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01 10:40:32作者:未知
最近,安徽合肥的余女士“火”了。
事情起源于她的一組訂婚照。
照片中的余女士穿著紅色的裙子,笑容甜美地依偎在未婚夫身旁。
一個膚白貌美、一個陽光帥氣,看起來很是般配。
余女士
剛開始,不少網友在評論區(qū)送上祝福。
但隨著視頻點贊量增多,出現了一個“不和諧”的聲音。
一名男網友透露,余女士是某會所的“88號技師”,并對她訂婚的消息感到“痛心”。
網友評論
一言激起千層浪。
嗅覺敏銳的網友,仿佛發(fā)現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開始奔走相告。
于是大批量網友聞風而來,企圖一探究竟。
果然,事情的發(fā)展也沒讓他們“失望”。
這名男網友,隨后又在自己賬號上發(fā)布了曾去過該會所消費的視頻。
并曬出了一張“模糊”的女技師照片,暗指是余女士本人,自己還曾與她有過“特殊交易”關系。
資料圖
盡管圖中的8號技師,和余小姐并無多少相似之處,但不妨礙網友們“創(chuàng)作”欲望的高漲。
在他們的統一口徑下,余女士搖身一變,由原來的“88號”變?yōu)榱恕?號”。
網友評論
面對這樣的荒唐行徑,一開始余女士并未在意,覺得“清者自清”不需要解釋。
誰知她的不理睬,在這些網友看來就是“默認”和“心虛”的表現。
于是一場肆無忌憚的網暴就這樣開始了。
網友評論
他們自以為幽默,以各種惡俗的話語,揣測著各種曖昧關系,污蔑余女士的清白。
更有好事者,故意把余女士的訂婚照和評論打包成聊天記錄,在各大聊天群里傳播。
一夜之間,關于余女士是“8號技師”的言論甚囂其上。
眼見輿論愈演愈烈,余女士只能出來自證清白。
她回應稱“自己目前從事財務工作,并非所謂的技師”。
沒想到這一回應,再一次引發(fā)了輿論高潮,
“目前從事,不代表以前沒做過?!?/strong>
于是他們繼續(xù)胡攪蠻纏。
忍無可忍的余女士選擇報警,并曬出了警方受理回執(zhí)單。
資料圖
可即便是這樣,依然有人大聲質疑。
他們甚至把收監(jiān)的吳某凡拿出來,作為“對抗”余女士報警的談資。
網友評論
氣憤之下,余女士曬出了自己的工作證明和社保記錄。
繳費信息
沒想到發(fā)出后不久,質疑者又變了一個論調:
“即使有工作證明,也不能證明沒有兼職啊!”
“看來是真的!正常人應該不會回應這些吧!”
網友評論
真的是服了這些網友,人家不回應,就說人家默認;
人家回應了,又說正常人應該不會回應這些吧。
更過分的是,這些造謠者還追到余女士未婚夫賬號下繼續(xù)污蔑,
網友評論
就連余女士的閨蜜也無法幸免。
閨蜜看不下去幫忙澄清,并貼了去派出所的圖片,證明已采取法律手段,這群喪心病狂的人依然在叫囂:
“有本事送我一對鐲子(手銬)!”
網友評論
7月19日,不堪其擾的余女士發(fā)布第二條澄清視頻,言語間充滿了無力與憤怒。
余女士澄清
她說這是最后一次澄清,其他交給法律。
還說不會刪評論,也讓造謠者別注銷賬號。
即使是面對這樣強硬的手段,這些造謠者仍有恃無恐。
他們自有一套強盜邏輯:
除非叫那個8號女技師出來證明一下,否則就是她。
網友評論
還時不時上演“受害者有罪論”,例如那句經典的“為啥不說別人就說你?”
網友評論
可能在他們看來,余女士之所以被造謠,是她本身出了問題,而非他們在無端生事。
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們自以為正義的化身,卻做著荼毒他人之事,甚至還洋洋自得。
就這樣,余女士成了他們眼中的蕩婦,而他的未婚夫則成為了“接盤俠”。
網友評論
好好的一樁喜事,奈何釀出了禍端。
“謠言猛于虎也”,一場無妄之災,讓人性的丑陋暴露無遺。
鋪天蓋地的謠言,讓余女士身心俱疲。
即便最后能證明清白,但留給她的心理創(chuàng)傷,又豈能輕易治愈?
