8.1億。
“視頻樸實又真誠”、“平凡但是高貴,這是我今年看過最高級的視頻”、“看的我淚目了,想起來故鄉(xiāng)的村落,故鄉(xiāng)的人”......無數(shù)網(wǎng)友在社交平臺上表達著自己對于視頻內容的看法。不少媒體也對此進行了評論,新京報表示,“人們被二舅的人生所打動,是因為看到了一個具有強大韌性的個體生命,在年復一年的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的豐富性?!?/p>
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隨著二舅視頻不斷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傳播、發(fā)酵,有著不同觀點的網(wǎng)友開始出現(xiàn)?!岸恕辈辉偈蔷唧w的一個人,仿佛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符號,二舅有沒有治好年輕人的精神內耗不可知,但是他已經(jīng)在巨大的輿論場中被各種聲音不斷消耗。
來源:胡錫進微博截圖
《環(huán)球時報》特約評論員胡錫進26日下午表示,看了“二舅”的視頻,很感動。“活出二舅這樣的境界很不容易,因為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自私都會更多些,因為市井中雞毛蒜皮的利益拿不起放不下,患得患失,正所謂‘精神內耗’?!?/p>
但公眾號作者“大生劉蟾”認為,二舅的苦難,令人同情;但是我更關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苦難?視頻中隱隱約約透出的“不去問責不公的社會機制、而強調樂天知命”傾向,我們應該站出來批判這種社會觀點和輿論傾向。尤其當像胡錫進這類大V借機宣導正能量,傳遞價值觀的時候,更應警惕這種洗腦雞湯。
正如余華在《活著》中所說,永遠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的,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帶來成功??嚯y不值得追求,磨煉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躲開。
有馬體育直接表示,“弱者沒有寬容的權利”。人們看了二舅的視頻以后感嘆他面對苦難的強悍,為其不畏遺憾的生活狀態(tài)而感慨,但有馬體育認為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與其說是堅韌,不如說是無奈,與其說是淡然,不如說是沒得選。
企業(yè)戰(zhàn)略咨詢師施煒在朋友圈直言,二舅治不了我的精神內耗,只有《五朵金花》能。幾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記得擠在中學小小黑白電視機前看《五朵金花》的情形。人在漫長的一生中遇到磨難很正常,克服困難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但是若用“歌頌苦難”的價值觀和雞湯進行洗腦,也必定會引起反彈。
來源:作者相關回應
視頻作者昨日在社交平臺上回應表示,二舅認真的活了半生,我分享了二舅的故事,大家聽了還有點觸動,這三者合起來就是個美好的小故事,美好的故事應該有一個美好的結尾,這些年大家看過的爛尾了的美好故事還少嗎?讓二舅安安靜靜的陪姥姥生活在那個小山村吧,那就是這個故事最美好的結尾。
“二舅”或許代表了時代的縮影,很多人在二舅的身上看到了父輩那種堅韌、向上的特征。但正如作者所說,美好的故事應該有一個美好的結尾。我們要警惕那些將“二舅”當作流量用雞湯給大家洗腦,“歌頌苦難”的人。
“二舅”招誰惹誰了?
延伸閱讀:
苦難不是輝煌,消滅苦難才是
這兩天,一個小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在全網(wǎng)流傳。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議論紛紛。很多人問我怎么看。說實話,作為一個從貧困農村考入大學,“提著筆桿子進城”的“前農村人”,我對此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警醒。我相信二舅的故事大體是真實的,因為這樣的勵志故事在我們農村并不少見。
但是,先不要太激動,不妨聽我講一個故事吧。
十年前,一到春運時期,很多在城里辛苦工作一年的農民工就面臨買不到火車票、回不了家鄉(xiāng)的困難。大多數(shù)人會對此寄予同情。一些聰明的首都大學生沒有止步于同情,而是勇敢地幫他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搶票。他們覺得自己無愧于“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然而,一個經(jīng)濟學者卻兜頭潑了一瓢冷水:你們幫農民工搶到的每一張票,都意味著另一個農民工回不了老家,因為車票的數(shù)量是固定的!治本之道,一是實行購票實名制,打擊票販子;二是增加火車運力,比如增加列車或者提速。這正是政府采取的有效辦法?,F(xiàn)在,我們很少聽說“買票難”的現(xiàn)象。這就是制度的力量。
我是一個制度經(jīng)濟學者。在制度經(jīng)濟學領域,很多經(jīng)濟學家用歷史和理論雄辯地證明:制度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諾斯(North)和托馬斯(Thomas)通過《西方世界的興起》這本書告訴大家,荷蘭與英國等西歐國家的崛起,主要是依靠“有效率的經(jīng)濟組織”。而“有效率的經(jīng)濟組織”就是保護產權和契約實施的好制度。當今全世界最火爆的經(jīng)濟學家、MIT教授阿西莫格魯(Acemoglu)通過分析過去500年世界各國的“財富逆轉”現(xiàn)象,證明制度才是長期經(jīng)濟增長的根本因素。因為制度塑造了人的行為和激勵,改變了人的預期。打個比方,一萬個普通人中可能才有一個英雄,而制度就是要讓普通人成為英雄的概率大大提高。
中國有廣袤的農村,那里幾千年來有無數(shù)的窮人。面對苦難,自力更生的精神固然可嘉。但苦難不是輝煌,消滅苦難才是輝煌。中國成功地消除了幾億人的貧困,靠的不僅是任勞任怨的性格,而主要是“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根本國策。如果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那么發(fā)展才是解決這種病痛的根本之策。這才是中國故事的偉大之處。
回到二舅的故事。一個成就優(yōu)異的初中生被庸醫(yī)誤診為殘疾人,普通人可以表示憐憫,熱心人可以慷慨捐贈,而有識之士應該想辦法從制度上避免這種悲劇。在我們農村,還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二舅”,他們聰明,他們勤奮,他們任勞任怨,但他們依然生活困難。誰說二舅這條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勝利?他戰(zhàn)勝了誰?等作者姥姥走了,二舅干不動活了,誰來給他養(yǎng)老送終?是靠加快完善農村社保和養(yǎng)老體系,還是靠“自我治愈”?僅僅同情是廉價的,制度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僅僅從劇本上看,二舅的故事也并非“完美”。即便二舅因為誤診而“認命”了,他拒絕老師三番五次的勸導,放棄讀書,現(xiàn)在看來也不是理性的選擇。如果他當初繼續(xù)上學,以他的基礎和天資,很可能考上了中專甚至大學,那么他今天就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而不是一個農村的修理工。我們無法理解二舅的想法,因為二舅在視頻中一言未發(fā)。
其實,冷靜地想想,二舅的故事也治愈不了當代人的“精神內耗”。你上學的名額被人頂替了,二舅的辦法能解決實際問題嗎?你被庸碌無為的老板解雇了,二舅的辦法能解決實際問題嗎?你傾其一生買的樓房爛尾了,二舅的辦法能解決實際問題嗎?
很多人感動于視頻的一句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爛牌。我覺得,此言差矣!一個公平和諧的社會,首先是要讓大家都有機會拿到好牌,其次是確保大家起碼拿到正常的牌,再次才是不讓某些人把好牌拿光了(比如南昌國控集團的周某)。打過牌的人都知道,真要是拿了一副爛牌,你覺得自己能贏嗎?不要對極端小概率事件抱有幻想,我們還是要想辦法改善制度。這才是中國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