而這樣被毀掉的人生,余女士絕不會是最后一個。
我們身邊,從來不缺這樣的惡。
這些人上下嘴皮一動,滿足了自己的口舌之欲,從沒想過別人身上被劃開了多大的口子。
2021年年底,網絡上突然被一則“老夫少妻”的新聞刷屏了。
資料圖
標題中充滿各種博眼球的詞匯:
比如“73歲企業(yè)家、29歲廣西大美女,88萬禮金+88萬二房公寓+豪車一輛……“
再配上一張二人的合照,一段“風流韻事”就這樣被傳開了。
網友們一邊笑嘆老爺子“好福氣”,一邊堂而皇之地用“老少配”來制造各種惡俗的爛梗。
資料圖
和余女士一樣,女孩也遭受了鋪天蓋地的網絡暴力。
人們對她的外表、人格進行肆意攻擊,就是為了證明她的罪無可赦。
一夜之間,女孩從清白之身變成了大眾口中的“拜金女”。
可照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
照片中的女孩和老人,其實是真正的爺孫關系。
而且這張照片背后,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資料圖
女孩名叫Niki,畢業(yè)于浙江大學,還是個海歸高材生。
前幾年,Niki的外公外婆想要拍攝一組婚紗照,彌補年輕時的遺憾。
可惜天不遂人意,外婆因患肝癌不幸離世。
外公一直沉浸在失去外婆的悲傷中,為了讓外公重新振作,Niki決定和外公一起拍攝寫真。
這場關于“親情”與“治愈”的旅程,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不倫之戀”的呢?
是不是Niki在上傳照片時沒有加以說明?
事實并非如此。
相反,她明確標注了兩人身份,并闡述了拍攝寫真的目的。
資料圖
即便如此,依然沒有阻止某些人瘋狂叫囂的惡意。
這些造謠者對真相視而不見,完全按自己的想法來編纂故事,給別人潑盡臟水。
他們的嘴里,仿佛含了一把刀。
自私、暴怒、冷漠......當這些惡意迸發(fā),便一字字、一句句刺向那些無辜之人。
即使二者無冤無仇,他們依舊能瘋狂叫囂,事后還能以一句輕飄飄的“我是開玩笑的”作為開脫。
這才是最叫人膽寒的“殺手”:
ta置你于死地,卻能不留痕跡地抽身而出。
所以,比熟人作案更可怕的,是來自于陌生人的滔天惡意。
《人類實驗室》曾做過一個測試,邀請了20位匿名觀眾來評價3名嘉賓。
結果不堪入目。
看到滿身紋身的紋身師,張口便罵“沒文化”“很社會”,并認定他一定是“癮君子”“暴力狂”。
資料圖
看到愛好“角色扮演”的小學教師,馬上意淫她“潛規(guī)則”“和攝影師睡過”“不便宜”。
資料圖
長相漂亮的護士小姐姐,就揣測她是“交際花”“夜場女王”“拜金的整容女”。
資料圖
雖知是場實驗,但所有污言穢語,字字扎在他們的心口,三人當場忍不住紅了眼眶。
難以想象,對待素昧平生的過客,人竟可以生出莫名的敵意,極盡詆毀。
這是非??膳碌模钊朔啦粍俜?。
不知道哪一天,你就會成為他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曾有一個男房東在某瓣上發(fā)帖,
“民宿租給了一個小姐,后來被我發(fā)現她是ji?!?/strong>
問,如何發(fā)現她身份的?
答,因為上個月電費只有50塊。
得出結論:一定是經常出去不在家睡,才用電量這么少。
資料圖
多么荒唐的一套邏輯,卻引來了無數人的附和。
他們爭先恐后地進行各種“污名化”描繪,盡管這些都毫無根據,但他們樂此不疲。
資料圖
憑借電費,就能如此篤定,恨不得號召全天下一起唾棄她?
只能說,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仿佛只有想到各種“顏色”畫面,才符合他們對“人性”的期待。
傳播學有一種理論叫“把關人理論”:
“在一些傳播渠道中存在一些把關人,只有那些符合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才得以進入傳播渠道?!?br/>
所謂的“符合把關人價值標準”,實際就是符合某些人的刻板印象。
每一個謠言的產生,造謠者固然可恨,可也少不了“跟風者”的推波助瀾。
他們不是始作俑者,但帶來的傷害卻一點都不少。
與其說這些“跟風者”逢迎的是造謠者,不如說他們是在發(fā)揮刻板印象。
以余女士和Niki為例,跟風者的第一想法就是:
怎么會有如余女士一般,漂亮又安分的女人呢?肯定憑手段“上位”。
怎么會有年輕女孩愿意和老頭拍婚紗照呢?一定是另有所圖。
在這些臆想之下,那些莫名其妙的“造謠”似乎就很合理了:
女技師上岸之后,尋找老實人接手;拜金女為了攀高枝,不惜嫁給老頭……
只有這樣荒唐的戲碼,才能證明人的虛偽,才符合這些人的刻板印象。
因為他們喜歡看美麗的事物被摧毀,更喜歡看“好人”的墮落。
特別是這樣的結局,是他們一手鑄成的。
這樣肆意的快感,再加上網絡世界的無序,徹底淹沒了他們的理智與道德,讓他們?yōu)樗麨椤?/p>
有句話叫做“不要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向來是反過來理解的:
人的快樂其實就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這才符合“人性”。